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的多价DNA疫苗pVAX1-EDIII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及其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真核表达载体p VAX1,设计并构建含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EDIII结构域的DNA疫苗。在第0Site of infection、14和42天采用电脉冲肌肉导入方式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1周,ELISA检测针对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ELISpot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分泌特异性IL-4、IFN-γ的水平;体内中和实验检测小鼠免疫后血清对感染DENV和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乳鼠的保护效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电脉冲肌肉导入DNA疫苗诱导产生较高滴selleck度的IgG抗体与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后血清对致死剂量DENV感染的3日龄乳鼠有完全保护作用,对ZIKV感染C57BL/c 1日龄乳鼠有部分保Naporafenib分子量护作用。结论电脉冲肌肉导入登革DNA多价疫苗免疫可诱导针对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应答并能有效抵抗DENV的致死剂量攻毒,对ZIKV也能产生一定的保护效应,具有广谱抗黄病毒感染的潜力。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及治疗策略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肾病综合征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我国IMN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在临床受到了更多的重视。随着IMN新生物标志物的逐步发现,传统的动物模型已不能适应IMN研究的需求。同时,由于种族、环境、经济、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差异,IMN治疗尚有较多争议。因此,本文首先综述了IMN近来除M型磷脂酶A2受体(获悉更多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外的一些最新的生物标志物,如补体因子H (factMAPK抑制剂or H)、信号素-3B (semaphorin-3B)、经表皮生长样因子1 (nerv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1,NELL1)等在IMN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然后介绍了目前针对PL A2R和补体系统研发的新动物模型方面的进展;最后讨论了IMN治疗药物策略的选择。除早期使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外,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着重介绍了新的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奥滨尤妥珠单抗、贝利优单抗的临床应用和补体抑制剂的研physiological stress biomarkers发进展。IMN的发病机制、新生物标志物和新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IMN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治疗方面,充分考虑不同种族人群的特点,优化我国IMN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改善其预后,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化疗联合深部热疗对乳腺癌患者的协同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为进一步提升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协同治疗过程中的治疗疗效,本研究中给予部分乳腺癌协同治疗患者深部热疗与化疗两者联合治疗,以分析此类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广东省东莞市滨Pexidartinib供应商海湾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MK-4827研究购买例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20例接受化疗(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联合深部热疗治疗(观察组),另20例Ethnoveterinary medicine接受化疗治疗,即化疗使用药物包含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分别将其划入到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中,比较治疗效果,如疗效、腋窝积液消失时间、生活质量(QLO-C30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5.00%,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QLO-C3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89.65±1.65)分、角色功能(78.63±1.65)分、认知功能(80.25±2.32)分、情绪功能(78.65±1.24)分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74.25±1.35)分、角色功能(65.32±2.32)分、认知功能(68.25±1.24)分、情绪功能(61.02±1.35)分,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腋窝积液消失时间(0.85±0.21)个月低于对照组(2.21±0.22)个月,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进一步提升乳腺癌疾病治疗疗效的有效方式之一则为化疗与深部热疗两者联合使用,并可明显改善各患者生活质量。
呼吸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呼吸训练联合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山东健康集团淄博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单一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运动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FEV_1(2.31±0.12)L、FEV_1/FVC(83.15±3.27Short-term antibiotic)%、MVV(76.15±3.58)L、LVE获悉更多F(65.26±3.24)%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6、4.260、6.822、6.484,P<0.001)。干预3-MA体内后,观察组运动功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训练、运动疗法联合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肺功能、运动功能的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合并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两癌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99例PTC合并乳腺癌患者(合并癌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99例未发现乳房结节的PTC患者(单纯癌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特征、PTC病理特征、甲状腺激素及抗原抗体水平。根据确诊顺序及间隔时间将PTC合并乳腺癌患者分为乳甲组(乳腺癌后确诊PTC)、甲乳组(PTC后确诊乳腺癌)、同时组(两癌确诊间隔时间不超过6个月),比较3组患者确诊PTC及乳腺癌年龄、两癌确诊间隔时间medieval European stained glasses、PTC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乳腺癌病理特征。结果:与单纯癌组相比,合并癌组肿瘤最大径更小,更倾向于微小癌,不易侵犯被膜及周围组织,确诊PTC时年龄明显增高,多处于绝经状态,且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serum free tetraiodothyronine, FT4)水平明显降低,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点击此处 TPOAb)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 TRA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与甲乳组相比,乳甲组两癌确诊间隔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同时组相比,乳甲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MK-4827使用方法)。结论:PTC合并乳腺癌患者甲状腺肿瘤最大径更小,部分患者发展迅速且易出现跳跃性转移;Tg、TPOAb和TRAb高表达的PTC患者乳腺癌发病风险增高。
保护素DX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保护素DX(PDX)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Brain infection用及机制,及其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诱导RA大鼠模型,建模后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2):正常SD大鼠;RA组(n=12):RA模型大鼠;低剂量PDX处理组(n=12,L-PDX组):接受10μg/kg/d PDX治疗的RA模型大鼠;高剂量PDX处理组(n=12,H-PDX):接受20μg/kg/d PDX治疗的RA模型大鼠。各组大鼠治疗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 A、Ig G、Ig M、TNF-α、IFN-γ、IL-4和IL-10的水平。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大鼠踝关节病变。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或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m TOR、pselleck-mTOR、Bcl-2、Bax、LC3-I、LC3-II和Becline-1的表达。结果:与RA组相比,L-PDX组和H-PDX组的关节炎指数(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炎性细胞浸润、软骨破坏程度及滑膜上皮细胞增生减轻。与RA组相比,L-PDX组和H-PDX组的血清Ig A、Ig G和Ig M含量均降低(P<0.05)。与RA组相比,L-PDX组和H-PDX组的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均降低,IL-4和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与RA组相比,L-PDX组和H-PDX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DV3100体外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和Bcl-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而Bax、LC3-II/LC3-I和Becline-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PDX可有效减轻RA大鼠症状,其机制与调节B淋巴细胞活化和体液免疫、纠正Th1/Th2失衡、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鸡CMPK2的原核表达及其抗H9N2禽流感病毒的初步研究
