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连翘抗炎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连翘化学成分,并以OB≥30%,DL≥0.18筛选连翘化学成分。采用PharmMappTelaglenastat浓度er数据库预测连翘作用靶点。以“inflammation”为关键词使用OMIM数据库和TTD数据库检索炎症相关靶点,并用Cytoscape 3.8. 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periprosthetic infection作用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8. 1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使用DAVID数据库对连翘抗炎作用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究连翘MLN8237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为经筛选得到良好的连翘活性成分21个,预测到45个潜在的抗炎靶点。其中连翘抗炎的主要靶点为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MAPK14)、SRC蛋白激酶(SR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MAPK1)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核心靶点。经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连翘参与的抗炎信号通路主要有癌症通路、催乳激素信号通路、结核病、破骨细胞分化、丙型肝炎、PI3K-Akt信号通路等。本研究得连翘的抗炎作用潜在机制可能是槲皮素,连翘苷,木犀草素等活性化合物通过作用于SRC、MAPK14、MAPK1、IGF1、EGFR等靶点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2.5、25、50 g·kg~(-1))的补阳还五汤灌胃,通过改良TarImmunocompromised conditionlov评分测定大鼠脊髓功能,筛选出补阳还五汤最合适的浓度。再将SD大鼠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补阳还五汤组(灌胃25 g·kg~(-1)补阳还五汤)、BMSCs移植组(尾静脉注射1 mL BMSCs)、补阳还五汤+BMSCs组(灌胃25 g·kg~(-1)补阳还五汤同时尾静脉注射1mL BMSCs)、补阳还五汤+BMSCs+LY294002组(灌胃25 selleck合成g·kg~(-1)补阳还五汤,同时尾静脉注射1 mL BMSCs和LY294002 40m g·kg~(-1)),各10只。改良Tarlov评分、斜板试验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测定大鼠脊髓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糖蛋白130(gp130)、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Tarlov评分和倾斜平面临界角度显著降低(P<0.05),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和p-Akt、gp130、IL-6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和各治疗组的Tarlov评分和倾斜平面临界角度均显著升高(P<0.05),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和p-Akt、gp130、IL-6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和BMSCs组比较,补阳还五汤+BMSCs组Tarlov评分和倾斜平面临界角度升高(P<0.05),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和p-Akt、gp130、IL-6蛋白表达降低(P<0.05),移植5周后,补阳还五汤+BMSCs组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和补阳还五汤+BMSCs组比较,补阳还五汤+BMSCs+LY294002组Tarlov评分和倾斜平面临界角度升高(P<0.05),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和p-Akt、gp130、IL-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移植5周后,补阳还五汤+BMSCs+LY294002组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selleck NMR。结论:补阳还五汤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促进BMSCs迁移进而恢复脊髓功能。
肺黏液腺癌伴发气道播散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伴有Decitabine浓度气道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 STAS)的肺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揭示影响肺黏液腺癌发生STAS的相关因寻找更多素,分析STAS阳性对肺黏液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究STAS阳性患者肺组织切除的合理范围。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术后病理确诊的214例肺黏液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是否存在STAS,将其分为STAS阳性组(48例)和STAS阴性组(166例),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来揭示影响肺黏液腺癌发生STAS的因素及STAS阳性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STAS阳性患者肺组织切除范围和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肺黏液腺癌STAS阳性与肿瘤T分期具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肿瘤家daily new confirmed cases族史、病理TNM分期、肿瘤位置等因素无关。STAS阳性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STAS阳性组患者术后生存劣于STAS阴性组。STAS阳性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与肺组织切除范围有关,行亚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生存STAS阳性组劣于STAS阴性组,而行肺叶切除患者STAS的发生不影响术后生存。结论:肿瘤的大小是影响肺黏液腺癌STAS阳性的重要因素,STAS阳性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STAS阳性患者术后生存受益于足够的切除范围。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因子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水平Etoposide临床试验与斑块形态特征的关系。方法入选136例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8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8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EMMPRIN表达情况,以平均荧光强度(MFI)反映其表达强弱。