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黄芪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的多成分、多靶点、immune diseases多通路作用机制,为该药材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GeneCards,BI 10773临床试验TCMID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检索和文献挖掘筛选黄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与IgAN相关的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网络图,利用网络拓扑分析黄芪治疗IgAN的关键靶点,采用R语言中的不同软件包分别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黄芪中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肿瘤抑制基因p53(PI3K/Akt/p53)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结果:筛选得到黄芪25个活性成分,49个药物-疾病共同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包含条目84个,主要涉及细胞核激素受体结合、细胞核受体活性、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包含通路88条,主要与PI3K/Akt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体外细胞实验证实,黄芪甲GSK1349572配制苷可通过调控PI3K/Akt/p53信号通路抑制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结论:黄芪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相关的靶点及通路,起到治疗IgAN的作用,为IgAN的新药开发及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天麻降压胶囊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天麻降压胶囊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分析“清肝泻火,平肝潜阳”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在多个数据库中筛选组方的中药有效成分及靶点Fer-1半抑制浓度,在多个数据库联合挖掘H型高血压病的治疗靶点基因,取二者的共有基因,应用Cytoscape构建疾病-有效成分-靶点的三元调控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再采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天麻降压胶囊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核心基因,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Tools、Vina及Pymol对有效成分与核心基因的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天麻降压胶囊146个有效成分、312个靶点基因,与H型高血压病的交集靶点272个。GO富集分析获得天麻降压胶囊影响的生物过程2 876个,较为显著的过程有(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营养/氧气水平的反应,作用的细胞定位影响较大的有膜筏、膜微区、膜区域等,涉及的分子功能有256个,影响较大的有核受体的活动。结论:Medicare Advantage天麻降压胶囊可能主要通过多重中药组分共同作用于JUN、FOS、TNF等核心靶基因selleckchem,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水平,并通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及炎症反应通路减轻血管重塑,发挥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作用,以达到中医“清肝泻火,平肝潜阳”之功效。
血清8-OHdG、VILIP-1水平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视椎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ACI患者102例,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4 h后复查颅脑CT,根据复查情况将患者分为HT组18例、未HT组84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别于溶栓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8-OHdG、VILIP-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清8-OHdG、VILIP-1水平对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 HT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比例及NIHSS评分、ONT均高于未HT组(P均<0.05)。溶栓前,HT组血清8-OHdG、VILIP-1水平均高于未HT组(P均<0.05);溶栓后,两组血清8-OHdG、VILIP-1水平均较溶栓前infectious bronchitis降低(P均<0.05),AZD9291核磁两组间血清8-OHdG、VILIP-1水平比较差异无selleckchem Regorafenib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为因变量,以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NIHSS评分、ONT、血清8-OHdG及VILIP-1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NIHSS评分高、ONT长、血清8-OHdG和VILIP-1水平高均是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溶栓前血清8-OHdG、VILIP-1联合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曲线下面积(0.890)高于二者单独预测(0.737、0.876)。结论 治疗前血清8-OHdG、VILIP-1水平升高是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预测HT的发生。
牙周炎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
目的 探讨牙周炎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发展的作用,明确牙周炎微生物是否诱导M2巨噬细胞极化gut-originated microbiota并促进肿瘤进展。方法 通过收集有无牙周炎的OSCC患者肿瘤组织,免疫组化验证M2巨噬细胞变化趋势;将连续3 d用含四联抗生素饮用水处理后的小鼠,每隔1 d涂牙周炎患者唾液集合菌5次,颊黏膜注射小鼠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SCC7)建立伴牙周炎OSCC小鼠模型,观察牙周炎对OSCC发展的影响,分析肿瘤组织M2巨噬细胞含量,检测此网站小鼠唾液菌群结构、脾脏和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最后,将收集的来自牙周炎患者的唾液,与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SCC7细胞共同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M2巨噬细胞含量。结果 临床样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伴牙周炎OSCC患者(27.01%±2.12%)比不伴牙周炎OSCC患者(17.00%±3.66%)肿瘤组织中M2极化巨噬细胞增多(P<0.05)。伴牙周炎OSCC小鼠(PO组)肿瘤体积更大,生存率更低,Ki67阳性细胞表达率(35.49%±5.00%)高于OSCC组(O组)(23.89%±4.13%)(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PO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2巨噬细胞含量(24.97%±4.41%)高于O组(5.75%±0.52%)(P<0.05),同时qPCR结果显示M2巨噬细胞相关因子Arg1、IL-10、CD206的表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O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2巨噬细胞阳性表达(21.82%±4.16%)相对O组(9.64%±0.60%)增加(P<0.05);PO组小鼠口腔菌群结构改变,条带增多,多样性增加,脾脏组织白髓减少,红髓分界不明,出血严重,结肠组织腺体形态异常,隐窝结构破坏较严重。细胞实验结果表明,PBMC与SCC7细胞共培时,牙周炎微生物的存在增加了M2巨噬细胞极化(71.00%±0.66%)。结论 牙周炎促进了OSCC的发展,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向M2极化,牙周炎症治疗对OSCC患者具有重要价Adezmapimod半抑制浓度值。
