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Crizotinib说明书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oncology staff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购买AZD6738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眼底渗出吸收时间)、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眼底渗出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眼底激光治疗,可提高疗效,缩短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眼底渗出吸收时间,减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木犀草素调控视网膜母细胞瘤侵袭性和干样特性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Luteolin)调控视网膜母细胞瘤侵袭性和干样特性的机制。方法:正常培养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SO-RB50,以不同浓度Luteolin处理细胞24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选取后续给药剂量,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显微镜下观察干细胞成球能力,蛋白印迹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细胞标志物(SOX2、OCT4、CD4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mTOR)及p-mTOR的表达,构建裸鼠异位肿瘤模型,观察Luteolin对肿瘤生长的影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Luteolin干预后Y79、SO-RB50细胞活力明显降低,裸鼠瘤体的生长受Lorlatinib到明显抑制(P<0.05),细胞侵袭能GSK1120212半抑制浓度力下降,VEGF、Vimentin表达降低(P<0.05),干细胞克隆成球率和成球直径降低,SOX2、OCT4、CD44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细胞中p-PI3K/PI3K、p-AKT/AKT及p-mTOR/mTOR水平也降低(P<0.05)。结论:木犀草素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侵袭性和干样特性,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基于sFlt-1/PlGF构建预测双胎妊娠子痫前期发生的风险模型
目的 构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预测双胎妊娠子痫前期发生的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6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和儋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双胎妊娠孕妇216例,根据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将其分为正常组(170例)、子痫前期组(46例),根据子痫前期发生时间将子痫前期组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组(21例)、晚发型子痫前期组(25例)。比较正常组、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晚发型子痫前期点击此处组不同妊娠时期血清sFlt-1/PlGF;比较正常组、子痫前期组临床资料及sFlt-1/PlGF;采用逐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构建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指数方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正常组、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2~14周、20~24周、28~32周血清sFlt-1/PlGF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血清sFlt-1/PlGF有差异(F=385.642,P=0.000);(2)3组孕妇血清sFlt-1/PlGF有差异(F=267.241,P=0.000),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PlGF较高;(3)3组孕妇血清sFlt-1/PlGF变化趋势有差异(F=342.524,P=0.000)。与正常组比较,子痫前期组孕前BMI、高血压占比、MAP、PI及20~24周、28~32周血清sFlt-1/PlGF升高(P <0.05)。逐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H^R=2.963(9Immune exclusion5%CI:1.854,2.939)],以及孕前BMI[H^R=3.662(95%CI:2.104,5.220)]、MAP[H^R=3.515(95%CI:1.523,5.507)]、PI[H^R=2.683(95%CI:1.359,4.007)]、20~24周血清sFlt-1/PlGF[H^R=4.674(95%CI:2.379,6.969)]、28~32周血清s Flt-1/PlGF高[H^R=3.706(95%CI:1.654,5.758)]是双RP56976试剂胎妊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P <0.05)。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指数方程为PI=0.412X1+0.579X2+0.485X3+0.418X4+0.167X5+0.879X6,AUC为0.861(95%CI:0.752,0.970),敏感性为0.922(95%CI:0.887,0.957),特异性为0.863(95%CI:0.785,0.941),约登指数为0.785。结论 孕20~24周、28~32周血清sFlt-1/PlGF高是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妊娠中后期监测该指标可有效预测双胎妊娠子痫前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处理:基于一项单中心真实世界的分析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导致的内分泌不良反应在真实世界中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Antipseudomonal antibiotics月至2022年3月我院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实体瘤患者,观察治疗期间发生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并根据分级进Stem Cells & Wnt抑制剂行规范管理。结果 共纳入204例患者,12例患者出现ICIs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其中9例(4.4%)为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Ⅰ级,7例Ⅱ级,1例Ⅲ级),中位发生时间为自第1次免疫药物使用后7周;1例(0.5%)甲状腺功能亢进(Ⅰ级),自免疫治疗开始后9周发生;1例(0.5%)1型糖尿病(Ⅳ级),自免疫治疗后6周发生;1例(0.5%)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Ⅲ级),自免疫治疗后7周发生。所有患者按分级管理流程及时给予处理,症状均好转或恢复正常,后续均继续给予ICIs治疗。结论 ICIs使用过程中,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甲SAHA化学结构状腺功能异常,需要治疗期间定期检测内分泌指标;及时处理并不影响后续ICIs治疗。
尿激酶溶栓与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尿激酶溶栓与瑞替普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使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栓溶后,通过心电图、心率变化、心肌酶及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的再通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再通时间及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snail medick记录出血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后1、6、12 h的再通率[37.78%(17/45)、62.22%(28/45)、84.44%(38/45)]均高于对照组[15.56%(7/45)、37.78%(17/45)、64.44%(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0.77±0.14)h]短于对照组[(1.36±0.20)Ipatasertib体外h],且CKSecretase抑制剂[(1 657.22±334.52)U/L]与CK-MB[(196.65±26.51)U/L]峰值低于对照组[(2 756.29±425.71)、(430.78±37.6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病死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溶栓起效快,安全性高,有利于促进梗死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CK与CK-MB峰值,且出血与MACE发生率较低。
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selleck LEE011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住院的男性T2DM合并MS患者15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患者腰椎(L1~L4)骨密度及T值,根据T值水平分为CCRG 81045作用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和非骨质疏松(non-osteoporotic,NOP)患者。结果OP患者BMD、体质量指数、腰围、甘油三酯低于NO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高于NO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进行BMD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与BMD成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27,-0.228,-0.16,P<0.05),体Behavior Genetics质量指数、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BMD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34,0.340,0.225,0.282,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男性T2DM合并MS患者BMD的危险性因素,体质量指数及甘油三酯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年龄是影响男性T2DM合并MS患者BMD的危险性因素,体质量指数及甘油三酯是保护性因素。