为研究鸡CMPK2基因的遗传进化特点和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鸡成纤维细胞系(DF-1)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鸡CMPK2基因完整阅读框(ORF)(762 bp),利用MEGA7软件对CMPK2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并构建了重组质粒p3xFLAG-CMV-14-CMPK2和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MPK2,利用原核载体表达CMPK2目的蛋白后制备小鼠抗鸡CMPK2的多克隆抗体,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反应性。构建的CMPK2氨基酸序列进化树结果显示,鸡CMPK2与爬行类动物CMPK2遗传关系较近,而与哺乳动物CMPK2氨基酸序列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为研究鸡CMPK2是否具有抗病毒功能,利用H9N2禽流感病毒(AIV)感染DF-1细胞,感染后6 h、12 h时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heart infection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鸡CMPK2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9N2 AIV感染能够引起鸡CMPK2 m 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明显上调。进一步利用DF-1细胞过表达CMPK2及利用特异性siRNA干扰CMPK2的表达后,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鸡CMPK2蛋白对H9N2 AIV复制的影响。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鸡CMPK2蛋白可以抑制H9N2 AIV的增殖。而下调鸡CMPK2蛋白的表达后H9N2 AIV增殖水平显著上升(P<0.01)。上述结果首次证实,鸡CMPK2是H9N2 AIV复制的负调控因子,能够抑制AIV的复制。本研究丰富了AIV与抗病毒宿主因子的研究内容,selleckchem Colforsin也可为Erdafitinib IC50抗禽类病毒感染药物靶点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研究SGLT2i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患者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human medicineer 2 inhibitorGDC-0068研究购买s,SGLT2i)在真实世界中对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 EF)患者心血管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的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的728名HFmr 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指南导向的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暴露组在常规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SGLT2i达格列净片10 mg,1次/d,两组维持治疗方案治疗至少6个月。以SGLT2i为分组变量,以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冠心病病史、卒中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史、永久起搏器植入史、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等观察指标作为倾向性评分匹配要素,对两组进行倾向评分匹配。使用KaplanMeier方法生成生存曲线,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对终点事件进行分析。主要终点事件是因心衰住院、因心衰紧急就诊、心血管原因死亡的复合终点。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生成108对匹配对,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不再有统计学差异。在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内,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主要复合终点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HR=0.51,95%CI:0.30~0.86,P=0.01)。这种影响主要与暴露组较低的因心衰住院和因心衰紧急就诊风险有关。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因心衰住院的风险显著降低(HR=0.53,95%CI:0.30~0.94,P=0.027);暴露组因心衰紧急就诊的风险显著降低(HR=0.43,95%CI:0.20~0.97,Pselleck HPLC=0.035)。两组的心血管原因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GLT2i达格列净显著降低了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慢性HFmr EF患者因心衰住院、因心衰紧急就诊的风险。
广东省东莞市4家综合医院患儿围术期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用药合理性评价
目的 评价综合医院患儿围术期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合理MK-2206纯度性。方法 从广东省东莞市4家综合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抽取2020年7月1日至9月30日住院行择期手术且预防性使用PPI患儿的病历,统计患儿的基本情况、手术情况、PPI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溶剂、疗程),根据《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儿童质子泵抑制剂合理使用专家共识》(2019年版)及药品说明书点评医嘱的合理性,分析不合理原因。结果 共纳入病历284份,涉及患儿284例。患儿年龄1~17岁、中位年龄13.3岁;PPI不合理使用率为100.00%,主要表现为无适应证用药(256例,90.14%)和给药途径不合理(246例,86.62%);术前给药26例(9.15%);用药疗程1~22 d,中位疗程3.14 d;涉及科室以骨科(82例,28.87%)和耳鼻咽喉科(80例,28.17%)占比较高。主要涉及4个PPI品种(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总使用频次为310次,其中奥美拉唑(静脉滴注+口服,IACS-010759198次anatomical pathology)和艾司奥美拉唑(静脉滴注+口服,42次)合计占77.42%。结论 纳入医院患儿围术期预防性使用PPI不合理情况较严重,临床应积极改进。
中国乳腺癌相关心脏病诊疗共识(2022年版)
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杀手”,严重威胁着中国女性的健康,目前两个学科之间关联共性尚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为相关的跨学科合作实践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于那些已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医师在进行相关抗肿瘤诊疗时,应用类似乳腺癌干预策略的方法来综合评估相关风险,进行相关心脏毒性的预防及治疗干预。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肿瘤心脏病专科门诊、病房和对应的多学科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teams,MDT)。而在国内,相关学科发展才刚刚开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乳腺癌检测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的生存,这意味着其中部分患者必然要面临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所带来的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一份具有强有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相关指南和临床共识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针对性的随访、监测、治疗流程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共识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相关抗肿瘤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手术、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及放疗)的前提下,将心脏保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和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决定后续干预手段,并决定是否及何时由心脏科IACS-10759半抑制浓度医师进行专业会诊,避免因对乳腺癌相关心脏毒性认识不coronavirus infected disease够,导致治疗不及时产生相关不良后果,为中国乳腺癌心脏病诊疗防治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临床实践操作流程,最终为改善中国乳腺NSC125066癌患者的预后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