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能参与骨质疏松的病理进程,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运动可调控肠道菌群进而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目的:总结肠道菌群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的作用与机制,探讨运动介导肠道菌群在调控骨质疏松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以“Intestinal flora,intestinal bacteria, metabolites of intestinal flora,bone metabolism, osteoporosis,exercise”和“肠道菌群,肠道细菌,肠道菌群代谢物,骨代谢,骨质疏松和运动”为关键词,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1990-2023年间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1)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变化以及氧化三甲胺和胆汁酸等肠道菌群代谢物水平变化,能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生物标记物。(2)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肠屏障功能障碍和产生过量脂多糖、氧化三甲胺,诱导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细胞因子、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以及加剧氧化应激等,进而促进破骨细胞分化、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以及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迁更多移;重塑肠道菌群稳态能抑制炎症反应、下调氧化应激,进而抑制破骨细胞non-infectious uveitis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以及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迁移,防治骨质疏松。(3)运动能调控肠道菌群稳态、改善肠屏障功能、促进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分泌、下调血清脂多糖水平、降低氧化应激,进而抑制骨细胞凋亡、抑制破骨selleckchem细胞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调节骨细胞营养代谢,从而发挥防治骨质疏松的潜力。
ALPPS一期术后未能行二期手术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RAD001使用方法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一期术后未能行二期手术的常见临床原因,进一步探讨影响二期手术进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连续行ALPPS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8例,年龄(49.1±10.4)岁。按是否成功行二期手术分为二期手术组和未行二期手术组。收集统计患者未行二期手术的临床原因,分析比较患者肿GSKJ4瘤直径、临床分期、Child-Pugh评分和肝脏分隔方式等基线特征、一期术前术后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和白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患者,有45例患者成功行二期手术,17例患者未行二期手术,其占比为27.4%。未行二期手术患者中开腹ALPPS组2例,射频辅助ALPPS(RALPPS)组11例,腹腔镜ALPPS组4例。在二期手术组和未行二期手术组患者中,肿瘤最大直径、门静脉癌栓形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方面,一期术前白蛋白、总胆红素和一期术后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炎症、胸水、腹水为常见一期术后并发症,其中一期术后腹水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行二期手术的患者的临床原因为肝脏bioorganometallic chemistry未明显增生,未来残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 volume, FLRV)不足,肝脏功能和储备功能差,并发症发生和肿瘤进展。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二期手术进行的危险因素为肿瘤最大直径、癌栓形成和一期术后并发症等级。结论 对于肿瘤较大、门静脉癌栓形成肝癌患者选择ALPPS手术需慎重。
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对儿童流行性感冒发热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对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发热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流感患儿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BafilomycinA1.html合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退热情况、临床体征(黏膜充血、咳嗽、流涕、咳痰)缓解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Oncology Care Model(TN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sbe-b-cd.html,体温复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黏膜充血、咳嗽、流涕、胃肠道症状等临床体征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TNF-、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体征,促进体温恢复正常,加速炎症消失进程,促进患儿恢复。
甘薯离体诱变与抗盐突变体鉴定
为了获得ABT-263 IC50甘薯抗盐突变体材料,本研究以平阳霉素(PYM)为诱变剂处理徐薯18的茎段获得甘薯突变体植株,并在NaCI培养基中筛选抗盐突变株系。结果表明,1.0PF-6463922溶解度0 mg·L~(-1)Stereotactic biopsy PYM为徐薯18茎段诱变处理14 d后的半致死浓度。将徐薯18茎段接种至含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结果表明125 mmol·L~(-1)NaCl为抗盐突变体的筛选浓度。最后,将经1.00 mg·L~(-1) PYM处理14 d后的甘薯植株的茎段接种到含125 mmol·L~(-1) NaCl的MS培养基,通过生根率筛选抗盐植株。盐胁迫下生根率最高的3株诱变植株的根长、株高、根鲜重、地上部鲜重、总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这3株诱变植株的各形态和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诱变亲本徐薯18。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这3株诱变植株的抗盐性均显著高于诱变亲本。与诱变亲本徐薯18相比,盐胁迫下3株突变体中的抗盐相关基因IbSOD、IbPOD、IbAPX和IbSOS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诱变亲本。本研究筛选到的抗盐甘薯突变体材料对甘薯抗盐新品种的培育及抗盐性遗传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自组装纳米策略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自组装纳米策略(CSAN)是利用中药成分的自组装特性,使中药成分通过非共价键力自组装形成结构稳定的纳米制剂,中药自组装纳米制剂的形成往往是多种非共价键力的协同结果,很多中药单体因为结构的特殊性容易发生自组装,中药自组装现象在中药单药或复方的水煎液中也普遍存在。研究发现Medical order entry systemsCSAN能够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溶解度和生确认细节物利用度,对难溶性中药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具有积极意义,中药汤剂中的自组装现象与疗效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研究中药自组装现象为解释中药汤剂起效机制带来新的视角。将CSAN应用于肿瘤领域既可以直接发挥中药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又可以作为天然纳Pevonedistat半抑制浓度米载体包载化疗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增强抗肿瘤疗效,并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具有优秀的应用潜力。中药自组装纳米制剂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具有比传统纳米制剂更好的安全性,有利于推动纳米制剂的临床转化,也有助于为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提供新的策略和视角。该文基于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PubMed、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对中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形成机制、不同组装形式、形成条件和稳定性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CSAN在不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CSAN提供参考依据。
