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学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临床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京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ILC患者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结果 80例ILC患者中40~59岁患者发病率最高,达到67.50%;原发肿瘤双侧均可发生Target Protein Ligan抑制剂;较之绝经者,未绝经者ILC发病率更高,为58.75%;多数患者在查体时均能触及肿物,且肿物大小以2~5 cm最bacterial and virus infections为多见;约占85.00%的患者无脉管浸润;腋淋巴结转移数多为0~3个;TNM分期以Ⅱ期居多(60.00%);多数患者进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少数患者进行放疗。80例ILC患者中经典型45例(56.25%),非经典型35例(43.75%),其中实性型8例(10.00%)、小管状1例(1.25%)、多形性20例(25.00%)、腺泡状1例(1.25%)、混合型5例(6.25%)。80例ILC患者分子分型分布情况为:三阴型10例(12.50%)、HER-2过表达型6例(7.50%)、luminalB型22例(27.50%)、luminal A型42例(52.50%),luminal A型ILC患者占MG132研究购买比超过50%。结论 ILC可发生于两侧乳腺,且好发于绝经前,多数患者查体时可触及肿块,临床病理特征独特。

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研究麦门冬汤防治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及其验证

目的 结合网络药理、分子对接技术和实验验证,分析麦门冬汤防治2型糖尿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筛选麦门冬汤方剂中各药材的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中药成分的靶点;在OMIM、Drugbank、Genecards、Genbank等数据库中查找2型糖尿病的相关靶点;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的网络图,筛选关键化合物。应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通过Cytoscape的相关功能进行拓扑分析更多,筛选核心靶点。在Metascape在线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实验验证采用50 mmol高糖及25μmol棕榈酸诱导小鼠胰岛瘤细胞,建立体外2型糖尿病细胞模型,对细胞模型采用不同剂量的麦门冬汤水煎液干预后,Cell Counting Kit 8(CCK8)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 从麦门冬汤中筛选出166个活性成分,靶标基因979个;药物与2型糖尿病共有靶寻找更多点509个。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麦门冬汤防治2型糖尿病相关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炎症通路等;主要涉及对羧酸循环、蛋白激酶活性调节、肽结合等生物过程的调节。分子对接显示:核心化合物山柰酚、槲皮素、β-谷甾醇、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与SRC、β-catenin、MAPK3、EGFR、MYC、AKT1有较好的结合local and systemic biomolecule delivery活性。体外细胞实验表明:麦门冬汤能够上调高糖和棕榈酸损伤的胰岛瘤细胞β-catenin、Akt1、Bcl-2的表达,下调p53、Caspase-3、TNF-α蛋白的表达。结论 麦门冬汤可能主要通过β-catenin、AKT1靶点调节胰岛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防治2型糖尿病,其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山柰酚、槲皮素、β-谷甾醇、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

