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神经精神狼疮(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与较高的病死率有关,其中脑血管病变是NPSLE的常见亚型,可分为大血管病变(LVD)和小血管病变(SVD)。LVD主要是大动脉区域的脑梗死或出血、脑静脉血栓形成等;而SVD主要是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等。SLE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SLE-SVD患者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因不明。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有关,而肠道菌群是否同样参与SLE-SVD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1.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SLE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探索相关危险因素。2.分析狼疮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探究肠道菌群在其认知功能障碍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回顾性纳入199例SLE患者,其中SLE无脑血管病组(SLE-nCVD)61例,SLE脑血管病组(SLE-CVD)138例,SLE-CVD组中大血管病组(SLE-LVD)53 例,小血管病组(SLE-Sadolescent medication nonadherenceVD)85 例,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或 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间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使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2.前瞻性纳入29例SLE-SV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结果,11例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SLE-nCI),18例为认知功能障碍组(SLE-CI),收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分别将健康人群、SLE-nCI、SLE-CI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移植到C57BL/6J小鼠,通过莫里斯水迷宫评估移植后小鼠的认知功能,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 SLE-nCVD 组相比,SLE-CVD 组 SLEDAI-2000 评分更高;SLE-LVD 组主要表现为脑梗死,SLE-SVD组主要表现为脑白质高信号。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狼疮抗凝物(LA)阳性(OR=1.087,95%CI:1.068-1.194,P=0.008)和β2 糖蛋白 1-IgG 型抗体(β2GP1-IgG)(OR=1.027,95%CI:1.018-1.042,P=0.030)是SLE-LVD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心磷脂-IgM型抗体(ACA-IgM)(OR=1.092,95%CI:1.009-1.185,P=0.036)、β2GP1-IgG(OR=1.024,95%CI:1.001-1.047,P=0.037)是SLE-SV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OR=0.258,95%CI:0.075-0.889,P=0.032)是其保护因素。SLE组与健康对照组(HC组)的肠道菌群的Chao1指数、Faith’ s PD指数显著不同,Adonis 分析显示 R2=0.046,P<0.001;SLE-nCI 组 Fusobacteriota门、Fusobacterium 属、Gemella 属,Lactobacillus 属,Streptococcus 属显著富集,而 Lachnospira 属和 clostridioides 属丰度显著降低。FMT 后,HC 组、SLE-nCI组、SLE-CI组小鼠肠道菌群α、β多样性显著不同,移植了 SLE-CI患者肠道菌群的小鼠在莫里斯水迷宫中表现出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结论LA 阳性和β2GP1-IgG 是 SLE-LVD 的独GSK2118436核磁立危险D-Lin-MC3-DMA抑制剂因素;ACA-IgM、β2GP1-IgG是SLE-SV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升高是其保护因素。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SLE-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甲泼尼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β-抑制蛋白质1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甲泼尼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功能、β-抑制蛋白质1(β-arPF-07321332生产商restin1)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4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补体C3、补体C4、IgG、IgA、IgM)、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肾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血肌酐、24h尿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清β-arrestin1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IgM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WBC、Hb、PL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ESRselleckchem Pidnarulex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和24h尿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LEDAI评分和血清β-arresInflammation and immune dysfunctiontin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可显著改善SLE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肾功能,降低SLE活动度,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重金属和有机药物复合污染对硝化反硝化菌群联合毒性及抗性基因去除技术
