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CD患者的表达数据,筛选差更多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通过3种机器学习方法在差异基因中进一步筛选并取交集得到核心基因。验证核心基因在健康对照组与CD组中差异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SAG分子量果 研究共筛选到差异基因75个,GO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包括有机酸跨膜转运蛋白活性、中性粒细胞迁移、急性炎症反应。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其富集于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milk-derived bioactive peptide信号通路等通路。通过机器学习进一步筛选出WNT5A和NAMPT两个与CD发病相关基因,并与克罗恩病内镜严重程度指数(CDEIS)呈正相关(P<0.01)。结论 WNT5A和NAMPT与CD病情活动度相关,可能为CD潜在的诊断及治疗靶点。
Author: admin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对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丹参多酚酸盐,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内皮功能[丙二醛(MDA)、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selleckchem STM2457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ET-1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FUT-175体内实验剂量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regulatory bioanalysis参多酚酸盐联合氯吡格雷能够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高。
沉默circ9119调控miR-126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自噬
目的:探讨环状RNA-91diABZI STING agonist采购19(circular-RNA-9119,circ9119)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收集的组织样本和购买的细胞系中circ9119、miR-126的表达,并对细胞进行筛选。借助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RIP)实验与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对circ9119和miR-126的关系进行明确。凋亡相关因子和自噬标记物借助qRT-PCR、Western blot测定。CCK8、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凋亡。裸鼠成瘤实验观测肿瘤生长状况。结果:HCC组织和细胞中,circ9119的表达上调、miR-126的表达下调(均P<0.05)。circ9119能够作为miR-126的ceRNA对其进行调控。沉默circ9119有利于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自噬,促进细胞的凋亡,且能够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均P<0.05)。而过表达circ9119则变化与之相反。上调miR-126的表达与沉默circ9119中细胞变化趋势一致。上调miR-126的作用能够被过表达circ9119所逆转。结论:circ9119作Pidnarulex分子式为促癌因子负调控miR-126在HCC中发挥作genetic lung disease用。
加减益经汤对大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加减益经汤对大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140只SPF级雌性Technical Aspects of Cell BiologySD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片0.09 PCI-32765溶解度mg/kg)、抑制剂组[加减益经汤23.6 g/kg+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录抑制剂YC-1 2 mg/kg]和加减益经汤低、中、高剂量组(5.9、11.8、23.6 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股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复制DOR模型;造模成功2 h后,各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8周。记录各组大鼠动情周期,计算卵巢指数,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自噬情况;检测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雌激素(E2)水平;检测卵巢组织中HIF-1α、B淋巴细胞瘤2基因/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重组蛋白(Bnip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蛋白及m RNA水平。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大鼠,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卵巢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卵巢组织呈病理形态,卵巢细胞出现自噬溶酶体,AMH及E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FSH、LH水平和HIF-1α、Bnip3、Beclin1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大鼠,阳性对照组和加减益经汤Others抑制剂各剂量组大鼠动情周期恢复正常,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和卵巢细胞自噬均有所改善,卵巢指数、AMH及E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FSH、LH水平和HIF-1α、Bnip3、Beclin1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除加减益经汤低剂量组HIF-1α蛋白、Bnip3蛋白及m RNA外)均显著降低(P<0.05);抑制剂组大鼠HIF-1α、Bnip3、Beclin1蛋白和HIF-1α、Beclin1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减益经汤能够改善DOR模型大鼠卵巢功能、调节性激素分泌、保护卵巢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Bnip3/Beclin1通路相关。
