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肿瘤细胞、间质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表达变化,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行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370例,其中Luminal A型26例为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246例为Luminal B型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过表达型52例为HER-2过表达型组,三阴性46例为三阴性组。取手术切除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肿瘤细胞、间质免疫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以及不同年龄、临床分期、阳性淋巴结数等乳腺癌患者癌组织肿瘤细胞、间质免疫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结果 (1)乳腺癌组织间质免疫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在Luminal B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三阴性组(39.8%、73.1%、65.2%)均高于肿瘤细胞(15.4%、11.5%、genetic association17.4%)(P<0.05),在Luminal A型组与肿瘤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Luminselleck HPLCal A型组、Luminal B型组癌组织间质免疫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均低于HER-Z-VAD-FMK体内2过表达型组、三阴性组(P<0.05);4组癌组织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癌组织间质免疫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5 mmol/L(52.2%)、核分裂象评分2~3分(55.6%)、Ki-67≥20%(50.5%)、雌激素受体阴性(65.5%)、孕激素受体阴性(61.8%)、HER-2阳性(54.7%)者分别高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5 mmol/L(39.8%)、核分裂象评分1分(29.5%)、Ki-67<20%(22.0%)、雌激素受体阳性(37.7%)、孕激素受体阳性(36.8%)、HER-2阴性(40.8%)者(P<0.05),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阳性淋巴结数及雄激素受体表达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乳腺癌组织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在年龄<54岁(18.8%)、临床分期Ⅲ期(26.8%)、阳性淋巴结数≥4个(31.4%)者分别高于年龄≥54岁(11.0%)、临床分期Ⅰ~Ⅱ期(11.1%)、阳性淋巴结数<4个(10.9%)者(P<0.05),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肿瘤直径、核分裂象评分及Ki-67、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HER-2表达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间质免疫细胞PD-L1表达高于肿瘤细胞;乳腺癌组织间质免疫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5 mmol/L、核分裂象评分2~3分、Ki-67≥20%、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者增高;癌组织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在年龄<54岁、临床分期Ⅲ期、阳性淋巴结数≥4个者增高。
Author: admin
桃叶鸦葱黄酮调控神经元自噬和凋亡减轻大鼠脑缺血损伤
桃叶鸦葱(Scorzonera sinensis lipsch,SSL)黄酮在中国已广泛用作脑卒中的辅助治疗,Medullary thymic epithelial cells但其潜在的药理及生化机制尚未完全了解,本研究旨在探讨SSL是否通过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半影区神经元的自噬和凋亡从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腹腔给药治疗组(MCAO+SSL)、侧脑室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selleckadenine)干预组(MCAO+3-MA)、给药加干预组(MCAO+SSL+3-MA),每组6只。缺血再灌注损伤7 d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自噬蛋白Beclin-1、LC3在各组中的表达,双重免疫荧光评估脑缺血半影区自噬标记物LC3和凋亡标记物TUNEL在神经元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并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结果显示,SSL治疗可显著提高MCAO神经元中的自噬表达并降低细胞凋亡水平,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MG132缺损明显减轻,但是SSL的这些作用可以被自噬抑制剂3-MA抵消(P<0.05)。上述结果表明,SSL可以赋予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这种生物学功能与神经元中的自噬增强和凋亡减少有关。
河南新乡某规模化猪场猪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家畜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偶蹄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我国猪0型、A型口蹄疫在近几年时常发生,影响养猪业。为了评价某规模化猪场多价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从河南新乡某养殖场随机采集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20日龄仔猪、50日龄保育猪、90日龄和150日龄育肥猪的血液样本各3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分离的血清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显示,A型口蹄疫抗体检测中妊娠前期阳性率为93.3%,妊娠中期阳性率为96.6%、妊娠后期阳性率为100%;20日龄仔猪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阳性率为86.6%,50日龄保育猪阳性率为50%,90日龄育肥猪阳性率为86.6%,150日龄育肥猪阳性率为90%。0型口蹄疫抗体检测中妊娠前期CL13900半抑制浓度、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阳性率均是100%,20日龄仔猪阳性率为100%,50日龄保育猪阳性率为76.6%,90日龄育肥猪阳性GSK1120212作用率为100%,150日龄育肥猪阳性率为100%。表明该猪场猪只免疫猪口蹄疫多价疫苗后,不同阶段猪只抗体水平合格,目前该场猪口蹄疫免疫程序合理。
非洲猪瘟病毒CD2v胞内区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EP402R基因(编码CD2v蛋白)缺失的ASFV突变毒株,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检测方法来区分CD2v缺失的自然突变株和野生型ASFV毒株。对ASFV国内分离株WUHAN 2019protective immunity-1株的EP402R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亲水性,选取可溶性较强部分(232~333 aa),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嗜性对该段基因进行优化并人工合成,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进行低温表达,获得带有HIS标签的可溶性CD2v胞内区重组蛋白,将其命名为pET-28a-CD2v-IS,大小约15 ku。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抗原性良好。利用纯化后的CD2v重组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BI 10773使用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0.5μg/mL,封闭时间为1 h,样本最佳稀释度为1:10,样本最佳孵育时间为1 h,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20 000,最佳孵育时间为45 min,底物孵育最佳时间为5 min;确定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S/N临界判定值为1.61。试验灵敏性可达1:1 280;批内变异系数小于4.1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9.84%;只与ASFV全病毒株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与ASFV(CD2v)缺失株、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等其他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在检测46份背景清晰与54份背景未知的血清时,与商用试剂盒符合率分别达selleckchem GW-572016到100%与90.7%。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与重复性,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和WOAH推荐的间接ELISA方法一致,如果结合其他ASFV结构蛋白制成的ELISA检测试剂盒,可区分ASFV野毒与CD2v缺失株感染。