妊高症合并宫颈感染孕妇血浆ADMA、sFlt-1、 PIGF水平与妊娠结局
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宫颈感染孕妇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IGF)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建档并进行产检的80例单胎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core needle biopsy合并宫颈感染孕妇为感染组,80例单胎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合并宫颈感染孕妇为非感染组,80名正常单胎孕妇为对照组,采集宫颈感染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ADMA、sFlt-1和PIGF水平,并记录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感染组孕妇共检出病原菌119株,以B型链球菌多见,占42.02%;感染组和非感染组ADMA、sFlt-1Alisertib/PI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感染组ADMA、sFlt-1/PIGF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及剖宫产率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低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感染组妊娠结局正常孕妇血浆ADMA和sFlt-1/PIGF水平低于妊娠结局不良孕妇(P<0.05);血浆ADMA和sFlt-1/PTezacaftorIGF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宫颈感染孕妇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71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宫颈感染致病菌以B型链球菌多见,且宫颈感染会恶化产妇妊娠结局,血浆ADMA和sFlt-1/PIGF对此类孕妇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石斛酚通过LUCAT1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石斛酚对LUCAT1的调控及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的D-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的D-葡萄糖),高糖+石斛酚低、中、高剂量组(30 mmol/L的D-葡萄糖+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石斛酚)、高糖+si-NC组(30 mmol/L的D-葡萄糖+转染si-NC),高糖+si-LUCAT1组(30 mmol/L的D-葡萄糖+转染si-LUCAT1),高糖+石斛酚组(30 mmol/L的D-葡萄糖+5.0μmol/L石斛酚),高糖+石斛酚+pcDNA组(30needle biopsy sample mmol/L的D-葡萄糖+5.0μmol/L石斛酚+转染pcDNA),高糖+石斛酚+pcDNA-LUCAT1组(30 mmol/L的D-葡萄糖+5.0μmol/L石斛酚+转染pcDNA-LUCAT1)。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流式细Lapatinib临床试验胞术、Western blot和比色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LUCAT1、miR-140-5p表达、细胞增殖、凋亡、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LUCAT1与微小RNA(miRNA)-140-5p的靶向关系。结果:低、中、高剂量石斛酚降低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LUCAT1表达量、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量、MDA水平,提高miR-140-5p表达量、细胞增殖、Bcl-2蛋白表达量,SOD水平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干扰LUCAT1降低高糖诱导的肾小管点击此处上皮细胞中LUCAT1表达量、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量、MDA水平,提高miR-140-5p表达量、细胞增殖、Bcl-2蛋白表达量、SOD水平(P<0.05)。LUCAT1可逆转石斛酚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影响。LUCAT1靶向miR-140-5p。结论:石斛酚可以促进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减轻凋亡和氧化应激,机制与下调LUCAT1靶向miR-140-5p有关。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60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采用疾病感知问卷(CIPQ-R)]、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血糖和immune microenvironment血压控制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版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及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结果:干预后,两组CIPQ-R、GSES、SDSCA、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DSQL中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治疗维度得分均高于常规AZD2281分子式组(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BG)、血压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促进T2DM合并高血压selleckchem患者疾病认知度、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血糖、血压的控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miR-409-3p通过抑制PIK3CA介导的自噬增强耐药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目的:探究微小RNA-409-3p(miR-409-3p)对耐药卵巢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RT-qPCR检测化疗敏感和耐药卵巢癌组织、耐顺铂卵巢癌细胞及其亲本细胞中miR-409-3p的表达情况。