近年来,有机药物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是水环境和水处理过程Muscle biomarkers中的典型类型之一,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多次检测到,大量研究表明,有机药物和重金属会对硝化反硝化菌活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抗生素和重金属的存在会引起污水中ARGs丰度的增加,ARGs的去除是目前污水处理的热点问题。因此本论文选取有机药物(环丙沙星(CIP)、双氯芬酸(DCF))与重金属(Zn(Ⅱ)、Cu(Ⅱ)、Cr(Ⅵ))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有机药物和重金属共同胁迫下硝化反硝化菌群中微生物活性的影响Ferrostatin-1化学结构,并且采用高铁酸盐和亚硫酸盐耦合体系处理含ARGs的废水,评价其对ARGs的去除效果。单独Zn(Ⅱ)、Cu(Ⅱ)、Cr(Ⅵ)和DCF作用下均对污泥活性和硝化反硝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重金属的影响程度依次为Cr(Ⅵ)>Cu(Ⅱ)>Zn(Ⅱ)。在三种重金属和DCF的共同胁迫下,对硝化反硝化菌群联合毒性表现为Cu(Ⅱ)/DCF复合污染对污泥活性和硝化反硝化酶活性具有协同抑制作用,Cr(Ⅵ)/DCF复合污染对污泥活性具有拮抗抑制作用。Zn(Ⅱ)/DCF复合污染在硝化过程中对污泥活性和酶活性具有协同作用,对污泥反硝化活性和酶活性表现出拮抗抑制作用。重金属和/或DCF的添加会造成活性污泥EPS中PN和PS含量增加和PN/PS比值增加,并且PN是细菌对金属、DCF和混合金属/DCF的主要反馈,PN的作用不随金属类型或混合物组成而改变。EPS的FITR表明,蛋白类物质C=O和C-O基团以及多糖类物质O-C-O基团在EPS与金属和DCF的相互作用中起主要作用。重金属、DCF和重金属/DCF复合污染会激发ROS和LDH的产生,ROS产生量和LDH释放量的变化表明重金属和/或DCF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有一定毒性效应。K_2FeO_4/Na_2SO_3耦合体系对总基因组DNA和抗性基因gyr A、par C、qnr S和int I1的去除效果均随着亚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对基因组DNA的去除上,与单独使用Fe(Ⅵ)相比,K_2FeO_4/Na_2SO_3耦合体系对基因组DNA的去除效果显著,在K_2FeO_4和Na_2SO_3投加比为2、1和0.5时,对基因组DNA的去除率分别为87.47%、89.70%和96.48%,当K_2FeO_4和Na_2SO_3投加比为0.5时,K_2FeO_4/Na_2SO_3耦合体系对基因组DNA的去除率最高。对抗性基因层面的去除上,gyr A、par C、qnr S和int I1的去除效果均随着亚硫酸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同时发现,在K_2FeO_4/Na_2SO_3耦合体中会影响SOS应答,lex A丰度随着亚硫酸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rec A和umu D丰度则随着亚硫酸盐浓度的增加成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_2FeO_4/Na_2SO_3耦合体系可絮凝作用可以有效去除ARGs和int I1,沉淀物中的基因拷贝数比上清液中的高约0.61-log至3.21-log。通过DNA紫外吸收光谱的增色效应,表明无论是单独使用Fe(Ⅵ)和K_2FeO_4/Na_2SO_3耦合体系处理,均会破坏DNA结构,阐明了去除ARGs的机制。自由基淬灭实验进一步表明K_2FeO_4/Na_2SO_3耦合体系去除ARGs的过程中均有SO_4~(·-)和·OH两种自由基的产生,并且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为SO_4~(·-)。K_2FeO_4/Antineoplastic and I抑制剂Na_2SO_3耦合体系会引起微生物的氧化应激,从而导致活性氧的的产生和乳酸脱氢酶的分泌的释放,同时测得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对活性降低。K_2FeO_4/Na_2SO_3处理后,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门水平上,K_2FeO_4/Na_2SO_3耦合体系中,随着亚硫酸盐浓度的增加,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相对丰度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Proteobacteria为先减后增的趋势,在属水平上,Alphaproteobacteria和Beta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Gammaproteobacteria则逐渐升高,抗性基因含量的削减可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
中医药对血管性认知障碍中调节性细胞死亡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脑血管病引起的,涵盖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老年生活质量。调节性细胞死亡(RCD)是可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程序性坏死、自噬、细胞焦亡等多种形式,拥有独特的生化、形态特征。研究证实,缺血条件下调控RCD可促进细胞生存、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在延缓VCI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作用DS-3201。化学药治疗VCI主要针对改善血管风险因素及对发展到痴呆阶段后的认知能力干预,使用临床已LBH589体外成熟的药物较多,用药安全,但药效一般,对Biosorption mechanism神经细胞的RCD调控较少。临床上也广泛使用中医药治疗VCI,疗效较好,但尚未明确其具体机制,与RCD的关系也缺少相关总结。综述VCI中铁死亡、细胞焦亡、线粒体自噬及依赖性细胞死亡等不同形式RCD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医药对RCD的调控,对VCI的治疗作用,以期为探索临床VCI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新的视角。
短期补充南极磷虾油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早期恢复的影响