ELISA技术检测外周血uPA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斑块形态特征分为Ⅰ型斑块(33例)、Ⅱ型斑块(59例)和Ⅲ型斑块(44例),其中108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粥样斑块CT值分为软斑块(42例)、纤维斑块(34例)和钙化斑块(32例),比较不同斑块类型间EMMPRIN及uPA水平变化。结果 (1)ACS组主要为Ⅱ型斑块(48例)、软斑块(35例);SAP组主要为Ⅰ型(20例)、Ⅲ型(17例)、纤维斑块(16例)和钙化斑块(22例)。(2)Ⅱ型斑块者EMMPRIN水平(MFI:11.61±0.81)和uPA[(0.89±0.17)mg/L]高于Ⅰ型斑块者[EMMPRIN MFI: 6.65±1.32,uPA:(0.53±Q-VD-Oph IC500.06)mg/L]及Ⅲ型斑块者[EMMPRIN MFI: 9.47±1.16,uPA:(0.56±0.04)mg/L](P均0.05), Ⅲ型斑块者EMMPRIN水平高于Ⅰ型斑块者(P0.05),但两组间u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软斑块者(EMMPRIN MFI:11.37±0.76)、u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PA [(0.97±0.12)mg/L]高于纤维斑块[EMMPRIN MFI: 8.93±1.21,uPA:(0.52±0.09)mg/L]及钙化斑块[EMMPRIN MFI: 6.94±1.19, uPA:(0.49±0.12)mg/L](P均0.05),纤维斑块EMMPRIN水平高于钙化斑块(P0.05),但2组间u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EMMPRIN、uPA表达水平升高,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下降,提示EMMPRIN与uPA可能共同参与了ACS斑块不稳定过程,对于ACS的早期诊断可能有一定预测价值。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 了解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此网站AKT)信号通路在甲状腺癌中的研Talazoparib说明书究现状以及在甲状腺癌的发生、细胞分化、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发现甲状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方法 检索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关于PI3K/AKT信号通路在甲状腺癌中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PI3K/AKT信号通路在甲状腺癌中直接或间接地被异常活化,导致细胞凋亡受抑制、恶性增殖、周期进展加速、侵袭、转移等,从而促进甲状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同时也有一些抑癌基因、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等间接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或直接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并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结论 在甲状腺癌中,有不少蛋白、基因、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通过不同的靶点直接或间接地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许多靶点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甲状腺癌的恶性增殖、侵袭与转移。目前已有研究者尝试将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治疗甲状腺癌的切入点,深入探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不同甲状腺癌中的作用,此对寻找治疗甲状腺癌的新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miR-125b-5p靶向ΔNp63α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
目的探讨miR-125b-5p和ΔNp63α对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1.8mmol/L氯化钙诱导角质形成细胞(HaCaT),于氯化钙处理0、1、5、7d采用qRT-PCR检测miR-125b-5p、ΔNp63α、细胞角蛋白10(CK10)、外皮蛋白(Inv)、谷氨酰胺转移酶1(TG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mRNA表达水平。于氯化钙处理0、5d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ΔNp63α的表达情况。利用bibiserv网站预测miR-125b-5p与ΔNp6Nirogacestat价格3α的结合位点。用miR-125b-5p模拟物/抑制剂和阴性对照模拟物/抑制剂转染HaCaT细胞,培养5d后,采用q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ΔNp63α、CK10、Inv、TG1、PI3K、AKT和mTOR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氯化钙处理0d时相比,处理1、5、7d时miR-125b-5p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降(0.17±0.02、0.08±0.01、0.07±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0.02vs.1.00±0.02,P<0.001)。与氯化钙处理0d时相比,氯化钙处理1、5和7d的ΔNp63α、NSC 127716使用方法CK10、Inv、TG1、PI3K、AKT和mTORmRNA相对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氯化钙处理5d时,角质形成细胞中ΔNp63α阳性细胞率增高(96.9%±0.9%vs.43.2%±8.2%,P<0.001)。miR-125b-5p可与ΔNp63α的3’UTR位点相结合。与阴性对照模拟物组相比,miR-125b-5p模拟物组ΔNp63α、CK10、Inv、TG1、PI3K、AKT和mTOR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ΔNp63αC、CK10、Inv、TG1、PI3K、AKT、p-AKT、mTOR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而抑制miR-125b-5p的表达可逆转上述效应(P<0.05)。结论miR-125b-5p靶向ΔNp63α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
基于代谢组学和抗肿瘤活性的2种源自不同中华大蟾蜍亚种蟾酥的系统比较研究
