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咽鼓管通气受阻、中耳清洁功能异常均可引发分泌性炎性反应,进而出现较明显的水肿病变,使中耳积液沉积,最终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病毒、细菌感染均可诱发该病。由于该病多发于儿童,可对其听力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故临床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视程度较高。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药物、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cc950-sodium-salt.html中医辨证及各种辅助疗法。手术治疗虽可从根源改善患儿咽鼓管及鼓室的情况,但属于有创治疗,术后愈合时间较长,故多数患儿家长更倾向于保守治疗。药物和中医辨证疗法均为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保守方法,前者主要使用促排药、激素类药物、抗生素,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治疗效果不佳;后selleck HPLC者可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类型制定适合的用药方案,治疗效果良好;另外,临床还可通过氦氖激光和物理辅助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进行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medical terminologies果。该研究主要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罗汉果皂苷Ⅴ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MIN6细胞氧化损伤

目的 探讨罗汉果皂苷Ⅴ(mogrosibiocontrol efficacyde V,MV)对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_2O_2)诱导的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是否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MV预处理后,用500μmol·L~(-1) H_2O_2处理MIN6细胞,MTT法检测MIN6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PCNA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和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_2O_2能够明显抑制MIN6细胞增殖,诱导ROS产生和细胞凋亡,降低Bcl-2、PCNA、Akt和p-Akt的表达。MV预处理后,BINCB28060化学结构cl-2、PCNA以及Akt和p-Akt的表达增加,MIN6细胞活力增加。此外,MV可部分逆转Akt抑制剂MK2206(5μmol·L~(-1))对MIN6细胞的凋亡和氧化应激作用。结论 MV对H_2O_2诱导的MIN6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GSKJ4号通路来实现的。

不同病理分级IgA肾病患者肾小球足细胞自噬体数目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病理分型Ig A肾病(Ig A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足细胞自噬体数目的变化,探究Ig AN发展过程中足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7—2020年有完整临床资料并确诊为原发性Ig AN患者的肾组织石蜡标本,分为Ig AN1组(adult medicine2017—2019年206例)和Ig AN2组(2018—2020年30例),选择肾结石患者石蜡标本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Ig AN1组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清肌酐、尿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差异;对3组被检者肾脏组织切片进行HE及PASM染色,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系膜区的增生情况、有无节段性硬化或球形硬化、有无新月体及肾小管有无萎缩;对Ig AN1组和Ig AN2组肾脏组织标本Haas病理分级,荧光显微镜观察Haas病理分级各组肾小球C3c及Ig A免疫荧光沉积,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及Ig AN2各Hass分级组肾小球足细胞自噬体的数量,分析自噬体数量与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 PS-341抑制剂Ig AN1组男性患者血肌酐、尿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女性(P <0.05);与Ig AN1组HassⅤ级组患者比较,Ig AN1组HaasⅠ级组患者尿蛋白量及24 h尿蛋白量增加,血肌酐降低(P <0.05);肾组织学观察显示,Ig AN1组Telaglenastat抑制剂和Ig AN2组肾小球系膜区增宽,系膜基质和系膜细胞不同程度增生,Hass分级越高,肾小球病变越重,且多样;免疫荧光显示,Ig AN1组及Ig AN2各Hass病理级别组肾小球均可见Ig A、C3c沉积(≥2+);电镜下观察显示,随着Ig AN2组Hass病理分级的进展,自噬体数量随着病理级别增加而增多(P <0.01)。结论 Ig AN患者足细胞自噬体数目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加,足细胞自噬可能参与了Ig AN的进程。