牙周炎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
目的 探讨牙周炎对口腔鳞状细胞癌(milk microbiome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发展的作用,明确牙周炎微生物是否诱导M2巨噬细胞极化并促进肿瘤进展。方法 通过收集有无牙周炎的OSCC患者肿瘤组织,免疫组化验证M2巨噬细胞变化趋势;将连续3 d用含四联抗生素饮用水处理后的小鼠,每隔1 d涂牙周炎患者唾液集合菌5次,颊黏膜注射小鼠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SCC7)建立伴牙周炎OSCC小鼠模型,观察牙周炎对OSCC发展的影响,分析肿瘤组织M2巨噬细胞含量,检测小鼠唾液菌群结构、脾脏和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最后,将收集的来自牙周炎患者的唾液,与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SCC7细胞共同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M2巨噬细胞含量。结果 临床样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伴牙周炎OSCC患者(27.01%±2.12%)比不伴牙周炎OSCC患者(17.00%±3.66%)肿瘤组织中M2极化巨噬细胞增多(P<0.05)。伴牙周炎OSCC小鼠(PO组)肿瘤体积更大,生存率更低,Ki67阳性细胞表达率(35.49%±5.00%)高于OSCC组(O组)(23.89%±4.13%)(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PO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2巨噬细胞含量(24.97%±4.41%)高于O组(5.75%±0.52%)(P<0.05),同时qPCR结果显示M2巨噬细胞相关因子Arg1、IL-10、CD206的表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OPCI-32765临床试验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2巨噬细胞阳性表达(21.82%±4.16%)相对O组(9.64%±0.60%)增加(P<0.05);PO组小鼠口腔菌群结构改变,条带增多,多样性增加,脾脏组织白髓减少,红髓分界不明,出血严重,结肠组织腺体形态异常,隐窝结构破坏较严重。细胞实验结果确认细节表明,PBMC与SCC7细胞共培时,牙周炎微生物的存在增加了M2巨噬细胞极化(71.00%±0.66%)。结论 牙周炎促进了OSCC的发展,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向M2极化,牙周炎症治疗对OSCC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疏肝健脾益肾汤联合化疗对晚期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疏肝健脾益肾汤联合化疗对晚期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PD0325901细胞培养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晚期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62例、对照组 58例。对照组采用 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汤,两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组均治疗18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临床疗效、实体瘤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8.43±1.35)显著低于对照组(12.52±2.45)(P<0.05),有效率(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0.34%)(P<0.05),缓解率(58.06%)明显高于对照组(39.66%)(P<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32±4.34)μg·L~(-1)vs.(35.45±5.12)μg·L~(-1)、(76.45±9.21)pg·L~(-1)vs.(82.35±9.54)pg·L~(-1)、(5.45±0.78)mg·L~(-1)vs.(7.12±1.24)mg·L~(-1)](P<0.05);观察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A15-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45±1.12)ng·mL~(-1)vs.(10.24±1.4)ng·mL~(-1)、(22.32±4.12)U·mL~(-1)vs.(28.65±5.20)U·mL~(-1)、(18.45±3.65)U·mL~(-1)vs.(24.74±4.32)U·mL~(-1)](P<0.05);观察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5.52%、9.68%、11.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03%、24.14%、53.45%)(P<0.05)。结论 疏肝健脾益肾汤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晚期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毒副反应,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selleck NMR等因素有关。
宫颈扩张球囊在妊娠期糖尿病促宫颈成熟引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扩LY2157299张球囊加人工破膜联合小剂量缩宫素静滴与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单胎、头位妊娠期糖尿病宫颈低评分的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引产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需计划分娩的孕足月孕妇120名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待产的宫颈不成熟(宫颈Bishop评分≤6分)~([1])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稳定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宫颈扩张球囊(双球囊导管)加人工破膜联合小剂量缩宫素静滴组(观察组)和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组(对照组)进行引产。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引产的有效率及分Bucladesine分子式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治疗总有效率及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羊水污染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尿潴留、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单胎、头位cardiac remodeling biomarkers妊娠期糖尿病宫颈低评分的初产妇,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加人工破膜联合小剂量缩宫素静滴引产可缩短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微量元素及血管内皮祖细胞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微量元素及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选取同期120例健康孕晚期孕妇作为健康孕晚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又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48例、子痫前Mirdametinib化学结构期轻度组72例、子痫前期重度组56例。比较selleck各组血清锌、铜、锰、铁水平以及外周血EPCs所占比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微量元素水平以及外周血EPCsMultiple immune defects所占比例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各微量元素水平与外周血EPCs所占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锌、铜、锰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孕晚期组(P均<0.05),血清铁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孕晚期组(P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组血清锌、铜、锰、铁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子痫前期重度组血清锌、铜、锰水平均明显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均<0.05),血清铁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外周血EPCs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孕晚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组外周血EPCs所占比例依次降低,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锌、铜、锰水平及外周血EPCs所占比例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535,-0.502,-0.614,-0.644,P均<0.05),血清铁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21,P<0.05),血清锌、铜、锰水平与外周血EPCs所占比例呈正相关(r=0.567,0.552,0.623,P均<0.05)。结论 微量元素锌、铜、锰、铁水平及外周血EPCs所占比例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且可评价疾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