利福喷丁辅助抗生素对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利福喷丁辅助抗生素对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选择利福喷丁辅助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单独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Docetaxel NMR组患者的临床转阴率、空洞闭合率,肺部病www.selleck.cn/products/mln-4924灶吸收情况,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转阴率90.00%、空洞闭合率8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病灶吸收率77.50%高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CD3~+(50.68±3.22)%、CD4~+(52.51±2.18)%、CD4~+/CD8~+(1.82±0.34)高于照组的(48.23±3.81)%、(50.66±2.54)%、(1.47±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福喷丁辅助抗生素对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更高,可有效促进空洞闭合,并且病灶部位的吸收flexible intramedullary nail更快,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辅助作用明显。
双重超声造影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价值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在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癌并拟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81例患者,术前1天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显示SLN并体表定位,观察SLN的灰阶超声以及双重超声造影的显影特征。手术时根据术前体表定位以及术中美兰定位确定SLN,切除行病理检查,判断其是否转移。结果:81枚SLN中转移性淋巴结32枚,未转移49枚。转移组淋巴结前后multilevel mediation径、横径、皮质厚度与未转移组无统计学差别。经皮下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为84.40%,特异性为83.70%,阳性预GSK2118436测值为77.14%,阴性预测值为89.13%,准确性为83.9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经静脉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为81.20%,特异性为79.60%,阳性预Metabolism抑制剂测值为72.22%,阴性预测值86.67%,准确性为82.2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双重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为93.80%,特异性为79.60%,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95.12%,准确性为85.19%,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结论:经皮下超声造影联合经静脉超声造影能够提高转移性SLN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副猪嗜血杆菌泛基因组的构建与解析
由副猪嗜血杆菌(Glaesserella parasuis)引起的以纤维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格拉泽氏病(Gl?sser’s disease)是世界养猪业现代化的日龄隔离式生产系统下的一种重要疾病,给各国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临床实践表明,对该病的抗生素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并且现有G.parasuis商品化疫苗交叉保护作用较差。因此,对于G.parasuis的防制需在对遗传背景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探究G.parasuis耐药机制的形成与免疫异质性的原因。本研究拟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对多株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进一步构建G.parasuis泛基因组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分析,识别核心与非必需基因并探究两类基因的功能与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以核心基因组为对象设计构建多表位疫苗,探究多表位疫苗的交叉保护潜力。此外,针对G.parasuis毒力、生态环境、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三种生物学性状开展泛基因组关联研究,以正向遗传策略识别自然状态下性状变异的关联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使用牛津纳米孔测序技术(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ONT)对16株G.parasuis临床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对不同组装与纠错策略获得基因组质量的比较,确立了针对G.parasuis的纳米孔测序组装流程。结果显示,各菌株组装基因组序列长度中位数为2369871 bp(IQR:2341178~2392938bp),GC%中位数为40.02%;各基因组与变形菌门直系同源基因集比对,显示完整基因占比中位数为97.28%,16株G.parasuis基因组序列已收录在中国基因库序列归档系统,组装编号分别为:CNA0038229、CNA0038230、CNA0038231、CNA0038232、CNA0038233、CNA0038234、CNA0038235、CNA0038236、CNA0038237、CNA0038238、CNA0038239、CNA0038240、CNA0038241、CNA0038242、CNA0038243、CNA0038244。通过G.parasuis m RNA转录本与组装基因组的BLAT比对以及与编码区的BLAST比对,明确插入缺失是ONT的主要系统错误并会直接影响编码区的正确预测,必须纠错以提高基因组质量。随后比较了使用不同测序平台(Illumina、Pac Bio、ONT)组装细菌基因组的优劣,结果表明,仅ONT数据可直接组装出连续无空位的基因组,配合Homopolish纠错算法可达到与使用Illumina高准确性短读长数据纠错相同的精度,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完整连续且高精度的基因组。(2)利用121株G.parasuis自然种群分离株完成泛基因组的构建,发现G.parasuis泛基因组由8885个基因组成(其中核心基因组由1133个基因组成,非必需基因组由7752个基因组成),属于开放型泛基因组,具有不断获取外源基因以适应环境的能力,其丰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富的遗传多样性是导致现有疫苗缺乏交叉保护的主要原因。基于泛基因组与反向疫苗学,从G.parasuis核心基因组的外膜蛋白中鉴定筛选出5个B细胞表位、6个辅助性T细胞表位与3个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融合多表位设计构建的疫苗蛋白理化性质稳定且三维模型可靠,并与Toll样受体2分子存在多个强氢键相互作用。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的疫苗蛋白约33k D,小鼠免疫试验显示,免疫产生的多克隆抗体能与不同血清型以及不可分型的G.parasuis菌株结合,表明该疫苗构建体是一种有潜力的通用型G.parasuis疫苗。(3)在G.parasuis泛基因组构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核心基因组与非必需基因组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核心基因组全面地参与到G.parasuis的生命过程,包括新陈代谢、转录翻译、信号转导等,是基因组其余部分的组成骨架。