shRNA-STAT3增强胶质瘤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从人胶质瘤U251细胞系分离培养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鉴定其放射敏感性,并考察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elleck化学signalimmune stress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Dorsomorphincription 3,STAT3)基因与胶质瘤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法分离CD133~+胶质瘤U251细胞,并对CD133~+U251细胞进行成球能力及放射敏感性检测。分别构建STAT3基因的shRNA沉默表达质粒和慢病毒过表达质粒并鉴定,再转染CD133~+U251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考察STAT3表达与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经磁珠分选的CD133~+U251细胞有较强成球生长能力。经2、4、6、8和10 Gy剂量射线照射后,CD133~+组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CD133-组和正常细胞组(P=0.000),且细胞凋亡比例更低。转染STAT3基因shRNA沉默表达质粒和慢病毒过表达质粒的CD133~+U25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沉默组中STAT3蛋白表达降低。经2、4、6、8和10 Gy剂量射线照射后,STAT3沉默组相较于STAT3过表达组有更高的细胞抑制率(P=0.000),且细胞周期抑制及凋亡增加。结论:磁珠分选的CD133~+胶质瘤细胞有放射性抵抗的干性特征,下调STAT3表达可提高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三阴性乳腺癌中AR与Ki-67、CK5/6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cancer, TNBC)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与细胞增殖指数(Ki-67)、细胞角蛋白5/6(CK5/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回顾性收集的115例TNBC患者已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中的AR、Ki-67和CK5/6的表达,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R与Ki-67MRTX849使用方法、CK5/6在TNBC的表达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r值分别为0.467和0.350)。组织学分级在Ki-67分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1~2级的TNBC患者在Ki-67低表达组中的占比率高于Ki-67高表达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在Ki-67分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在AR与CK5/6分组间表达差异AZD2281体内实验剂量Biological early warning system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R与Ki-67、CK5/6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联合检测这3个抗体的表达,可能有助于TNBC的危险分级,为TNBC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基于第三代头孢菌素药动学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目的 梳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第三代头孢菌素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PK)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方法,评价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 使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式为“Theme=(“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OR Cefoperazone) OR Ceftazidime) OR Cefixime) OR Cefodizime) OR Ceftriaxone购买C59) OR Cefotaxime) AND (pharmacokinetics OR PK OR”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检索时间为2009-2020年。利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合著分析(作者、机构、国家)、共现分析和共引分析;通过GraphPadPrism8软件进行第三代头孢菌素药动学研究的趋势分析。结果 对纳入的818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发文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288篇,35.21%),最多的期刊是ANTIMICROB AGENTS CH(113篇,13.81%),最多的机impor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构是UNIV QUEENSLAND(45篇,5.501%),最多的作者是Roberts J A(43篇,5.26%);通过对出现频次不少于10次的160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药动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患者人群及给药方法”、“药动学实验方法”、“耐药性”和“药物治疗”,研究热点集中在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对具有高引频次的49篇引文分析,近几年被引用最高的主题是关于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上市后评价。结论 第Trichostatin A分子量三代头孢菌素药动学近年来研究热度整体呈升温趋势,并且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组成的复合制剂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维生素D预测老年肥胖症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维生素D预测老年肥胖症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8年1~12月住院治疗的存在肝功能异常或肝脏脂肪变性影像学改变的疑似NASH的58例肥胖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肝活检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NASH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分析并评估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肝肾功能、血脂等实验室数据与LBH589供应商NASH之间的关联。