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1激活自噬介导TDP43抑制SOD1~(G93A)诱导NSC-34细胞凋亡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类非常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异常和变性,从而导致肌肉萎缩、瘫痪,并在初次确诊的3~5年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中TAR DNA结合蛋白43(TAR DNA binding protein 43,TDP43)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突变为主要致病因素。突变体SOD1的表达导致蛋白酶体活性降低并抑制自噬,从而导致突变、损伤和错误折叠的蛋白积累,并导致线粒体和内质网应激等。TDP43过表达或突变会导致其错误定位诱发毒性,形成胞质内TDP43包涵体以及核内正常TDP43缺失,并破坏线粒体功能,造成神经元和轴突损伤。目前,尚未发现能够治愈或者逆转ALS疾病的治疗方法,并且ALS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晰,因此,探究ALS的发病机制十分重要。Bax抑制蛋白1(Bax Inhibitor-1,BI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可抑制Bax调节凋亡。自噬与外泌体均可以参与错误折叠蛋白的清除,从而发挥解毒和神经保护功能。另外,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Mluciferase immunoprecipitation systemsAM)参与并调节自噬的形成。据研究报道BI1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探究BI1参与自噬的启动并促进病理性蛋白降解的机制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十分重要,并为治疗AL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条潜在的治疗途径本研究主要探究BI1对SOD1~(G93A)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异常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稳定过表达B-NSC-34细胞系,利用Western-Blot、TUNEL、CCK-8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核变化来探究BI1对SOD1~(G93A)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2)通过JC-1、轴突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以及MAM变化检验进一步探究BI1对SOD1~(G93A)诱导的线粒体异常的影响;(3)利用透射电镜、活性氧检测(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Western-Blot、免疫荧光互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BI1与自噬的相关机制。实验结果显示:(1)BI1过表达后,细胞凋亡程度减弱等,另外BI1能够抑制SOD1~(G93A)诱导的TDP43(43 KD)从细胞核转移至细胞质,并且降低TDP43在线粒体中的水平,抑制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o-C)的释放以及BAX转移至线粒体。(2)JC-1、Tubulin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BI1能够抑制SOD1~(G93A)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异常下降和线粒体损伤,缓解MAM的间隙增大以及保护神经轴突的完整性。(3)Western-Blot发现BI1可上调LC3B、Beclin1的表达量,TDP43(43 KD)的降解也有所缓解,并能显著抑制ROS的生成;BI1过表Smoothened Agonist化学结构达后,相比于SOD1~(G93A)组,BI1和TDP43相互作用明显增强,Bax和TDP43的作用减弱,同时BCL-2和Bax的结合显著增强,BCL-2和Beclin1的结合明显减弱,MFN2、Beclin1和TDP43相互作用稍有增强;并发现在外泌体中含有BI1蛋白,同时BI1过表达后外泌体中的病理性TDP43的水平下降。在B-NSC-34细胞中添加外泌体抑制剂后,Beclin1和LC3B的水平显著上调,并且GRP75和MFN2的表达也增加,TDP43(35 KD)降低。综上所述,本selleckchem RAD001文所得结论如下:(1)BI1抑制SOD1~(G93A)诱导的NSC-34中Cyto-C的释放、BAX的转运及TDP43的核逆转、线粒体异常以及细胞凋亡。(2)BI1能够激活自噬并降低SOD1~(G93A)诱导的活性氧水平,并且能够通过Bax和BCL-2以及TDP43和Beclin1的竞争性结合破坏Beclin1与BCL-2的相互作用增强自噬从而抑制凋亡。(3)同时BI1与TDP43相互作用间接降低TDP43与Bax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并且抑制TDP43(43 KD)降解以及病理性TDP43在外泌体中的传播。总之,BI1可激活自噬从而缓解TDP43的降解、抑制线粒体异常、细胞凋亡从而维持细胞稳态,以及BI1对病理性TDP43在外泌体中的传播抑制缓解ALS进展。以上研究为探索BI1在自噬与外泌体治疗ALS等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提供了有力依据,为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血清胃蛋白酶原I、胃泌素17、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进展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究血清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I, PGI)、胃泌素17(gastrin17, G17)、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PLX-4720体外进展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武汉市汉阳医院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炎症反应严重程度、胃炎评估(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OLGA)分期和Hp感染情况中患者的血清PGI、G17、Hcy表达水平。结果:炎症反应严重程度评级、OLGA分期越高,血清PGI、G17水平越低,Hcy水平越高,不同炎症反应严重程度评级、OLGA分期患者的血清PGI、G17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阳性患者血清PTechnological mediationGI、G17水平均低于Hp阴性患者,Hcy水平高Lorlatinib说明书于Hp阴性患者(均P<0.05)。PGI、G17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炎症反应严重程度、OLGA分期和Hp感染呈负相关(均P<0.05),Hcy水平与炎症反应严重程度、OLGA分期和Hp感染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情发展和Hp感染与其血清PGI、G17、Hcy水平密切相关,上述指标的变化能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筛查以及Hp感染的初步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川芎-丹参配伍治疗脊髓损伤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与验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川芎-丹参配伍治疗Medium Frequency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工具,获得川芎-丹参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及信号通路。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y2157299.html(ELISA)测定各组大鼠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154个化合物和484个相应靶点;基因本体Cell Cycle抑制剂(GO)功能富集分析得447个条目;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26条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ROS、MDA水平显著增高(P<0.01);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ROS、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川芎-丹参联合治疗脊髓损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伴脑微出血的急性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相关生物标记物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

