目的:本论文旨在根据前瞻性分子分型器风险分层系统(Proactive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Tool,Pro Mis E)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子分型,探讨Pro Mis E分子分型对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指导意义,及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2020年02月到2022年10月行手术治疗、标本蜡块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测定p53及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的状态且接受POLE核酸外切酶区域(exonuclease domain,EDM)测序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MR、p53 IHC及POLpreventive medicineE的结果,按照Pro Mis E分子分型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四组:POLE突变组、MMR-D组、p53 wt组及p53 abn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LBH589核磁从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三个方面分析整体情况及组间差异。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其中POLE突变组4例,MMR-D组13例,p53 wt组32例,p53 abn组11例。四组患者在年龄、绝经状态、合并症、术前血清CA125、HE-4水平、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及无进展生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病理分级、病理类型、ER及PR表达上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POLE突变组患者的病理分级以低分化为主。p53wt组患者的病理分级以高分化为主,病理类型均为子宫内膜样癌,ER均为阳性,PR阳性表达率大于阴性率。POLE突变组、MMR-D组、Belumosudil抑制剂p53 wt组及p53 abn组患者的OS分别为100.0%、100.0%、96.9%、81.8%,p53 abn组与POLE突变组、MMR-D组及p53 wt组OS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 Mis E分子分型对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p53 abn组患者的预后较POLE突变组、MMR-D组及p53 wt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