结果 两组体质指数、钙、磷、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GX818溶解度、肌酐、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SH组男性比例、代谢综合征比例高于对照组,年龄大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而NASH组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3Natural biomaterials是NASH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D在预测老年肥胖症患者发生NASH中有一定价值,血清25(OH)D3水平越高,老年肥胖症患者发生NASH的概率越低。

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与TLR2/My D88/NF-κBp65信号通路的关联

目的 调查真菌性角膜炎(FK)病原学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同时分析selleck化学角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2(TLR2)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5例FK患者为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刮取病灶边缘角膜组织,鉴定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检测TLR2基因rs38040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及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 p65表达水平,分析FK患者TLR2/MyD88/NF-κB p65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水平与真菌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和TLR2基因rs380409位点SNP的关系。结selleck化学果 85例FK患者共检出真菌97株,其中镰刀菌属、曲霉菌属和假丝酵母属占比分别为31.96%、26.80%和19.59%;镰刀菌属耐药率较低,曲霉菌属对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耐药率较低,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性较高,假丝酵母属对immunogenicity Mitigation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性较高;轻度、中度和重度FK患者角膜上皮TLR2、MyD88和NF-κB p65表达水平上升(P<0.05),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FK患者TLR2 rs3804099基因型分别为TT型31例(36.47%)、TC型35例(41.18%)和OC型19例(22.35%),Hardy-Weinberg法检验显示基因型分布满足平衡规律;TLR2基因rs3804099位点TT和TC基因型患者角膜组织TLR2、MyD88和NF-κB p65表达水平均低于CC基因型(P<0.05)。结论 镰刀菌属、曲霉菌属和假丝酵母属为FK常见致病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性较低,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性较高,此外FK发病和进展与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平扫MRI和DCE-MR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比较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平扫MRI和DCE-MRI序列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population genetic screening评估,并讨论评估乳腺癌患者NAC后的疗效时,平扫MRI是否可以替代DCE-MRI序列。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75例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整周期的NAC,所有患者在每次NAC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都进行乳腺DCE-MRI检查。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平扫MRI与DCE-MRI序列乳腺癌病变大小及NAC前和NAC后的乳腺癌的ADC。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平扫MRI、DCE-MRI序列检测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准确度(AC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果:平扫MRI和DCE-MRI序列检测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0.2%和92.7%,特异度分别为90.3%和88.8%,ACC分别为90.3%LY-188011分子式和89.7%,PPV分别为74.0%和71.7%,NPV分别为96.8%和97.5%。平扫MRI和DCE-MRI序列在NAC前后对于病灶大小的评估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整个研究组、pCR组的平均ADC在NAC前后有显著差异,而非pCR组在NAC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平扫MRI和DCE-MRI序列对乳腺癌患者NAC后疗效的评估价值具有可比性,所以对于接受NAGNE-140 IC50C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了降低检查成本和避免重复使用钆对比剂可能造成的潜在人体组织损伤,平扫MRI是DCE-MRI序列不错的替代选择。

