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猪PD-1和PD-L1互作表位多肽的筛选及其免疫调节功能

本试验旨在筛选和鉴定与猪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PD-L1)相互作用的表位多肽,为阻断猪PD-1/PD-Ls通路逆转机体的免疫功能提供新策略。根据已解析人与鼠的PD-1与PD-L1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信息,分析猪PD-1与PD-L1蛋白相互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在关键氨基酸位点处设计系列表位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表位多肽Cleaning symbiosis;分离自然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PCV2)仔猪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检测表位多肽与猪重组蛋白PD-1、PD-L1和PBMC的结合能力,选取能结合猪PD-L1和PBMC的表位多肽pPD-15,检测其对猪CeralasertibPBMC增殖的影响,分析其作为佐剂免疫后对小鼠猪瘟病毒(CSFV)抗体水平的影响,最后,高效液质联用色谱法(HPLC-MS)检测表位多肽pPD-15的纯度和氨基酸序列正确性。结果显示,表位多肽pPD-15能结合猪PD-L1和PBMC;增殖试验显示,pPD-15组M1的平均荧光强度(74Belnacasan临床试验.20%)比空白对照组M1的平均荧光强度(4.37%)提高了69.83%,表明表位多肽pPD-15可促进猪PBMC的增殖;动物免疫试验显示,pPD-15作为佐剂可以提高CSFV抗体水平;HPLC-MS结果显示,合成的表位多肽pPD-15纯度高,氨基酸序列正确。本试验证实,表位多肽pPD-15具有提高体内外免疫力的能力,为研制新型免疫调节佐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的meta分析

目的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九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情况。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接种九价HPV疫苗后与接种四价HPV疫苗在抗体阳转率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1年11月。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RCT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九价HPV与四价HPV疫苗7selleck激酶抑制剂个月后,两种疫苗的抗HPV-6/11/16/18阳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九价HPV疫苗后抗HPV-31/33/45/52/58阳转率均高于四价HPV疫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PV-31:RR=2.10,95%CI=1.86~2.36;抗HPV-33:RR=7.99,95%CI=7.01~9.11;抗HPV-45:RR=11.Exosome Isolation03,95%CI=93-Methyladenine纯度.21~13.20;抗HPV-52:RR=32.17,95%CI=26.51~39.05;抗HPV-58:RR=4.96,95%CI=3.91~6.28)。结论 与四价HPV疫苗相比,九价HPV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响应面优化药食同源基质制曲工艺及酒体成分分析

以12种药食同源物质为制曲基质,研究根霉接种量、基质含水量、培曲时间和培曲温度对实验曲糖化酶和液化酶活力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Berzosertib半抑制浓度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糖化酶活力autochthonous hepatitis e为响应值,对制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根霉接种量0.3%、培曲时间40 h、基质含水量65%和培曲温度28℃,在此条件下糖化酶活力预测值为778.65 mg/(g·h)。最佳培曲条件经过3次验证实验,所得糖化酶活力实测平均值为(779.233±0.577)mg/(g·h),实测值与预测值较为接近,说明此方案可行。且实验曲糖化酶和液化酶活力分别约为传统曲的1.3倍和2.8倍。对传统曲酿造米酒和实验曲酿造米酒的33种酒体成分进行检测,其两种曲酿酒差异最大的物质分别为异戊醇(10.065、109.394μg/100 mL)、丁酸乙酯(0.867、GSI-IX体外187.552μg/100 mL)、乙酸(135.240、560.939μg/100 mL)、苯酚(0.156、0.858μg/100 mL)。综合以上结果,实验曲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所酿造米酒具有更加丰富的滋味,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快速康复外科综合护理方案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综合护理方案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10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法分为两组均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综合护理,观察两组确认细节术后恢复相关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康复前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Community infection5);康复后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好转,术后饮水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出血并发症发生Dolutegravir核磁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3.53%,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满意度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综合护理方案在乳腺癌择期手术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改善术后相关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较高。