桃红四物汤调控Nrf2/Keap1/HO-1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在膝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桃红四物汤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在膝骨关节炎(KOA)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桃红四物汤9 g/kg组、Trichostatin A双醋瑞因胶囊0.0045 g/kg组,每组各10只;各组均采用内侧半月板失稳手术造模,造模成功1 w后各组给予相应的药液灌胃或无菌水灌胃,给药8 w,1次/d。干预完成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含量及关节软骨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活性氧(ROS)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软骨线粒体数量、形态、结构及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法Molecular Biology Software检测大鼠关节软骨组织Keap1、Nrf2、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肿瘤抑制蛋白53(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重组蛋白(SLC7A1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ankin和OARSI病理评分升高,IL-1β、TNF-α、IL-18、MDA、ROS含量显著升高,Keap1、P5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OD活力显著降低,Nrf2、HO-1、GPX4、SLC7A1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桃红四物汤组Mankin和OARSI病理评分降低,IL-1β、TNF-α、IL-18、MDA、ROS含量,Keap1、P5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SOD活力显著升高,Nrf2、HO-1、GPX4、SLC7A1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可能通过激活Nrf2/KeaCP-690550价格p1/ HO-1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关节软骨铁死亡。
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提高治疗有效PLX3397研究购买性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山东省临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并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展开医学研究,同时将研究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术后IPSS评分为(7.09±0.88)分,低于对照组的(10.11±1.09)分Navitoclax纯度;术中arterial infection出血量为(75.21±5.87)mL,少于对照组的(112.32±6.34)mL;手术用时为(62.38±6.91)min、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1.71±0.68)d、尿管留置时间为(5.03±1.19)d、住院时间为(7.52±1.18)d,均短于对照组的(88.84±7.97)min、(3.34±0.79)d、(6.27±2.54)d、(8.69±1.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指标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兼具有效性及安全性,可帮助患者恢复尿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借鉴。
术前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RPR)与子宫内selleck FG-4592膜癌(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0月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123例Chronic HBV infectionEC患者临床资料(包括5年随访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PR诊断EC的效能。以0.193为最佳临界值,将123例EC患者分为高RPR组(45例)和低RPR组(78例),比较2个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E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RPR组非腺癌、肿瘤最大径≥2 cm、高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高分化程度、淋巴转移、低病理级别、复发例数均多于低RPR组(P<0.05),5年总生存率(40.0%,18/45)显著短于低RPR组(73.1%,57/78selleckchem Z-VAD-FMK)(P<0.05)。非腺癌、肿瘤最大径≥2 cm、FIGO分期Ⅲ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分化程度高、有淋巴转移、有复发、高RPR的EC患者5年总生存率均显著缩短(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腺癌、有复发、FIGO分期Ⅲ期、高RPR是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PR与EC患者临床病理进展密切相关,高RPR是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白秃马勃菌油化学成分分析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为了分析白秃马勃菌油化学成分并评价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利用乙醚为萃取剂,通过连续回流PEG300使用方法渗漉提取法从白秃马勃中得到粗脂肪,粗脂肪经硅胶短柱进一步纯化后得到菌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白秃马勃菌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菌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白秃马勃粗脂肪得率为9.49%,菌油得率为0.28%。经GC-MS分析,白秃马勃菌油中共鉴定出49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总菌油的73.562%,其主要特征化学成分为6种脂肪酸及其酯类衍生物,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有4个,分别是反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顺式-13-十八碳烯酸和亚油酸乙酯,总相对含量为51Immune enhancement.06%,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有2个,分别是棕榈酸乙酯和棕榈酸甲酯,总相对含量为12.55%。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菌油具有有效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半数清除浓度(EC_(50))为26.1362±0.643Canagliflozin配制5 mg/mL。
针灸干预腰椎骨质增生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腰椎骨质的病理性增生会与周围的组织发生摩擦,以及周围的关节、韧带和肌肉活动发生活动障碍会引起疼痛的症状。这种疼痛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而目前针对腰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疼痛的治疗方法以口服止痛药为主,为减少此类药物的过度使用情况,本文以传统医学中常用于止痛的针灸疗法为出发点,意在寻找一种疗效确切的替代疗法以减少止痛药的过度使用情况。方法: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维普数据库,检索了近十年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疼痛的相关针灸疗法。结果通过检索发现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疼痛的形式多样,既能采用单纯针刺的形式也能将针灸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并通过分析发现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疼痛疗效确切。所纳入的文献显示单纯针刺治疗的总有效率在61.25%~98.75%之间。在多种针灸疗法对比中发现温针灸和针刺联合中药的疗效最好。并发现使用较多的腧穴是委中和环跳,使用较多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但同时发现目前的针灸干预腰椎骨质增生疼痛的临床研究中存在疗效评定中存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结论:针灸及其联合疗法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疼痛方面疗效确切Dibutyryl-cAMP明显,可做为一种Belnacasan小鼠替代疗法应用于腰椎骨质增生疼痛renal Leptospira infection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