目的 观察伴脑微出血(CMBs)的急性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患者血清S100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分析各指标水平与非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36例伴脑微出血的急性PACI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END及治疗后6个月内PStarget-mediated drug dispositionCI发生情况,分析血清S100β、sICAM-1、ox-LDL、sCD40L水平与END及PSCI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别分析END及PSCI发生的危险selleckchem Crizotinib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颈动脉狭Blebbistatin浓度窄程度,CMBs严重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Hcy、S100β蛋白、sICAM-1、ox-LDL、sCD40L水平是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ND,治疗7 d后NIHSS评分及血清S100β蛋白、sICAM-1、ox-LDL、sCD40L水平是P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IHSS评分、颈动脉狭窄程度、CMBs严重程度等常见高危因素结合血清S100β蛋白、sICAM-1、oxLDL、sCD40L预测伴CMBs的PACI患者非溶栓治疗早期END及治疗后6个月内PSCI发生的AUC分别为0.887和0.912,明显高于单一危险因素预测。结论 伴CMBs的PACI患者非溶栓治疗早期END及PSCI发生与脑组织损伤、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及血管炎性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S100β蛋白、sICAM-1、ox-LDL、sCD40L水平并结合NIHSS评分、CMBs严重程度等常见高危因素对早期预测END及PSCI发生、指导临床诊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导发育期大鼠离体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导的发育期大鼠离体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direct tissue blot immunoassay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LY294002(PI3K抑制剂)组和右美托咪定+LY294002组。流式细胞仪术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及Caspase-3、Bcl-2、Bax、PI3K-Ak和p-Akt/Ak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PI3K/PI3K、p-AAM-2282kt/Akt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Bax表达显著降低,Bcl-2、p-PI3K/PI3K、p-Akt/Akt显著升高;LY294selleck NMR002可逆转右美托咪定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实现的。

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导发育期大鼠离体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导的发育期大鼠离体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direct tissue blot immunoassay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LY294002(PI3K抑制剂)组和右美托咪定+LY294002组。流式细胞仪术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及Caspase-3、Bcl-2、Bax、PI3K-Ak和p-Akt/Ak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PI3K/PI3K、p-AAM-2282kt/Akt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Bax表达显著降低,Bcl-2、p-PI3K/PI3K、p-Akt/Akt显著升高;LY294selleck NMR002可逆转右美托咪定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实现的。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IgA肾病小鼠外周血B淋巴细胞C1β-3-GaLT11、Cosmc表达及肠黏膜免疫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究益气养阴活血方对IgA肾病小鼠外周血B淋巴细胞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C1βselleck合成-3GaLT11)及其伴侣蛋白(Cosmc)表达和肠道黏膜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益气养阴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小鼠IgA肾病模型。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检测血清Gd-IgA1水平及肾小球系膜区Gd-IgA1荧光强度;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qRT-PCR法检测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 mRNA、C1β-3-GaLT1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Cosmc、C1β-3-GaLT11、B细胞活化因子(Baff)、TGF-β表达及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TGF-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Gd-IgA1沉积、蛋白尿和血尿症状增加,肾功能降低,肾小球系膜增生及肾小管炎症浸润明显,肠黏膜炎症浸润等病理损伤严重,肠道及外周血B淋巴细胞表面的Cosmc及C1β-3-GaLT11活性降低,Gd-IgA1生成增多(P<0.05)。益气养阴活血方可降低Gd-IgA1沉积,改善IgA肾病小鼠蛋白尿和血尿症状,点击此处促进肾功能恢复,缓解肾小球系膜增生及肾小管炎症浸润,缓解肠黏膜炎症浸润,提高肠道及外周血B淋巴细胞表面的Cosmc、C1β-3-GaLT11活性,nuclear medicine抑制Gd-IgA1生成(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改善肠黏膜损伤、提高肠道及外周血B淋巴细胞表面的Cosmc、C1β-3-GaLT11活性,使其催化IgA糖基化能力增强,减少Gd-IgA1生成及沉积,缓解Gd-IgA1诱发的IgA肾病肾损伤。