而非必需基因组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本质性,参与到基本的生物学过程,并主要富集在移动元件、防御机制、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等,赋予了G.parasuis更强的环境适应力(如在宿主体内病理状态下的低氧环境中)。核心基因组中分布有各类毒力因子,非必需基因组中的毒力因子是对核心基因组的补充,主要富集在生物被膜形成、粘附、免疫调节、侵袭等类别,为G.parasuis复杂的致病机制提供了遗传基础,也提高了菌体的生存机会。耐药基因大量地分布在非必需基因组中,表明基因的水平转移是G.parasuis获得耐药性的主要方式。基于泛基因组关联研究深入分析了与G.parasuis毒力、生态环境、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三种重要性状关联或因果关系的主要基因,及其相关作用机制:与强毒力关联的基因涉及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环境信息处理等信号通路,有利于G.parasuis在宿主体内的定植以及抵抗生存压力;与强生物被膜形成关联的基因多与反硝化过程关联,有利于生物被Cell Cycle抑制剂膜内部菌体在低溶解氧环境下维持自身生存等。本研究采用纳米孔Imidazole ketone erastin使用方法测序技术成功测序组装出16株G.parasuis临床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结合已公布的基因组序列构建了G.parasuis泛基因组。在此基础之上设计构建了通用型G.parasuis多表位疫苗;并研究分析了G.parasuis主要生物学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为基于G.parasuis泛基因组的新型疫苗研发与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了试验材料和科学参考。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应变弹性成像对乳腺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应变弹性成像对乳腺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相关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Pumps & Manifolds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乳腺肿瘤患者均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应变弹性成像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应变弹性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应变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定性GSK1120212体内诊断的结果,并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应变弹性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应变弹性成像对乳腺癌患者不同肿瘤分期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中,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应变弹性成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剪切波弹性成像、应变弹性成像检查(P<0.05)。在乳腺肿瘤定性诊断一致性分析中,剪切波弹性成像、应变弹性成像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间均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 值分别为 0.674、0.681),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应变弹性成像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间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 值为 0.865)。对于Ⅰ期、Ⅱ期乳腺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blebbistatin.html癌,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应变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患者不同分期的符合率高于单纯剪切波弹性成像、应变弹性成像(P<0.05)。结论 对于乳腺肿瘤的定性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应变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不仅可灵敏、准确地鉴别诊断乳腺肿瘤性质,还可对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进行准确判断,值得临床应用。
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熟地黄多糖用于临床治疗免疫低下疾病或开发相关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Wearable biomedical device法】选用36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及熟地黄多糖低、中GW-572016 MW、高(分别灌胃熟地黄多糖50、100、200 mg/kg)剂量组(PRRPL、PRRPM、PRRPH),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造模后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15 d,测定小鼠体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免疫器官系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观察脾脏和胸腺组织形态学、肠道派氏节数目等免疫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脾脏指数极显著MCC950供应商升高(P<0.01),脾脏红髓、白髓界限不清,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胸腺指数降低,皮质、髓质不清,结构破坏;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γ-干扰素(INF-γ)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脾淋巴细胞滞留在G0/G1期。与模型组相比,熟地黄多糖能极显著降低小鼠的脾脏指数(P<0.01),缓解环磷酰胺造成的脾脏组织损坏,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NF-γ水平(P<0.05;P<0.01),缓解淋巴细胞周期滞留,且高剂量组熟地黄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造模前后及熟地黄多糖对肠道派氏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熟地黄多糖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可用于治疗免疫低下类疾病药物和保健品的开发。
蒺藜两地汤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及对糖脂代谢、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蒺藜两地汤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应用蒺藜两地汤联合胰LBH589分子量岛素治疗。2组疗程均Molecular Diagnostics为1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获悉更多、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细胞功能[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bA1c、FBG、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bAlc、FBG、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INS、IAI、HOMA-IR、HOMA-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NS、IAI、HOMA-β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FINS、IAI、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HOMA-I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蒺藜两地汤联合胰岛素治疗T2DM患者疗效较好,能改善血糖、血脂水平,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疗效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