乳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Ki-67、HER-2及雌孕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雌孕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100例,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乳腺癌病灶区域的血流灌注参数(达峰时间、增强幅度、上升支斜率、曲线下面积、梯度);术后癌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HER-2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比较Ki-6Y-27632配制7、HER-2、ER、PR阳性及阴性患者的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超声造影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Ki-67、HER-2、ER、PR阳性率分别为84.00%、77.00%、67.00%、65.00%。Ki-67阳性患者超声造影增强幅度、上升支斜率、梯度高于Ki-67阴性患者,曲线下面积大于Ki-67阴性患者(P<0.05)。HER-2阳性患者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短于HER-2阴性患者,上升支斜率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5)。ER阳性患者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短于ER阴性患者,上升支斜率高于ER阴性患者(P<0.05)。PR阳性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短于PR阴性患者,上升支斜率高于PR阴性Pexidartinib分子式患者(P<0.05)。超声造影达峰时间与HER-2、ER、PR呈负相关,上升支斜率与Ki-67、HER-2、ER、PRthyroid cytopathology呈正相关,增强幅度、曲线下面积及梯度与Ki-67呈正相关(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指标Ki-67、HER-2、ER、PR与超声造影参数关系密切。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实体肿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10月实体肿瘤疾病患者35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化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瑞利珠单抗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标记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 35例患者中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16例(45.72%)、稳定13例(37.14%)、进展6例(17.14%)、总控制率为29例(82.86%)。用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5例(14.28%)、免疫性肝炎1例(2.86%)、皮疹2例(5.71%)、心肌炎PF-6463922溶解度1例(medical student2.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例(25.71%)。治疗Staurosporine临床试验后,患者平CEA、NSE、LDH肿瘤标记物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肿瘤患者给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相关肿瘤标记物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树脂糖苷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树脂糖苷是从旋花科植物中分离提取到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其中,MCobimetiniburucoidin Ⅴ具有强的抗多药耐药活性,在耐长春碱的人类乳腺癌肿瘤细胞实验中,它的掺入能Y-27632核磁255倍增强长春碱的抗癌作用。Murucoidin Ⅲ-IV、Stoloniferin Ⅰ和Mammoside A也分别具有肿瘤细胞毒性、抗耐药菌活性以及增强红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等功能。然而从植物中分离提取这类天然产物工immune diseases艺繁杂,耗时长,供应量往往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因此,通过化学方法合成Murucoidin Ⅴ及类似天然产物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实验室发展的Interrupted Pummerer反应介导(IPRm)的糖苷化方法,完成了五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树脂糖苷类天然产物以及三个天然产物结构衍生物的首次合成。本文通过先合成糖链骨架再构建大环内酯的路线,结合隐蔽-活化策略,一次性实现了两个天然产物Murucoidin Ⅴ和Murucoidin IV的全合成,并在此路线的基础上,合成了另外三个树脂糖苷Murucoidin Ⅲ,Stoloniferin Ⅰ和Mammoside A,全合成的最长线性步骤为22-23步。IPRm糖苷化方法与隐蔽-活化策略的结合极大的缩短了合成路线,提高了全合成效率。在合成过程中,新的位点选择性大环内酯化方法的发展,可以在多个羟基存在的情况下高效率的合成19元大环内酯,为大环内酯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利用临时苯基硼酸酯保护基在IPRm糖苷化反应中保持稳定且后处理易脱除的特点,我们也引入了连续“临时保护-糖苷化-去保护”的“三步一锅”合成策略,使得全合成效率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实现了多个树脂糖苷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对后续树脂糖苷的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合成过程中这些新方法的成功应用也可为其他天然产物的合成提供可参考的方法与策略。