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患者经常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心脏表型,即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由于在糖尿病患者中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发生,改变了机体代谢稳态,引发氧化还原失衡,从而诱发心肌代谢紊乱和心脏微血管病变,使心脏出现危险的氧化应激,致使了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心肌细胞中脂肪的氧化与毒性增加以及微脉管系统中高水平的细胞血糖,让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线粒体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Laboratory Automation Softwarexygen species, ROS)。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可增强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和多元醇通路,诱导活化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增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D-Lin-MC3-DMAtion end products, AGEs)的形成并激活其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INCB018424浓度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这些生化级联反应同时也是ROS的其他额外来源。本文主要概述氧化应激在DCM中的作用及其涉及信号通路。同时,也简要提到了目前用于DCM的治疗方法。基于氧化应激在糖尿病性心肌病中的关键作用,新的抗氧化疗法的开发与应用是减缓疾病进展的有效策略。

四妙四君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四妙四君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湿热蕴结兼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观察,探讨临床治疗IMN的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06月期间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并且符合IMN湿热蕴结兼寻找更多脾虚型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及他克莫司胶囊,试验组加用四妙四君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加用黄葵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片,观察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试验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selleckchem MLN8237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安全性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运用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本次研究共有67例患者完成试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为34例、33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实验室检查指Infectious risk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肌酐、胱抑素C、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尿β_2微球蛋白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尿素氮水平较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尿素氮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胱抑素C、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尿β_2微球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方面疗效比对照组更优(P<0.05),而在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肌酐角度,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存在正的秩相关关系(P<0.05)。4.在西医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2.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尤为显著(P<0.01);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试验组(84.85%)>对照组(61.76%),有统计学差异(P<0.05)。5.安全性方面,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空腹血糖等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82%、5.88%,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妙四君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能改善IMN湿热蕴结兼脾虚型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降低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与脂代谢紊乱,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并且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肾功能及脂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监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可为IMN的评估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二氢血根碱抗氧化的作用机制

目的:检测多刺绿绒蒿中二氢血根碱的含量并探索其抗氧化活性,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二氢血根碱通过抗氧化作用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放射性肺损伤(RILI)、帕金森病(PDselleck激酶抑制剂)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刺绿绒蒿中二氢血根碱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判定其抗氧化活性;综合利用SuperPred、Genecards和OMIM等在线数据库搜集二氢血根碱的靶点和治疗AD、TAO、RILI、PD、BPD的靶点,构建二氢血根碱治疗疾病的“化合物-靶点-疾病”和蛋白互作网络;Medicolegal autopsy基于Metascape数据库及CytoNCA插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Discovery Studio 2019 Client软件对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活性。结果:研究显示多刺绿绒蒿中二氢血根碱的含量为0.50 mg/g;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结果显示二氢血根碱具有抗氧化活性;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二氢血根碱治疗以上五种疾病的29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结果显示参与癌症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等116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二氢血根碱与PTPN11、CSK、NOS2等蛋白结合稳定。结论:多刺绿绒蒿中二氢血根碱含量相对较高,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得出其通过作用于多靶点、多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f-03084014-pf-3084014.html途径发挥抗氧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