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售药食同源物质中37种杀虫剂及杀菌剂残留水平分析

目的调查烟台市售药食同源物质中杀虫剂和杀菌剂残留水平并评价其食用安全风险。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烟台市内8个县市区内9种药食同源物质164份,依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对21种杀虫剂和16种杀菌剂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食同源物质中农药总检出率29.3%,共检出7种杀菌剂和2种杀虫剂,均未超出GB 2763—2019及中国药典限量要求。龙眼、山药、芡实中无检出,枸杞、山楂、枣、莲子、茯苓、薏苡仁中杀虫剂及杀菌剂检出率分别为80.0%、73.7%、60.0%、15.8%、9.5%、5.6%。共检出7种杀菌剂和2种杀虫剂。检出较多的农残种类为多菌灵genetic overlap(26.8%)、甲基硫菌灵(18.9%)、戊唑醇(18.3MK-4827纯度%)和苯醚甲环唑(17.1%)。结论烟台市售药食同源物质杀虫剂及杀VX-445采购菌剂虽有检出,但含量总体水平较低,未超过限量值。

扩张器置换硅胶假体在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扩张器置换硅胶假体在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再造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分院行乳腺癌切除术MC3价格后接受乳房再造的140例患者资料,其中72例接受扩张器置换硅胶假体术(观察组),68例接受单一硅胶假体置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短期并发症、乳房美观度、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双侧乳房体积差更小,手术前后乳头水平最大吸气胸围量差值及治疗费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短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较对照组的32.3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乳房Harris优良率、患者满意度及乳腺癌生存质量测评量表评分(Functional assessnanoparticle biosynthesi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点击此处P<0.05)。结论:乳腺癌切除术后采用扩张器置换硅胶假体进行乳房再造,不仅能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而且短期并发症少,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方面亦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造影与传统示踪剂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与传统示踪剂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应用selleck VX-661价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搜索超声造影与传统示踪剂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07月,2名研究者分别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交叉核对结果,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共925名患者。在患者检出率、Entinostat纯度准确率方面超声造影与传统示踪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3,95%CI:0.46~1.89,P=0.84;OR=1.23,95%CI:0.96~1.57,P=0.10),在阳性检immunogenic cancer cell phenotype出率方面传统示踪剂效果优于超声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8,95%CI:0.06~0.56,P=0.003)。结论:超声造影示踪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方面弱于传统示踪剂,但在患者检出率、准确率方面与传统示踪剂相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我国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基因积累

为揭示农用土壤中抗生素抗性更多基因(ARGs)和可移动元件的积累和分布特征,应用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个地区的不同利用方式和种植年限土壤进行磺胺类(sul1、sul2)、大环素内酯类(ermB、mefA)的ARGs和整合子(intl1)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sul1、sul2和intl1的检出率均为100%,在设施菜田土壤中ermB和mefA的检出率也为100%,而在露地菜田和粮田土壤中ermB的检出率为94%,mefA的检出率分别为92%、90%。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ARGs的绝对丰度在黑龙江地区种植15a的设施土壤中最高,intl1的绝对丰度在内蒙古地区种植15a的设施土壤中最高。各地区种植3、7和15a设施菜田土壤中sul1、sul2、ermB、mefA和intl1的绝对丰度显著高于相同年限下的露地菜田和粮田土壤,设施菜田7a和15a土壤中ARGs和intl1的绝对丰度显著高于3a土壤。除露地菜medicines policy田土壤sul1和sul2外,露地菜田和粮田土壤中的ARGs和intl1与土壤种植年限无显著相关性,而设施菜田土壤中ARGs和intl1的绝对丰度与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ARGs的丰度与intl1的丰LGK-974体内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可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也进一步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不同方法提取血培养瓶培养的抗凝血中布鲁氏菌核酸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血培养瓶培养的抗凝血中布鲁氏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将定量检测的灭活菌液/基因组DNA梯度添加至含抗凝血的血培养瓶中,选择不同的方法提取核酸,利用荧光定量检测其含量。结果 磁珠法和裂解法最低能检测添加10~2Immune changes CFU/mL的灭活菌液以及10-3 ng/μL的基因组DNA;离心柱法无法检测未经红细胞裂解液处理的添加10~6PLX-4720 CFU/mL的灭活菌液以及10 ng/μL的基因组DNA,经红细胞裂解液处理后也只能检测到添加10~4 CFU/mL的灭活菌液以及1 ng/μL的基因组DNA的模拟样品。结论 红细胞裂解液处理模拟样品能够增加核酸的提取量,裂解法提取效果最好,其次是磁珠法,再次是离心柱法。本研究为疑似布鲁氏菌病样品血培养物的核酸检测提供Ferrostatin-1了方法参考,为提高布鲁氏菌病的诊断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HPK1、PI3K表达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造血祖细胞激酶-1(HPK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年预后结局的关系。方Imaging antibiotics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琼海市人民医院经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1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后获悉更多均对病灶GSK2118436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根据患者5年随访结局中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33例、非转移组111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HPK1、PI3K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采用生存分析法分析不同HPK1、PI3K蛋白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K1、PI3K蛋白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5年,144例乳腺癌患者,出现术后肿瘤转移26例、术后复发7例,全部纳入转移组。转移组病灶组织中的HPK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4.24%,显著低于非转移组患者(60.36%),PI3K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6.67%,显著高于非转移组患者(46.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K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HPK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I3K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与PI3K蛋白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临床分期越高、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脉管侵犯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HPK1蛋白阳性表达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风险(P <0.05)。结论 HPK1蛋白表达下调与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转移复发具有密切联系,PI3K蛋白表达变化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转移复发的关系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乳腺癌组织MAL2和IGF-1R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 T 细胞分化蛋白 2(mal T-cell differentiation protein 2,MAL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营口市中心医院 2015 年Humoral innate immunity 3 月~ 2016 年 3 月收治的 131 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MAL2 和 IGF-1R 蛋白表达水平,分析 MAL2 和 IGF-1R 蛋白水平与不同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并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患者癌组织 MAL2(77.86%),IGF-1R 蛋白(80.15% ) 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17.56%,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82,9GNE-140体外0.540,均 P<0.05);在不同乳腺癌 TMN分期以及分化程度上 MAL2 和 IGF-1R 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_(MAL2)=33.545,16.188,χ~2_(IGF-1R)=6.533,12.422,均 P < 0.001)。131此网站 例乳腺癌患者随访期间,预后较差患者 59 例,预后良好患者 72 例;预后较差组患者MAL2(94.92%),IGF-1R(91.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36.11%,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110,8.727,均 P<0.05)。中低分化、III ~ IV 期、MAL2 蛋白阳性表达和 IGF-1R 蛋白阳性表达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AL2 和 IGF-1R 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且与乳腺癌患者 TMN 分期和分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