SOX4在下咽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下咽鳞状细胞癌(hyp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HSCC)组织中SRY相关HMGbox转录因子4(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4,SOX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观察siRNAs敲低FaDu人咽鳞癌细胞中SOX4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及裸鼠成瘤的影响。方法:(1)选取下咽癌石蜡切片标本76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18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OX4和Ki67的表达水平。(2)选取6对新鲜的下咽癌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OX4表达水平。(3)运用siRNAs敲低FaDu细胞中SOX4表达。(4)饥饿释放实验检测SOX4在增殖期FaDu细胞中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FaDu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Transwell试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5)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dyin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的表达。(6)裸鼠成瘤实验观察SOX4对LY2157299使用方法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1)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HSCC组织中SOX4表达明显升高,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i67表达相关(P<0.05)。(2)SOX4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短。(3)增殖期FaDu细胞SOX4和PCNA的表达同步明显增加。(4)SOX4-Si2处理后FaDu细胞中SOX4染色强度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停滞于G1期,S期细胞减少。(5infection (gastroenterology))SOX4-Si2干扰后FaDu细胞划痕愈合能力明显下降,细胞迁移数减少,上皮表型标志物β-连环蛋白和E-钙粘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间质表型标志物波形蛋白和N-钙粘蛋白表达显著降低。(6)裸鼠成瘤实验显示,SOX4-Si2干扰后裸鼠肿瘤Empagliflozin说明书生长受到显著抑制,Ki-67阳性率增高。结论:SOX4在HSCC中过表达,SOX4在体内外对下咽癌的进展和迁移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下咽癌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标。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Elexacaftor020年2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242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妊娠期内是否并发子痫前期将其分为子痫前期组(98例)和非子痫前期组(144例)。计算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筛选影响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242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孕妇的子痫前期发生率为40.50%(98/242)。以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孕妇妊娠期间是否并发子痫前期为因变量(非子痫前期组=0,子痫前期组=1),将筛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妇年龄(OR=2.440)、高血压病程(OR=2.843)、平均动脉压(OR=4.154)、尿蛋白含量(OR=5.692)、尿酸(OR=3.353)、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OR=3.869)。子痫前期组胎盘早剥、肝功能损害、羊水量异常、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13.27%、30.61%、12.20%、17.35%、83.67%;非子痫前期组胎BMS-907351小鼠盘早剥、肝功能损害、羊水量异常、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4.86%、12.50%、7.64%、5.56%、55.56%。子痫前期组的胎盘早剥、肝功能损害、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非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胎儿窘迫、宫内发育迟Orthopedic infection缓、早产、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6.53%、29.59%、25.51%、36.73%、6.12%;非子痫前期组胎儿窘迫、宫内发育迟缓、早产、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33%、9.03%、13.19%、10.42%、2.78%。子痫前期组的胎儿窘迫、宫内发育迟缓、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非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和非子痫前期组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孕妇具有很高的子痫前期发生率,而且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早期筛查、诊断、治疗,以降低子痫前期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术后心律失常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完成PCI治疗和随访的20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访1 a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对2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以两组病例资料比较Roxadustat纯度结果,纳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200份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发生心律失常事件共计48例,占24.00%。发生组年龄大于未发生组,Gensini评分、焦虑评分、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未发生组,高血压、饮酒、TIMI 2级占比多于未发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高龄、高血压、TIMI低分级、焦虑是增加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心律失常风险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TIMI低分级、焦虑均Medical implications能够增加冠心病AZD6738分子量患者PCI治疗后心律失常风险。

妊娠高血压产妇尿β2-MG、TRF水平与早期肾损伤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产妇尿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水平变更多化与早期肾损伤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高血压产妇72例,比较有无肾损伤及不同妊娠结局产妇β2-MG、TRF水平差异,分析β2-MG、TRF水平与妊娠高血压产妇早期肾损伤、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分析尿β2-MG、TRF水平对妊娠高血压产妇早期肾损伤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β2-MG、TRF与妊娠高血压产妇早期肾损伤、不良妊娠结局均呈正相关性(P<0.05);β2-MG、TRF预测妊娠高血压产妇早期肾损伤的AUC分别为0.763、0.714,预测妊娠高血压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715、0.710。结论:β2-MG、TRF水平可作为Gefitinib预测self medication妊娠高血压产妇早期肾损伤、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OSAHS和肥胖与特定血压水平和血压异常的关系

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肥胖与血压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OSAHS和肥胖对血压的影响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的成年患者,根据是否有重度OSAHS和肥胖分为四组,分别分析男性和女性中,重度OSAHS和肥胖与血压的关系。使用ANCOVA检测重度OSAHS和肥胖对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使用逻辑回归明确重度OSAHS和肥胖与血压异常(高收缩压,高舒张压和高血压)的关系,并探讨二者对血压异常的交互作用。结果:总共纳入了686名患者,包括589名男性,97名女性。在男性患者中,校正年龄、血糖、吸烟、喝酒等混杂因素后,肥胖对SBP和DBP存在显著主效应,重度OSAHS对DBP存在显著主效应,但肥胖及重度OSAHS对SBP或Dsevere deep fascial space infectionsBP不存在交互作用。逻辑回归结果显示,矫正多个混杂因素后,肥胖与高收缩压R428独立相关,重度OSAHS与高舒张压和高血压独立相关,重度OSAHS和肥胖对血压异常无显著交互作用。在女性患者中,校正多个混杂因素后,肥胖对DBP存在显著主效应,重度OSAHS对SBP或DBP均不存在显著主效应,且肥胖和重度OSAHS对SBP或DBP不存在交互作用。逻辑回归结果显示,肥胖与高收缩压和高血压独立相关,重度OSAHS与高舒张压独立相关,重度OSAHS和肥胖对血压异常无显著交互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中,重度OSAHS和肥胖与特定血压水平和特定血压异常显著独立相关。男女中均未发Erastin化学结构现重度OSAHS和肥胖对血压水平和血压异常存在交互作用。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碎裂化发病率及相关遗传事件分析

