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F4A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家族4A(kinesin family寻找更多 member 4A,KIF4A)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2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F4A蛋白表达情况;比较KIF4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KIF4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胰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KIF4A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与癌旁组织相比,KIF4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χ~2=32.211,P<0.05)。肿瘤TNM分期Ⅲ期患者胰腺癌组织中KIF4A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者,分化程度低的患者KIF4A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程BI 10773试剂度高+中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KIF4A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KIF4A阳性表达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KGenetic hybridizationIF4A阴性表达组(χ~2=10.306,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NM分期(P=0.011)、肿瘤分化程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KIF4A阳性表达(P=0.043)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IF4A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关,KIF4A可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的临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累积量与各临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的中医诊疗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于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85例,收集其AGEs、实验室检查及中医证候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Smoothened Agonist IC50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分析AGEs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NSC 127716分子式AGEs水平与果糖胺(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 GSP)、糖化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呈现相关关系,在不同中医证型中AGEProgrammed ventricular stimulations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医证候、年龄、病程、尿微量白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AGEs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GEs水平与临床影响因素具有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的中医诊疗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A20FMDV2-DOTA-Gd磁共振探针的制备和成像性能研究

目的 制备一种可以靶向于胰腺癌整合素αvβ6的磁共振分子探针A20FMDV2-DOTA-Gd,研究其在胰腺导管腺癌的磁共振表现,为探究早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诊测方法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方法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N,N’,N”,N”’-tetraaceticacid, DOTA)为载体,活化后偶联来自口蹄疫病毒蛋白的20个残基的线性肽(N1AVPNLRGDLQVLAQKVART20-NH_2,A20FMDV2),纯化后得到A20FMDV2-DOTA-Gd;运用激光粒度测定仪Medullary thymic epithelial cells检测A20FMDV2-DOTA-Gd水合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通过磁共振分析仪测出探针的弛豫率;利用透射电镜(TranLGK-974体内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观察其形态结构,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Aurora Kinase抑制剂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定钆元素;运用3.0T磁共振观察其体外矢状位成像效果,使用CCK-8检测A20FMDV2-DOTA-Gd的细胞毒性以及体内毒性,用以评估A20FMDV2-DOTA-Gd的生物相容性;并初步检测荷瘤裸鼠的肿瘤区域磁共振成像表现。结果 A20FMDV2-DOTA-Gd探针的平均水合粒径为(122.23±2.78)nm, Zeta电位为(-7.26±1.66)mV,弛豫率为19.30mM-1S-1,高于临床常用的钆喷酸葡胺;电镜下可观察到探针的基本形状;随着A20FMDV2-DOTA-Gd分子探针浓度的升高,体外矢状位的T1信号也逐渐增强;该分子探针细胞毒性较低;体内初步成像效果较好。结论 A20FMDV2-DOTA-Gd磁共振分子探针基本性能稳定,探针的弛豫率较好,荷瘤裸鼠磁共振体内成像结果初步显示,A20FMDV2-DOTA-Gd在荷载人胰腺癌ASPC-1的肿瘤部位有磁共振信号的明显增强,证明了该磁共振分子探针具有诊测早期胰腺癌的潜在研究价值。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影响因素研究

文章探讨了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筛选了在新疆医科大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43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病理类型、分期、术前心理状态、文化程度、肋间隙宽度、手术时间、切口肋间隙宽度等临床资料。术后第1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VAS将患者分为疼痛控制良好组和疼痛控制不良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患者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病理分selleckchem GSK126型、临床分期、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心理状态、术前NLR、切口肋间隙宽度、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年龄、性别、术前NLAM-2282分子式R、切口肋间隙宽度、手术时间。