改良多柔比星脂质体TAC方案治疗HER2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改良多柔比星脂质体TAC方案治疗HER2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AC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50 mg/m2;多西他赛注射液,75 selleck化学mg/m2;注射用环磷酰胺,500 mg/m2。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多柔比星脂质体TAC方案,第1天静脉滴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30 mg/m2;多西他赛注射液,75 mg/m2;注射用环磷酰胺,500 in vivo immunogenicitymg/m2。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6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血清胸苷激酶1(TK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和微小核糖核酸-132(miR-132)水平,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控制率(85.71%)较对照组(67.35%)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9-9、CEA、CA15-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cTnI、CK、CK-MB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更高,cTnI、CK、CKMB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K1、TP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miR-132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TK1、TPS和miR-132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QLQ-C30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脱发发生率ABT-199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相较于TAC方案,采用改良多柔比星脂质体TAC方案治疗HER2阴性乳腺癌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清TK1、TPS、miR-132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更高。
抗体基因点突变、插入和缺失体外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由激活诱导胞苷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AID)引起的体细胞高频突变过程中,快速检测抗体基因可变(variable,V)、多样(diversity,D)、连接(joining,J)区发生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和缺失事件)的体外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经2种DNA聚合酶β (polymerase β,Polβ)抑制剂处理的细胞中抗体基因VDJ片段的突变情况。方法·用慢病毒感染法处理CH12F3细胞(即处理组),感染前的CH12F3细胞为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2组细胞中AID的表达水平。构建高通量测序文库,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中抗体基因VDJ片段的点突变、插入及缺失频率。采用不同浓度的Polβ抑制剂[扎西他滨(2′,3′-dideoxycytidine,DDC)、5-甲氧基黄铜(5-methoxyflavone,5-MF)]处理CH12F3细胞Anterior mediastinal lesion,并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该2种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以筛选得到的DDC浓度、5-MF浓度处理CH12F3细胞(即实验组),以0.9%NaCl处理的细胞及DMSO处理的细胞依次记为上述实验组的对照组CX-5461作用,使用selleck HPLC上述已建立的方法进行处理,最终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该2种抑制剂对抗体基因VDJ片段中点突变、插入及缺失频率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和CH12F3细胞对照组相比,CH12F3细胞处理组中AID表达较高;且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该组在抗体基因VDJ片段上存在大量的点突变,且插入和缺失的频率均较高(均P=0.000)。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显示,处理CH12F3细胞最适宜的DDC浓度为100μmol/L、5-MF浓度为25μmol/L。最终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和0.9%NaCl对照组相比,经100μmol/L DDC处理的细胞在抗体基因VDJ片段的点突变频率较低(P=0.000),长度为1 bp的缺失频率亦较低(P=0.009);和DMSO对照组相比,经25μmol/L 5-MF处理的细胞在抗体基因VDJ片段的点突变频率较低(P=0.000),长度大于1 bp的插入和缺失频率亦有所下降(均P=0.000)。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体外检测方法可用于分析AID引起的抗体基因VDJ片段的突变事件。Polβ抑制剂DDC和5-MF对由AID引起的抗体基因VDJ片段的突变事件具有抑制作用。
阻断Notch信号通路延缓尿酸诱导大鼠肾脏损伤的机制
目的 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尿酸诱导大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n=7)、高尿酸模型组(OA+UA,n=7)、DAPT治疗组(OA+UA+DAPT,n=7)。OA+UA组予2%氧嗪酸2.5 mL/100 g灌胃,3次/d,同时予0.1 mmol/L尿酸饮水,OA+UA+DAPT组在造模的同时每天予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00μg/1NVP-TNKS65600 g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正常食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建立8周时处死大鼠。用HEimmunosensing methods、Masson染色分析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qRT-PCR、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Hes1、转化生长因Taurine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化观察上述指标在大鼠肾脏的定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A+UA组HE染色发现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管腔扩张变形,部分肾小管萎缩,可见褐色针状放射状尿酸盐结晶。Masson染色肾小管间质可见明显波浪状的胶原纤维呈亮绿色沉积。Notch1/Jagged1/Hes1、TGF-β1和α-SM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DAPT治疗后大鼠肾脏病理损伤较模型组的改变减轻,肾脏间质纤维化减少,Notch1/Jagged1/Hes1表达水平下调,同时TGF-β1和α-SMA表达减少。结论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可以延缓高尿酸引起的大鼠慢性肾病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