2-APB通过舌下神经核对大鼠颏舌肌调控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OSA首选的治疗方案是无创正压通气,但是依从性问题可能限制了治疗效果。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该病的靶点对该病的治疗至关重要。OSA的特点是在睡眠期间反复发作上气道塌陷,这表明与睡眠相关的上气道扩张肌的肌张力降低在OSA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作为上气道肌肉中最大且研究最广泛的颏舌肌对于上气道的稳定至关重要。通过对颏舌肌的调控的研究找到合适的药物或靶点是目前研究药物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变化是普遍存在的信号机制,常伴随着膜电位的变化,参与神经细胞兴奋性的调控。舌下运动神经元(HMs)直接调控颏舌肌活动,受多种神经调节剂和离子通道的影响,许多调节机制均可通过调控HMs中的钙离子增加颏舌肌活动,比如组胺、5-HT。2-氨基乙酯二苯基硼酸(2-APB)是生理研究中常用的medullary raphe一种[Ca2+]i调节剂,其调控钙离子机制多种多样。有证据表明,其可以通过[Ca2+]i升高引起细胞兴奋性增高。2-APB通过舌下神经核(HMN)调控颏舌肌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体内核团给药和体外膜片钳实验的方法探讨2-APB通过HMN对颏舌肌调控的作用及其相关的离子通道和信号转导机制,进一步完善OSA的中枢调控机制,同时发现相关的药物治疗靶点,为OSA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不同浓度2-APB通过HMN对颏舌肌调控的作用:使用异氟烷将大鼠麻醉后,通过脑立体定位技术在延髓一侧HMN给予留置套管,同时植入电极记录颏舌肌、膈肌、颈部肌肉肌电,使用张力换能器记录大鼠呼吸频率。大鼠术后恢复半小时,各项指标稳定时给予注射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300nl并记录半个小时上述指标作为基线对照,随后在同一注射位点依次给予不同浓度(5m M、10m M、20m M,300nl/次)的2-APB,每个浓度记录半个小时,待颏舌肌肌电恢复到基线后继续注射下一个浓度。对比不同浓度的2-APB对颏舌肌肌电(包括紧张性和呼吸相关性)、膈肌肌电、呼吸频率、颈部肌肉肌电的作用。(2)麻醉状态下HMN给予不同类型离子通道阻断剂后观察2-APB对颏舌肌的影响分别将钠钙交换体(NCX)抑制剂benzamil(5m M)、氯化镍(20m M),细胞内钙离子调节剂环匹阿尼酸(cyclopiazonic acid,CPA)(5m M)、BAPTAAM(1,2-bis(2-aminophenoxy)ethane-N,N,N’N’-tetraacetic acid)(0.2m M)、钌红(5m M),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阻断剂氯化镧(20m M)、L型钙离子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LTCC)阻断剂维拉帕米(10m M)、地尔硫卓(10m M),钠离子通道阻断剂普鲁卡因(20m M)预先或同时与2-APB(10m M)注射到大鼠HMN中,研究应用阻断剂后观察2-APB对颏舌肌的影响。(3)膜片钳进一步验证2-APB对HMs的兴奋作用将8周左右大鼠延髓HMN制成急性脑片,采用膜片钳技术中的电流钳技术,分别记录和分析1m M 2-APB对HMs AP发放速率和膜电位的影响。随后观察无钙ACSF以及预先给予0.5m M CPA孵育30分钟后2-APB对HMs AP发放速率和膜电位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2-APB对大鼠颏舌肌的作用HMN中给予注射不同浓度(5m M,10m M,20m M,300nl/次)的2-APB后可以引起颏舌肌肌电活动增强,颏舌肌肌电活动增强呈现浓度依赖性,并且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其中10m M和20m M与ACSF相比颏舌肌肌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紧张性相关颏舌肌肌电活动增加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在浓度为20m M时紧张性颏舌肌肌电活动增加了824.07%,而呼吸相关性颏舌肌活动增加了140.06%。但对呼吸频率、膈肌肌电、颈部肌肉肌电无影响。(2)2-APB通过HMN调控颏舌肌的相关离子通道1)NCX抑制剂benzamil、氯化镍均可抵消2-APB对颏舌肌的兴奋效应,其中benzamil与ACSF对比可明显降低颏舌肌肌电,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预先给予细胞内钙离子调节剂CPA、BAPTA-AM、钌红均可阻断2-APB对颏舌肌的兴奋效应,其中钌红除了抑制2-APB的兴奋作用外,相对于ACSF基线进一步降低了颏舌肌肌电活动,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预先给予LTCC阻断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而不是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阻断剂氯化镧可Pexidartinib以阻断2-APB对颏舌肌的兴奋效应,其中维拉帕米降低颏舌肌肌电更明显,与基线对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4)普鲁卡因不能完全阻断2-APB引起的颏舌肌肌电升高,与ACS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APB在体外对HMs的兴奋作用在体外膜片钳实验中,1m M的2-APB可以引起HMs AP的发放速率和膜电位升高,与ACSF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钙ACSF对2-APB引起的HMs AP发放速率和膜电位升高无明显影响,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预先给予CPA孵育后可以阻断2-APB引起的HMs AP发放速率和膜电位升高,与2-APB给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APB可以通过作用于舌下神经核浓度依赖性增加颏舌肌活动水平,其中紧张性相关颏舌肌肌电升高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2)2-APB引起颏MLN8237采购舌肌活动增加与HMs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关,其可能通过促进质网钙存储的释放,继而激活NCX,引起细胞去极化。LTCC参与了2-APB调控颏舌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