比较中华大蟾蜍指名亚种Bufo gargarizans g此网站argarizans和中华大蟾蜍华西亚种B. gararizans andrewsi所产蟾酥差异,基于斑马鱼模型验证蟾酥市场价值导向的合理性。收集来自江苏、河北、辽宁、吉林、四川凉山等地包括指名亚种蟾酥和华西亚种蟾酥共20批,通过UHPLC-LTQ-Orbitrap-MS液质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等比较指名Temple medicine亚种和华西亚种的蟾酥差异。根据VIP>1、FC<0.5或FC>2.0、峰面积占比>1%的限制条件确定了9个质量标志物,分别为华蟾酥毒基、华蟾毒它灵、沙蟾毒精、脂蟾毒配基、海葱苷元A、惹斯蟾蜍精、沙蟾毒精-3-辛二酰精氨酸酯、南美蟾毒精-3-辛二酰精氨酸酯、脂蟾毒配基-3-辛二酰精氨酸酯;并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法对20批蟾酥进行含量测定,选择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3个药典质量控制指标总量差异最大的2批蟾酥(CS7,总量8.99%;CS9,总量5.03%)分别进行基于斑马鱼模型的抗肝肿瘤活性评价,二者抑瘤率分别为38.06%、JAK/STAT抑制剂45.29%。证明仅以药典质量控制指标高低作为蟾酥市场流通的价值导向是不合理的。该研究为蟾酥资源的有效利用,蟾酥质量评价体系的合理建立提供了数据支撑。
脑出血模型大鼠c-Jun氨基末端激酶变化及阿加曲班对其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的变化,以及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对JNK活化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3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纹状体注射生理盐水50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μL)和脑出血组(24只,纹状体注射自体血50μL),脑出血组再按照不同取材时间点分为12h、1d、3d、7d共4个亚组(每亚组6只);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各时间点磷酸化JNK(p-JNK)和JNK的表达变化。第二部分: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2只)、脑出血+生理盐水组(12只,造模后3h原位注射生理盐水20μL)和脑出血+阿加曲班组(12只,造模后3h原位注射阿加曲班20μL);应用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造模后1d血肿周围脑组织p-JNK和JNK的表达。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组各亚组血肿周围脑组织p-JNK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并在脑出血后1d达到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磁敏感加权成像下GGBs对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下脾脏铁沉积小体(GGBs)对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的预测价值。方法:10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为观察组,110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血液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组患者另行内镜检查GOV情况;比较两组对象血液和MRI检查结果,分析影响GOV的因素及观察组GGBs检测结果与内镜确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MRI各序列下均未检出GGBs,观察组MRItranscutaneous immunization四种序列下均检出GGBs共15例,不同序列下GGBs的检查率、平均检出数及检出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WI扫描下GGBs检出情况优于T1WI、T2WI和增强序列(P<0.05)。观察组SWI检出GGBs阳性48例,阴性61例。与对照组相比,GGBs阳性、GGBs阴性患者门静脉直径、脾脏指数(SI)值均增加(P<0.05),且GGBs阳性患者高于GGBs阴性患者(P<0.05)。GGBs阳性患者血小板数量、脾脏长径及血小板/脾脏长径比值低于对照组和GGBs阴性组(P<0.05),而GGBs阴性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内镜下诊断GOV作为金标准,观察组共诊断GOV 45例,且GGBs均为阳性,而45例患者常规MRI检查GGBs阳性为38例。不同严重程度GOV患者GGBs检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SAG,GVX-765使用方法GBs检出数与GOV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SWI可有效提高GGBs的检出率,GGBs阳性可反映出脾肿大状态,且GGBs检出数与GOV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作为筛查GOV的有效无创检测指标。
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甘油三酯-血糖-腰围指数与新发卒中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与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新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诊疗研究中心就诊的年龄≥18岁的合并OSA的高血获悉更多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 205例无卒中病史的高血压合并OSA患者作selleckchem SAHA为研究对象,根据甘油三酯-血糖-腰围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waist circumference,TyG-WC)四分位数(565.9~823.4,823.5~899.1,899.2~975.4和975.5~1 269.7)分为四组,分别为Q1、Q2、Q3membrane biophysics和Q4。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 regression model,Cox模型)分析TyG-WC与高血压合并OSA患者新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采用广义加性模型来识别关联关系,并进行了分层分析和交互作用检验。结果 与Q1组相比,TyG-WC指数较高的Q4组更年轻,男性、吸烟者和饮酒者较多,舒张压、新发卒中、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 ma 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 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 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7.15年,期间共有59例患者新发卒中。在多变量调整模型中,TyG-WC与新发卒中的风险明显相关,每增加1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风险比率(Hazard Ratio,HR)为2.34 (95%CI 1.79~3.06)。卒中的风险随着TyG-WC四分位数的增加而增加,Q4与Q1相比,HR值为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 2.52~17.38,P<0.01)。广义加性模型和平滑曲线拟合结果表明,TyG-WC与新发卒中风险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分层分析中,TyG-WC指数与新发卒中的其他潜在危险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结论 基线TyG-WC水平升高与新发卒中的风险增加相关,为早期预防高血压合并OSA患者新发卒中提供了一个有用和方便的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