基于SOCS1\3\JAK-STATS信号通路探讨软坚消瘿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究软坚消瘿颗粒对肝郁脾虚型HT(Hashimoto’sthyroiditis)大鼠甲状腺组织SOCS1\3\JAK-selleck NMRSTATS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大鼠采用高碘饮水与皮下注射甲状腺球蛋白联合方案建立桥本甲状腺炎大鼠模型,通过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复合方法建立肝郁脾虚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雷公藤多苷片组(10只)以及软坚消瘿颗粒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饲养,模型对照组予以蒸馏水2mL,雷公藤多苷片组给ITI 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予雷公藤多苷片9.45mg/kg,软坚消瘿颗粒组给予软坚消瘿颗粒16.17g/kg,各组干预时间为8周。干预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HE染色情况、甲状腺功能指标、SOCS1\3\JAK-STATSPF-03084014作用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过程中无大鼠死亡,与模型组相比,软坚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TPOAb、TGAb、FT3、FT4水平较低,TSH水平较高(P<0.05);与雷公藤多苷片组相比,软坚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TPOAb、TGAb、FT3、FT4水平较低(P<0.05),TSH水平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软坚消瘿颗粒组大鼠SOCS1、SOCS2、p-JAK2、p-STAT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雷公藤多苷片组相比,软坚消瘿颗粒组大鼠SOCS1、SOCS2、p-JAK2、p-STAT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结论 软坚消瘿颗粒能够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HT大鼠的甲状腺功能,提高组织SOCS1、SOCS3表达水平,抑制炎性物质传导,推测与JAK-STS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有关。

环状RNA circ_BRAF_2在子痫前期胎盘滋养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环状RNA circ_BRAF_2的表达及其对胎盘滋养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对照组与PE组胎盘组织各22例;将HTR-8/SVneo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pLV-NC组(转染空载体)、pLV-circ_BRAF_2组(转染circ_BRAF_2Hepatitis D)、缺氧组(缺氧处理)、pLV-NC+缺氧组(转染空载并进行缺氧处理)、pLV-circ_BRAF_2+缺氧组(转染circ_BRAF_2并进行缺氧处理)。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胎盘组织及HTR-8/SVneo细胞中circ_BRAF_2的表达,用PCR及Sanger测序对HTR-8/SVneo细胞中circ_BRAF_2进行鉴定,用核质分离法检测circ_BRAF_2在HTR-8/SVneo细胞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体的形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的表达。用qRT-PCR检测miR-15a-5p的表达水平。结果 妊娠对照组、PE组、对照组及缺氧组circ_BRAF_2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9±0.05,0.32±0.03,0.04±0.05×10~(-1)和0.02±0.03×10~(-1),PE组与妊娠对照组相比,缺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通过外扩型引物只能在cDNA中扩增出circ_BRP56976研究购买RAF_2,而采用内扩型引物能同时在cDNA和gDNA中扩增出其线性转录本BRAF;circ_BRAF_2在HTR-8/SVneo细胞胞质中的表达(0.02±0.02×10~(-1))显著高于在胞核中的表达(0.02×10~(-2)±0Liproxstatin-1细胞培养.03×10~(-3),P<0.01);对照组、pLV-NC组、pLV-circ_BRAF_2组、缺氧组、pLV-NC+缺氧组、pLV-circ_BRAF_2+缺氧组LC3-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5±0.25,0.73±0.23,0.75±0.23,1.17±0.30,1.19±0.32和0.42±0.06,P6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2±0.07,0.75±0.09,0.72±0.08,0.45±0.11,0.44±0.10和0.62±0.07,缺氧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pLV-circ_BRAF_2+缺氧组的上述指标与pLV-NC+缺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这6组的单个细胞内自噬体数量变化及miR-15a-5p的相对表达水平变化与LC3-Ⅱ蛋白表达变化水平相同。结论 过表达circ_BRAF_2可抑制缺氧诱导的HTR-8/Svneo细胞自噬,其作用可能与竞争性结合miR-15a-5p有关。

硫糖铝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黏膜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硫糖铝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西院收治的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2例。常规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硫糖铝口服混悬液。2组均用药8周。比较2组病理疗效、胃镜疗效,治疗前后胃黏膜功能指标[血清selleck PS-341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泌素-17(GAS-17)、前列腺素E_2(PGE_2)和丙二醛(MDA)]、胃肠道激素[胃泌素、胃动素、瘦素、血管活性肠肽(VIP)]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理总有效率为90.62%,高于常规组的68.75%(χ~2=4.730,P=0.029)。观察组胃镜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常规组的75.00%(χ~2=4.267,P=0.039)。治疗后,2组PGⅠ、Others抑制剂GMedicina perioperatoriaAS-17、PGE_2水平高于治疗前,MD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GⅠ、GAS-17、PGE_2水平高于常规组,MDA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胃泌素、VIP水平低于治疗前,胃动素、瘦素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胃泌素、VIP水平低于常规组,胃动素、瘦素水平高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0%,与常规组的2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1,P=0.200)。结论硫糖铝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黏膜功能,加强胃肠道动力,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PLC-γ1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对绵羊早期胚胎发育作用的初步研究

