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广泛用于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循环支持治疗。研究表明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并不能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短期生存率。但IABP目前仍是我国最常见的循环辅助装置。Impella是一种经皮心室辅助装置,能为上述患者快速部署高级机械循环支持。然而,其在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有争RSL3抑制剂议。因此,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荟萃分析,对比研究使用Impella或IABP对行高危PCI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究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Pubmed和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等英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起至2023年1月。确定了相关的随机试验和观察性研究,并使用Review Maneger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短期死亡率(定义为30天内死亡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主要出血事件、血管并发症、缺血及出血性卒中、败血症、再发心梗并对患者特征如射血分数加以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纳入文献的发表时间为2008-2020年,共纳入1377病例,其中Impella组661例,IABP组716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1.Impella与IABP在对患者30天内死亡率、脑卒中、再发心梗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2.Impella组的患者较对照组出现了更多的主要出血事件(OR=2.04,95%CI[1.45,2.87],P<0.0001)、血管并发症(OR=2.92,9确认细节5%CI[1.59,5.37],P=0.0005)及败血症(OR=1.64,95%CI[1.11,2.40],P=0.01);3.在基线特征中,Impella组的患者的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更低(MD=-3.01,95%CI[-5.14,-0.88],P=0.006)。结论:(1)在心源性休克及高危PCI患者中,与IABP相比,使用Impella是安全的,尽管其未能展示出短期的生存优势;(2)Impella组出血事件、血管并发症及败血症发生的风险较对照组高,脑卒中及再次心肌梗塞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区别;(3)Impella组与对照组的对比未能体现其优势可能是由于选择偏差,例如Impella组的患者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更低,而不是治疗效果的immune genes and pathways真正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