对耐顺铂卵巢癌细胞转染miR-409-3p mimics或miR-NC后,再给予顺铂处理,用WST-1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beclin-1、LC3和SQSTM1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和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09-3p的靶基因,并通过功能修复实验验证。构建荷瘤裸鼠模型,分析miR-409-3p及其靶基因在体内对耐顺铂卵巢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耐药卵巢癌组织中miR-409-3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敏感组织(P<0.05),耐药卵巢癌细胞中miR-409-www.selleck.cn/products/ve-8223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亲本细胞(P<0.05)。转染miR-409-3p mimics后,耐药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显著增强(P<0.05)。与miR-NC组比较,miR-409-3p mimic组PIK3CA和beclin-1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显著降低(P<0.05),SQSE7080价格TM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IK3CA是miR-409-3p的靶基因。miR-409-3p能在体内增强耐药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P<0.05)。结论:miR-409-3p通过抑制靶基因PIK3CA来抑制促生存自噬Diabetes genetics,进而恢复耐药卵巢癌细胞的顺铂敏感性。
丁酸钠联合电离辐射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丁酸钠(NaBt)单独或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NaBt组、4 Gy XMRTX1133射线照射组和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照射后24和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照射后6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活性氧(ROS)水平;照射后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和p21 mRNA表达水VE-822 IC50平。结果:照射后24和48 h,与对照组、4 Gy X射线照射组和NaBt组比较,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照射后48 h,与对照组比较,NaBt组细胞凋亡率明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显升高(P<0.01)。NaBt单独或联合4 Gy X射线作用A549细胞6 h后,与对照组、4 Gy X射线照射组和NaBt组比较,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Δψm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NaBt组和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中ROS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4 Gy X射线照射组比较,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5)。NaBt单独或联合4 Gy X射线作用A549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4 Gy X射线照射组和NaBt组比较,NaBt联合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中caspase-3和p2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NaBt组和4 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中p21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NaBt可以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到线粒体凋亡通路的调控。
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抗原的筛选及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成虫寄生于犬、猫和人等哺乳动物的肝胆管中,引起华支睾吸虫病。目前,该病全世界约有3500多万人感染,主要在东亚和东南亚流行。中renal biopsy国大约有1300万人被感染,黑龙江、吉林、广东和广西等27个省市均有流行,因此,对于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控刻不容缓。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金标准是通过粪检检出虫卵,但这种方法敏感性较低,容易造成漏检,不适合大规模临床检测,所以建立一种更为快速、准确、简便,且适用于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的诊断方法非常必要。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收集及标准血清的制备。本实验从麦穗鱼中分离出纯净的囊蚴,对日本大白兔和中华田园犬进行攻虫,制备华支睾吸虫标准阳性血清。(2)诊断抗原的分析和克隆表达及最佳诊断抗原的筛选。选择16LY294002小鼠 Ku calcium-binding protein(CBP16)、Dynein light chain-2(DLC2)、Glutatwww.selleck.cn/products/elexacaftorhione transferase omega-2(GST-2)和Paramyosin(PC2)4种具有诊断潜力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4种蛋白均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随后对4种蛋白进行表达纯化,用以进行Western blot反应,结果显示四种蛋白均与兔华支睾吸虫阳性血清反应,且不与阴性血清反应,证实了四种蛋白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将4种蛋白均以5μg/m L包被ELISA板,同时孵育阴性及阳性血清,对结果进行读数,发现DLC2蛋白的P/N值最高,达到4.13,表明DLC2蛋白为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最佳抗原。(3)华支睾吸虫快速诊断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与初步应用。将DLC2蛋白以0.5 mg/m L浓度对检测线进行划线,以SPA为标记物进行偶联胶体金,质控线以1 mg/m L鸡抗SPA二抗进行划线,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试纸条的方法,并分别对兔、犬、人的血清进行了稀释倍数的优化。建立的GICA法与日本血吸虫、肝片吸虫、日本棘隙吸虫阳性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可用于临床样本的快速诊断。最后以建立的GICA法对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宠物医院样本中阳性率为2.1%(5/138);流浪犬阳性率为5.6%(5/88)。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犬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动物模型,并获取了大量华支睾吸虫病的标准阳性血清,成功地对4种具有诊断潜力的抗原进行了表达及纯化,最后通过ELISA进行筛选,选择P/N值最大的DLC2蛋白为抗原,建立了华支睾吸虫快速诊断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方法。与传统虫卵相比,其敏感性更高,与商业的人华支睾吸虫试剂盒相比敏感性特异性相似。本研究为临床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