针灸预处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不断增长,其病因多为心脏冠脉循环发生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临床治疗均采取手段恢复心肌供血,而梗塞区血流恢复再灌注会导致严重的再灌注损伤,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目前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解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大量medication delivery through acupoints实验研究表明寻找更多,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针灸预处理方式进行了梳理,具体疗法体现出以电针治疗为主,向温和灸、麦粒灸等多种手段干预发展,选穴方面内关穴是选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且内关穴治疗再灌注损伤具有特异性,也有学者对预处理的介入时间进行了对比。此外,研究指出针灸预处理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调控selleckchem AZD2281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性损害、调节腺苷受体以及神经调控。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药调控冠心病发展的铁死亡关键基因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筛选中药调控冠心病发展的铁死亡关键基因。方法 通过FerrDb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查找铁死亡相关基因,利用OMIM、GeneCards、DurgBank、Disgenet数据库筛选冠心病相关的疾病基因,并取二者的交集基因,并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拓扑学分析得到Degree值排名前20的“铁死亡-冠心病”关键基因。利用Mate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R软件制作气泡图和柱状图。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数据库和频数分析得到含有“铁死亡-冠心病”关键基因的关键中药,并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冠心病”PPI网络,利用拓扑学分析得到Degree值排名前10的“中药-冠心病”systemic biodistribution核心基因,并对2次得到的核心基因取交集,最终得到中药调控冠心病发展的铁死亡关键基因。结果 共获得259个铁死亡相关基因靶点,955个冠心病疾病基因,161个“铁死亡-冠心病”交集基因,20个“铁死亡-冠心病”关键基因。铁死亡在冠心病发展中主要涉及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涉及的通路主要为流体剪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自噬R428相关通路及铁死亡通路。获得含有“铁死亡-冠心MRTX849分子量病”关键基因的中药498种,其中麻黄、芫荽、余甘子、黄芩、丹参、青蒿、葛根包含的关键基因最多,最终得到中药调控冠心病发展的铁死亡关键基因8个,即TP5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MAPK1)、MAPK3、MAPK8。结论 中药从铁死亡途径调控冠心病的关键基因为TP53、PTGS2、IL-6、STAT3、VEGFA、MAPK1、MAPK3、MAPK8.

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280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cN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为病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黄山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就诊的cN0期乳腺癌病人280例,接受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AZD9291半抑制浓度)或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根据术后腋窝淋Adezmapimod使用方法巴结病理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腋窝淋巴结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结果 27.86%(78/280)cN0期urogenital tract infection乳腺癌病人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Ki67水平及脉管瘤栓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其中Ki67低表达阳性25例、阴性101例,Ki67高表达阳性53例、阴性101例(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脉管瘤栓和肿瘤T3期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7.80,4.52。95%CI:(9.07,36.58)(1.09,19.67)]。结论 具有脉管瘤栓和T3的cN0期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高,可以倾向考虑多种示踪剂联合使用或低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更准确评估腋窝淋巴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