预后营养指数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及列线图的建立研究

目的 研究预后营养指数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及列线图的建立。方法 选取122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1年内生存死亡情况分为生存组(n=89)和死亡组(n=33),分析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TMN分期和是否吸烟)以及患者预后营养指数水平(PNI),创建COX同时构建风险回归分析,绘制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风险列线图。结果 两组患者在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TMN分期以及预后营养指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列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TMN分期以及预后营养指数是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独立预测因子,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风险函数模selleckchem型表达式为:h(t)=h_(0(t))exp(1.472X1+1.665X+1.593X)。该函数模型表现为取值越大,则风selleck激酶抑制剂险函数h(t)相应较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medicine高,患者的预后越差,死亡风险越高。该模型一致性系数为0.701,其标准差为0.012,内部一致性极高。根据列线图可以得出患者评分越高,则预后效果越差。结论 预后营养指数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较大,同时为患者创建列线图有利于预测患者预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miR-34a通过抑制自噬溶酶体通路来降低Aβ降解

阿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且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缺陷、语言缺陷、认知困难、执行功能障碍、人格行为发生改变等,病人的神经元细胞的死亡导致大脑萎缩,尤其是大脑皮层和海马体组织。目前对AD发病机理的研究尚未完全清楚,主流观点集中在两个假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假说和淀粉样蛋白(Aβ)积累假说,且大部分研究针Microbiome research对Aβ的积累。有研究发现,大脑组织中产生的Aβ可以被神经胶selleck AM-2282质细胞吞噬,并通过细胞自噬途径降解。细胞自噬是细胞内通过膜泡包裹细胞器或蛋白质,之后和溶酶体融合将底物降解,以达到细胞内材料能源的回收利用,是细胞维持自身稳态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的一项重要的代谢过程。细胞自噬参与了细胞生长、分化、衰老、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同时在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疾病中也都有细胞自噬的出现。miRNA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大小约22-24个核苷酸。编码miRNA的基因在RNA聚合酶II的作用下合成,经过一系列剪切酶的加工形成一条成熟的双链RNA,其中一条链会和RISC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靶向作用于目的基因mRNA的3’非翻译区(3’UTR),通过碱基互补的形式将其标记使该mRNAGSK J4被降解或抑制,从而完成基因的转录后调控。miR-34a是一条在动物体内序列比较保守的miRNA,之前的研究发现miR-34a具有促进细胞凋亡、影响细胞生长等作用,是著名的抑癌分子。有报道发现,在AD转基因小鼠大脑组织的RNA芯片中发现了miR-34a的表达上调。我们在实验中首先验证了双突变性转基因AD模型小鼠的海马组织里miR-34a表达增加,并通过流式细胞仪的实验发现miR-34a会抑制U251细胞降解胞内的Aβ42。之后我们为了研究miR-34a对自噬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发现转染了miR-34a的U251细胞LC3-II比I型的比例上调,P62也有所增加。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我们发现miR-34a会使细胞自噬泡增多,同时自噬溶酶体也增多。然后我们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到了miR-34a的靶点蛋白溶酶体酶Cathepsin B和Cathepsin D,并使用Q-PCR、Western Blotting和构建双荧光报告载体的方法对靶点进行了验证。最后我们得出结论:miR-34a通过抑制溶酶体酶抑制了自噬溶酶体降解自噬底物来影响了细胞自噬,从而抑制了细胞降解胞内的Aβ42。