研究目的:运动员在体育赛事和日常训练中常发生运动性骨骼肌损伤(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EIMD),主要表现为肌纤维损伤、继发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其影响程度因运动类型、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且常伴有骨骼肌功能受损,包括肌力下降、运动范围下降、延迟性肌肉酸痛、运动表现受损以及恢复障碍等,及时的EIMD恢复对运动员的体育赛事和训练至关重要。营养补充策略常广泛用于促EIMD恢复,长期、短期和急性的Omega-3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补剂由于其抗炎特性被认为可在不同程度上促EIMD恢复。南极磷虾油(krill oil,KO)作为一种富含ω-3 PUFAs的补剂,除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pentenoic acid, DHA)外,还含有胆碱、磷脂、虾青素、类黄酮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铁、锌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磷虾油中trichohepatoenteric syndromeEPA、DHA主要与磷脂结合,相较于甘油三脂结合的EPA、DHA,其生物利用度更高,因此磷虾油可能具有更全面或更经济的促EIMD恢复效益。然而,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EIMD早期阶段恢复的影响未见报道,且补充时长效果和有效服用期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作为EIMD早期阶段的恢复策略。研究方法:选取87名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专业男性运动员,年龄范围为18~24岁,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安慰剂(placebo,PL) 2h组(n=14)、KO 2h组(n=15)、PL3d组(n=13)、KO3d组(n=15)、PL7d组(n=15)和KO 7d组(n=15)。受试者要求参与四次测试,且在本研究前一周内无任何常规抗阻训练。第一次测试为南极磷虾油或安慰剂干预前的基础测试:受试者取肘静脉血,并进行骨骼肌功能测试(包括六边形跳、垂直纵跳和20 m冲刺测试)。受试者熟悉抗阻训练方案后,2h组、3d组和7d组受试者按照组别在抗阻训练前2 hBMS-907351分子量、3d和7d服用3g/d的南极磷虾油或安慰剂。随后,受试者进行一次抗阻运动训练,并在运动后0 h(立即)、6 h和24 h进行第二到第四次测试:受试者再次取肘静脉血,并进行骨骼肌功能测试(包括六边形跳、垂直纵跳和20 m冲刺)。抗阻运动方案:受试者进行70%1RM 10组8次的负重深蹲(3 s的下降阶段和1 s的上升阶段),两组之间休息3min,随后进行5组20次的深蹲跳(自身体重),两组之间休息3 min。骨骼肌功能检测包括:用六边形跳测试来评估骨骼肌灵敏性,用便携式测力台测试垂直纵跳来评估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用运动分段计时器智能实时反馈系统(SMARTSPEED)测试20 m跑来评估冲刺能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包括:用UniCel DxC 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用比色法、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氧化/抗氧化指标和炎症相关因子变化,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研究结果:(1)KO组与PL组相比,血清CK在前测、抗阻运动后0h和6h均无显著差异(P>0.05);抗阻运动后24h,KO3d组血清CK活性显著低于PL3d组(P<0.05),KO7d组血清CK活性显著低于PL7d组(P <0.05)。(2)KO组与PL组相比,血清LDH活性在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3)KO组与PL组相比,六边形跳时间在前测和抗阻运动后0h无显著差异(P>0.05);KO3d组六边形跳时间在运动后6h和24h显著低于PL3d组(P <0.05);KO7d组六边形跳时间在运动后6h极显著低于PL7d组(P <0.01),在运动后24h显著低于PL7d组(P <0.05)。(4)KO组与PL组相比,垂直纵跳距离和20m冲刺时间在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5)KO组与PL组相比,血清SOD水平在前测无显著差异(P>0.05); KO3d组血清SOD水平在运动后0h、 6h极显著高于PL3d组(P<0.01),在运动后24h显著高于PL3d组(P <0.05);KO 7d组血清SOD水平在运动后0 h显著高于PL 7d组(P <0.05)。(6)KO组与PL组相比,血清T-AOC水平在前测无显著差异(P>0.05);KO 3d组血清T-AOC水平在运动后0 h显著高于PL3d组(P <0.05);KO7d组血清T-AOC水平在运动后0 h显著高于PL7d组(P <0.05)。(7)KO组与PL组相比,血清ROS水平在前测无显著差异(P>GNE-140体外0.05);KO 3d组血清ROS水平在运动后24 h显著低于PL3d组(P <0.05);KO 7d组血清ROS水平在运动后0h和24h极显著低于PL7d组(P <0.01)。(8)KO组与PL组相比,血清MDA水平在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9)KO组与PL组相比,血清IL-6水平在前测、运动后0h和6h无显著差异(P>0.05);PL组在运动后24 h血清IL-6水平显著增加(P <0.05);KO3d组与PL3d组相比,血清IL-6水平在运动后不同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而KO7d组与PL7d组相比,血清IL-6水平在运动后24h显著下降(P <0.05)。(10)KO组与PL组相比,血清IL-2水平和TNF-α水平在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综上,3d和7d南极磷虾油(3g/d)补充可降低运动后24h血清CK和ROS水平,并减少运动后6h和24h骨骼肌灵敏性(六边形跳)的损失;3d磷虾油补充显著增加运动后0h、6h和24h血清SOD水平,以及运动后0h血清T-AOC水平;而7d磷虾油补充显著增加运动后0h血清SOD和T-AOC水平,降低运动后24h血清IL-6水平。上述结果说明,短期(3d或7d)3 g/d的南极磷虾油补充可促EIMD恢复,表现为骨骼肌功能(骨骼肌灵敏性)的恢复和运动后机体抗氧化、抗炎能力的提高。