目的 分析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碎裂化的发病率及相关遗传事件。方法 纳入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2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26.49±8.49)岁。其中起源于早期前体T细胞(ETP)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为ETP组;非ETP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为non-ETP组。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SNPa)和全基因组测序(WGS)检测染色体碎裂化并分析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的相关遗传事件。结果 SNPa总计检测到249个基因组变异事件,其中有160个丢失,67个获得和22个拷贝中性杂合度损失。在ETP组中发现的基因组变异事件数量明显高于non-ETP组(P<0.05)。在32例患者中有9例检测到染色体碎裂化(28.13%),均为ETP组,并涉及两条(3例)、三条(4例)、四条(2例)染色体。染色体5、6、7、9、12和17经常受到影响。9例染色体碎裂selleckchem PLX3397化病例中主要的基因组变异基因包括SET-NUP214重排(5例)、SQSTM1-NUP214重排(1例)、TRB-HOXA重排(3例)。染色体碎裂化阳性MK-4827小鼠病例的基因组变异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染色体碎裂化阴性病例(P<0.05)。相反,染色体碎裂化阴性病例中,基因组变异事件的发生率在ETP组和non-ETP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碎裂化发Patrinia scabiosaefolia病率为28.13%,并且都是发生在ETP,染色体碎裂化相关的主要基因组变异事件是SET-NUP214、SQSTM1-NUP214、TRB-HOXA重排。

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通过上调SIRT1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血清miR-9表达及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www.selleck.cn/products/Bortezomib讨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通过上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1,SIRT1)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血清微小RNA-9(microRNA-9,miR-9)表达及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只大鼠,建立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模型,50只给予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作为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组,另外50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模型组。培养大鼠巨噬细胞THP-1,对照组:加入普通培养基;ox-LDL组:80μmol/Lox-LDL处理细胞24h;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ox-LDL组:100μmol/L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预处理2h后,再加入80μmol/Lox-LDL处理24h。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SIRT1 mRNA和miR-9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Tetramethylazolazole blue,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炎性因子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D1)、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yclin dependent kinase 2,CDK2)、P2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组SIR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miRnuclear medicine-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BI 10773<0.05)。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细胞增殖率、CyclinD1、CD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P2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ox-LDL组相比,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ox-LDL组细胞增殖率、CyclinD1、CD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P2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MDA含量和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ox-LDL组相比,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ox-LDL组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MDA含量和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ox-LDL组相比,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ox-LDL组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虎黄烧伤搽剂中白藜芦醇苷通过上调SIRT1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血清miR-9表达水平,且增加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能力,同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快速动眼型及非快速动眼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合并和未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血脂水平与快速动眼型(REM)及非快速动眼型(non-REM)OSAH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且入院前半年未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478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记录氧减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24 h收缩压(24h SBP)和24 h舒张压(24h 确认细节DBP);根据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OSAHS分为未合并OSAHS组和合并OSAHS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分析OSAHS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方程分析血脂水平与OSAHS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另根据OSAHS不同分型,分析REM OSAHS和non-REM OSAHS患者AHI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TG是OSAHS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Spearman方程分析显示,TC与BMI、微觉醒指数呈正相关(均P<0.05);HDLC与BMI、氧减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微觉醒指数、AHI呈负相关,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均P<0.05);TG与BMI、氧减指数、微觉醒指数、AHI呈正相关,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均P<0.05);在不同分型的OSAHS患者中,AHI_(non-REM)与TC、TG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均P<0genetic heterogeneity.05);AHI_(AG-221试剂REM)与TC、TG水平正相关(均P<0.05),与H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BMI和TG水平是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且TG水平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子与OSAHS严重程度正相关;non-REM OSAHS可能通过调节机体激素水平影响HDLC合成进而造成血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