甘草素在体外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研究

目的对甘草苷的苷元甘草素在体外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为甘草苷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甘草素与不同种属,包括大鼠、小鼠、人、犬及猴的肝微粒体进行孵育,比较其代谢稳定性和代谢转化情况。代谢稳cancer cell biology定性通过底物消除法分析甘草素的剩余底物浓度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体外消除半衰期(t1/2)。进一步对甘草素在肝微粒体孵育后生成的代谢产物谱以及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结果在I相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甘草素在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发生代谢的t1/2依次为大鼠<小鼠<人<猴<犬;在II相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甘草素代谢都非常快,除小鼠外,均在5 min内下降50%以上。甘草素与人肝微粒体进行II相孵育产生的代谢产物谱和猴的相同,其余种属则与人selleckchem有明显不同。结论甘草素在猴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和代谢产物谱均与人最相似,其次为犬肝微粒体,大鼠和小鼠则与人存在明显差异。在进一步的临床前药代和毒理研究中可选用Laduviglusib抑制剂猴或犬作为模型动物。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对实体肿瘤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目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是一种跨膜丝氨酸蛋白酶,通常表达在肿瘤微环境(the tumor microenvineurogenetic diseasesronment,TME)的活化成纤维细胞上,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侵袭、血管生成等进程。然而,在多项相关临床研究中发现,其对肿瘤预后的影响目前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为进一步探讨FAP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纳入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以期解决这一问题。方法:检索CNKI、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收集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GDC-0973试剂,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淋巴结转移、www.selleck.cn/products/canagliflozin肿瘤浸润、TNM分期、病理等级6项结局指标的数据,最后使用stata16.0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1)在整体分析中,FAP高表达与实体瘤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增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以及发展至肿瘤晚期的风险,但与病理等级无相关性。(2)在基于实体瘤类型的亚组分析中发现,食管癌组FAP高表达对OS、DFS的影响与整体分析存在一致的结果,但肺癌、胰腺癌、胃癌组仅OS下降与FAP高表达有关。同时发现胃癌组FAP高表达与肿瘤浸润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此外,胰腺癌的数据分析中表明,FAP的表达与各项指标均无相关性。(3)在基于FAP阳性表达部位的亚组分析中,间质中高表达FAP对OS、DFS、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的影响与整体分析结果一致,而在肿瘤组织中FAP高表达与OS、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无相关性。但在晚期肿瘤中,肿瘤组织中高表达FAP更为明显,而肿瘤间质中未发现相关性。结论:FAP的高表达极可能提示了实体瘤的不良预后。尤其,与肿瘤组织相比,肿瘤间质中的FAP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外源蔗糖对紫萍的淀粉合成基因表达的调控

为了研究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响应外源蔗糖的机制,探究紫萍在外界高、低浓度蔗糖影响下差异表达的基因,本试验在培养紫萍的B5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和3%mouse genetic models的蔗糖,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紫萍进行二代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及KEGG分析。测序共获得306 168 360条高质量reads(Q30>94%)。样品间共筛选出42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306个,下调表达112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富集MS-275采购在15条KEGG代谢通路中,在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中发现了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作为淀粉合成途径的核心酶,表达量大且上调,这与在两种蔗糖浓度培养下紫萍中实际测定的淀粉含量的差异是一致。研究结果丰富了紫萍转录组数据,为蔗糖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紫萍淀selleck粉合成关键基因功能及淀粉积累机制奠定基础。

柠檬苦素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与代谢途径的UHPLC-Q-Orbitrap HRMS分析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分析鉴定柠檬苦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探究柠檬苦素单剂量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分布的性别差异性,并推测代谢途径。方法:采用Thermo Scientific Accucore? C_(18)色谱柱(3 mm×100 mm,2.6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 min,5%B;1~6 min,Medical genomics5%~20%B;6~18 min,20%~50%B;18~23 min,50%~80%B;23~25 min,80%~95%B;25~30 min,95%B),流速0.3 mL·min~(-1),柱温30 ℃。在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模式及扫描范围m/z 100~1 500条件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收集并Belumosudil供应商制备灌胃给药后的血浆、组织(心、肝、脾、肺、肾、胃和小肠)、尿液及粪便样品,对其中柠檬苦素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鉴定。结果:雌、雄大鼠的粪便、胃、小肠及雌鼠的心、肝、脾、肺和肾组织中均检测到柠檬苦素原型成分。大鼠体内检测到的柠檬苦素相关代谢产物共23种,其中肝、胃、小肠、尿液以及粪便分别检测到2、1、5、4、23种,主要代谢途径为水解、还原、羟基化、甲基化等,部分代谢产物在雌、雄大鼠体内分布存在差异。结论:柠檬苦素原型成分在大鼠体内主要分布于胃、小肠等组织中,其原型成分和部分代谢产物分布具有性别差异,其主Panobinostat小鼠要通过粪便排泄,以Ⅰ相代谢产物为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性别差异对柠檬苦素体内代谢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