3d和7d的南极磷虾油补充均可在EIMD早期恢复阶段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而7d的磷虾油补充在EIMD早期恢复阶段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半乳糖凝集素-3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其受体半乳糖凝集Tregs alloimmunization素-3(Gal-3)与糖尿病肾病(DKD)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DKD患者为DKD组,选取同期6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为PGN组,3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T2DM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NC)组,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DKD组分为G_1~G_5期。回顾性收集四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实验室指selleck NMR标[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空腹血糖(FPG)及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计算eGFR,测定血清AGEs、Gal-3水平,分析比较四组患者及DKD组G_1~G_5期的上述研究资料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上述指标与DKD的相关性及发生D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GEs和Gal-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DKD的诊断价值。结果 四组患者的血清AGEs、Gal-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的血清AGEs、Gal-3水平均高于PGN组、T2DM组及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G_1~G_5期的血清AGEs、Gal-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_1期的血清AGEs、Gal-3水平低于G_3、G_4、G_5期,G_2期的血清AGEs、Gal-3水平低于G_5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的血清AGEs、Gal-3分别与BUN、SCr、UA、UACR呈正相关(P<0.05),与FPG、eGFR呈负相关(P<0.05);AGEs与Gal-3水平呈正相关(r=0.7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β=0.829,OR=2.290,95%CI=1.680~3.123)、AGEs(β=0.028,OR=1.029,95%CI=1.005~1.053)及Gal-3(β=0.069,ORAZD9291抑制剂=1.071,95%CI=1.040~1.102)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GEs、Gal-3单独用于诊断DK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及0.865,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结论 血清AGEs、Gal-3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在DKD中高表达,随着肾功能减退逐渐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DKD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牡丹皮-赤芍药对治疗川崎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了治疗川崎病的常用药对牡丹皮VE-822半抑制浓度-赤芍发挥作用的潜在机理。方法:用TCMSP数据库对牡丹皮-赤芍药对的有效成分和相关靶点进行检索筛选,基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索川崎病有关靶点,通过Venny工具分析牡丹皮-赤芍药对治疗川崎病的交集靶点。共有靶点经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使用R语言分析GO功能和KEGG富集情况,经分子对接技术评价关键靶点与主要成分的结合力。结果:筛出牡丹皮-赤芍药对36个活性成分,243个潜在靶点,川崎病相关靶点1619个,活性成分-疾病共同靶点100个。PPI网络中核心靶点主要涉及MYC、HIF1A、ATorin 1体内KT1、JUN等。GO功能分析获取GOBP条目1883条,GOCC条目40条,GOMF条目147条;KEGG富集得到168条信号通路,靶点集中在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中,槲皮素、山柰酚与JUN、AKT1、CASP3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牡丹皮-赤芍药对通过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和Medial longitudinal arc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生物过程,经多成分、多靶标、多通路作用于川崎病进行治疗。
新冠疫情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期间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GW4869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以上海市浦东新区1bioactive calcium-silicate cement 56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基本人口特征因素、社会网络关系因素、疫情认知因素、自评身体健康因素和学业压力因素5个方面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中学生焦虑情绪障碍检出率为20.54%,检出率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住校、父母陪伴时间、与母亲亲密程度、与父亲亲密程度、与班主任亲密程度、与任课教师亲密程度、对疫情恐慌程度、自评身体健康、学业压力、网络授课对成绩的影响程度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χ~2值分别为17.27、6.54、14.84、27.99、39.47、13.01、31.87、26.12、80.94、48.64、13.53,P值均<0.05)。结论:应重点关注中学生中的女生、住校生、父母陪伴时间少、与父母/老师关系亲密过度、对疫情感到恐慌、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学业压力大、成绩下降的人群。同时,父母、老师应向中学生普及CL 318952说明书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消除恐慌心理,加强与中学生在情感和学业方面的沟通。