旨在通过构建PLC-γ1真核过表达载体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探索绵羊PLC-γ1基因对卵母细胞激活作用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Puc57-P2ARAD001供应商-Flag-PLC-Liraglutide体内实验剂量γ1菌株为模板设计引物并引入HindⅢ、AgeⅠ酶切位点,利用PCR扩增并纯化P2A-Flag-PLC-γ1基因,将其连入pcDNA3.1-EGFP载体,进行转化,通过菌液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提取质粒。随后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24 h,分为control组、空载组和PLC-γ1过表达组,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Western blot(WB)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LC-γ1的表达情况;Anti-Flag免疫磁珠纯化PLC-γ1蛋白;以10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健康状态良好,体重约50 kg,n=2)为对象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WB鉴定其特异性。通过显微注射重组质粒及离子霉素(Ion)结合6-DMAP孤雌激活卵母细胞,qPCR及Wbioartificial organsB检测PLC-γ1在卵裂后不同时期(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桑椹胚期)的绵羊早期胚胎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真核过表达载体;转染24 h后,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组PLC-γ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WB结果显示成功获得并纯化PLC-γ1蛋白,大小为149 ku;测得PLC-γ1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 800,并可与PLC-γ1蛋白发生免疫反应。将重组质粒注射到绵羊MⅡ期卵母细胞胞质中,qPCR及WB结果显示PLC-γ1在绵羊早期胚胎发育各时期均有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LC-γ1真核过表达载体并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重组质粒注入卵母细胞并实现表达,证明PLC-γ1在绵羊早期胚胎发育各时期均有表达,且具有作为新的卵母细胞激活因子的潜能。既为探索绵羊PLC-γ1基因对卵母细胞激活作用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提升绵羊的繁殖性能奠定基础。

基于FAERS的HER-2抑制剂不良事件挖掘与分析

目的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Mirdametinib半抑制浓度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7种HER-2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Infections transmissionadverse drug events,ADEs)进行挖掘分析,旨在系统了解HER-2抑制剂ADEs信息,为临床优化癌症治疗方案,减少ADEs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FAERS数据库提取曲妥珠单抗 、拉帕替尼、帕妥珠单抗、恩美曲妥珠单抗、奈拉替尼、DS-8201、妥卡替尼这7种HEGSKJ4试剂R-2抑制剂ADEs报告,并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 MedDRA)”对纳入的ADEs进行系统归纳,再通过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对上述报告进行挖掘分析。结果 纳入曲妥珠单抗16 725份、拉帕替尼10 797份 、帕妥珠单抗2 698份、恩美曲妥珠单抗1 773份、奈拉替尼815份、DS-8201 550份、妥卡替尼1 581份。FAERS数据库上报的HER-2抑制剂ADEs与说明书大体一致,但更加细化。通过FAERS数据库挖掘,发现一些关联性较强的ADEs,以便于归类记忆。7种HER-2抑制剂的总信号数,以胃肠系统疾病为最多,其次是各类检验的异常、全身性疾病和给药部位反应,而耳及迷路类疾病的不良事件几乎为零。结论 本研究通过FAERS数据库对HER-2抑制剂ADEs的挖掘分析,较全面的比较了各药物之间的异同,为临床抗癌方案的制定及用药后监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基于T2WI-FS的影像组学特征在术前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基于T2加权成像压脂序列(T2-weighted imaging fat suppression,T2WI-FS)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所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s,A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癌患者68例,共171枚ALN(转移101枚,非转移70枚)。在T2WI-FS图像上勾画每个目标淋巴结的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lume of确认细节 interest寻找更多,VOI),并提取一阶统计量特征、几何形状及纹理特征等影像组学特征。随机将两组ALN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8∶2),采用K最佳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对训练集特征降维以筛选出关键特征,最后建立基于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3种分类器的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bio-based oil proof paper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方法在验证集中评价3种预测模型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用精准度、召回率和F1值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采用DeLong法比较不同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每个VOI提取107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降维处理后最终获取6个最佳特征进行模型构建。这6个特征包括1个形态学特征(表面积体积比)和5个纹理特征(依赖熵、游程熵、归一化依赖不均匀性、游程比及大区域的高灰度值优势)。在基于6个最佳特征通过3个分类器所构建的乳腺癌ALN转移预测模型中,LR、KNN和SVM模型的AUC分别为0.88、0.86和0.86,DeLong检验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R模型的效能可能稍高,在测试集中LR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精准度、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0.86、0.86、0.80、0.86和0.83。结论:基于淋巴结T2WI-FS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可在术前预测乳腺癌ALN转移的基础上提供额外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