诺西那生钠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究诺西那生钠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例诺西那生钠治疗的SMA患者。汇总分析患者的基因检测结Ferrostatin-1果、疾病分型、临床表现等临床基线资料。于治疗第0、14、28、63天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5 mL/12 mg,之后每4个月给予1次维持治疗。每次给药后,对患者的脑脊液、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与基线值进行比较评估;定期随访并记录给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 共6例患者确诊为SMA,其中SMA3型4例,SMA4型2例。患者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SMN1)外显子7的缺失导致了运动神经元改变,多以肢体无力起病,严重者无法站立。患者的实验室检验异常基线结果包括脑脊液乳ultrasensitive biosensors酸脱氢酶(CSF-LDH)升高、肌酸激酶(CGSK1120212临床试验K)升高、肌酐(Cr)降低。经过4次诺西那生钠治疗,患者脑脊液中的白细胞(CSF-WBC)、葡萄糖(CSF-Glu)、蛋白(CSF-Pro)、CSF-LDH及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RBC)等血常规指标和肝肾功指标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尿素氮(BUN)、尿酸(UA)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较基线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且除穿刺后出现头疼、头晕、背疼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诺西那生钠治疗SMA有良好的安全性。
基于“态靶辨证”思路观察当归补血汤合肾气丸加减治疗DKD(气血两虚证)的临床疗效
目的:本研究基于“态靶辨证”学术理念,通过观察当归补血汤合肾气丸治疗G1-G3b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气血两虚证患者的疗效,客观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延缓糖尿病肾脏病的进展提供新思路。方法:本观察收集G1-G3b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气血两虚证患者共64例,均来源于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与病房,且需符合纳入标准。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2名患者。给予对照组一般治疗并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合肾气丸加减。疗程共8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指标:尿白蛋白/肌酐(UAwww.selleck.cn/products/XL184C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压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安全性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最终采用SPSS26.0对以上指标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当归补血汤合肾气丸加减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BMI、病程、糖脂代谢、血压、肾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2.糖代谢:两组患者FPG、HbA1c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HbA1c有显著差异(P<0.01),FPG无统计学差异(P>0.05)。3.脂代谢:两组患者TC、TG、HDL-C、LDL-C组内比较,TC、TG、LDL-C治疗组、对照组及HDL-C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HDL-C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LDL-C(P<0.05)、HDL-C(P<0.01)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压:两组患者SBP、DBP组内比较,SBP治疗组、对照组及DBP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DBP治疗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肾功能:两组患者Scr、BUN、SBP、MALB、e GFR、RBP组内比较,Scr、BUN、MALB、RBP中治疗组、对照组及e GFR治疗组均差异显著(P<0.01),UACR中治疗组、对照组及e GFR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RBP、MALB、UACR均无明显差异(P>0.05),Scr、BUN、e GFR差别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6.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两组患者中治疗组症候疗效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artificial bio synapses症候评分:两组患者中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当归补血汤合肾气丸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G1-G3b期气血两虚型DKD患者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在提高症候疗效、缓解病患临床证候方面有更好的效果。2.当归补血汤合肾气丸加减联合常规西药在治疗后FPG、HbA1c、TC、TG、HDLC、LDL-C、SBP、Scr、BUN、SBP、MALB、e GFR、RBP均较前改善,提示当归补血汤合肾气丸在调节糖脂代谢、降压、改善肾功能方面有确切selleck HPLC的疗效。3.当归补血汤合肾气丸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于单纯西药治疗可以更好改善HbA1c、HDL-C、LDL-C、Scr、BUN、e GFR水平。4.本次临床研究过程中未发现当归补血汤合肾气丸加减的毒副作用,证明其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