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电交替的重复检测及其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重复检测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oropharyngeal infection(ARVC)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顺序入组20例ARVC患者[男性18例,年龄(38.7±8.0)岁],及正常对照组60人,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行活动平板法MTWA检测,并随访观察。在随访4~5年后复查MTWA一次。阳性事件定义为有症状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恰当治疗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结果 20例ARVC患者入组时胸前各导联MTWA检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操作者特征曲线(ROC)表明,以11.5μV作为MaxValt(V_1~V_6导联中的MTWA最大值)的截断值时,其区别ARVC与正常对照组的诊断价值最大。20例ARVC患者随访(64.7±4.6)个月,11例发生阳PD0325901作用性事件(其中11例发生持续性室速,1例因室速发生晕厥,1例植入ICD者因室速行放电治疗,3例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emricasan-idn-6556-pf-03491390.html因室速发作新植入ICD)。以MaxValt 11.5μV为截断值,20名患者中原有MTWA阳性16例,MTWA阴性4例。KM曲线表明,阳性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复测MTWA阳性13例,MTWA阴性7例。其中,第一次MTWA阴性者,复测MTWA均仍为阴性,且此4人均无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结论 MTWA阳性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风险增高,而持续阴性则预示着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风险较低。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老年居民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风险现状并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上海市殷行社区老年体检人群中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78例研究对象,收集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生活方式、病史)和生化指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评估标准评估CVD危险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性别、年龄匹配后随机抽取家庭医生签约组和未签约组各1CL1390007例,分析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服务对CVD危险因素管理效果的影响。结果 社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较高(82.69%);签约组中,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未签约组(P<0.05),女性高脂血症比例高于男性(P<0.01);两组心血管风险、吸烟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0.01)。签约组高血压、肥胖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未签约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女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以及LDL-C+空腹血糖(FBG)+Bio-organic fertilizer血压(BP)综合达标率高于男性,甘油三酯(TG)达标率低于男性(P<0.05)。高血压患者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 AI)、BP、LDL-C+FBG+BP、BMI、腰围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按性别、年龄匹配后,家庭医生签约组LDL-C、FBG、收缩压(SBP)、BMI、TG、AI达标率均高于未签更多约组(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率较高,CVD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但家庭医生签约组达标率高于未签约组,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质量,通过心血管风险评估探索慢性病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有望降低CVD患病风险和延缓疾病进展。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对脑血管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70例,依照随机分组genetic breeding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术后对照组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志状态好转时间、住院的时间,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相关指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卒中量表Roxadustat评分、脑血管流速、血管动态阻力、血管外周阻力、脑血管平均流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KD025分子量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χ~2=5.285,P=0.022);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神志状态好转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2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脑血管流速及脑血管平均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脑卒中量表评分、血管外周阻力、血管动态阻力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增加或降低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民警皮肤软纤维瘤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公安民警皮肤软纤维瘤发病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因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提高公安民警健康水平。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天津市公安医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皮肤软纤维瘤公安民警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无皮肤软纤维瘤的公安民警10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收缩压Galunisertib采购(SBP)、空腹血糖(FBG)、血清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体质指数(BMI)。结果 观察组SBP、FBG、TG、TC、BMI、HOMA-I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autoimmune features软纤维瘤发病与SBP、FBG、TG、TC、BMI和HOMA-IR密切相关,而代谢综合征(MS)又与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紊乱等有密切相关性。因此皮肤软纤维瘤的发病提示IR和MS的可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这些因素Nirmatrelvir供应商,对提高公安民警健康水平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缺期并发急性阑尾炎8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手术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时机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1年8例在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缺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病例。结果 8例中内科保守治疗成功1例(1/2),保守治疗后阑尾复发1例(1/2);急诊手术3例(3/6),延迟手术3例(3/6),8例总治疗时间12-29d(15.5±5.463d),7例手术病人外科住院时间3-10d(4±2.43d)。术后病理活检提示肿瘤浸润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粪石嵌顿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阑尾周围脓肿1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例。并发腹腔积液2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肠粘连1例。结论 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缺期合并急性selleckchem Navitoclax阑尾炎者,内科保守治疗可能导致阑尾炎复发,急诊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多,感染风险大。目前,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待中性粒细胞回升后行腹点击此处腔镜阑尾切除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可避免化疗方案长时间中断所致原发病复发。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WF、TM、FD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selleck E-616452蛋白(TM)、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并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和对照组健康人群的血清v WF、TM、FDP表达水平,并比较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不同疗效患者之间的血清vWF、TM、FD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v WF、TM、FD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前的血清vWF、TM、FDP水平分别为(112.18±15.92)μg/L、(29.82±2.98) TU/mL、(6.58±1.37)μg/mL,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80.23±12.57)μg/L、(17.03±2.35) TU/mL、(3.84±0.68)μg/mL和对照组的(28.45±3.28)μg/L、(8.32±1.56) TU/mL、(1.75±0.34)μg/mL,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 WF、TM、FDP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血Electrophoresis Equipment清v WF、TM、FDP水平分别为(41.23±3.29)μg/L、(13.03±1.48) TU/mL、(3.02±0.56)μg/mL,明显低于化疗前的(92.18±16.07)μg/L、(25.71±2.97) TU/mL、(5.49±1.25)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25例,非完全缓解55例,完全缓解患者的血清vWF、TM、FDP水平分别为(34.23±3.74)μg/L、(10.23±1.67) TU/mL、(2.45±0.29)μg/mL,明显低于非完全缓解患者的(48.17±4.03)μg/L、(16.41±1.50) TU/mL、(3.78±0.67)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WF、TM、FDP水平与预后均呈负相关(r=更多-0.852、-0.863、-0.802,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 WF、TM、FDP水平明显升高,化疗后各指标水平降低,与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观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行LRP的91例患者的临床adherence to medical treatments资料,按照术后6个月有无并发ED分为ED组、非ED组。收集对比两组基线资料,采取LRP后ED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按照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模型,采用受试Colforsin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风险模型对术后并发ED的预测效力。结果 本组91例患者术后6个月勃起功能正常38例(41.76%)纳入非ED组,存在ED 53例(58.24%)纳入ED组。两组年龄、糖尿EPZ-6438 IC50病、高血压、吸烟指数、饮酒指数、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指数、饮酒指数、Gleason评分均为LRP后发生E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预测LRP患者术后并发ED的AUC为0.806、95%CI为0.718~0.895、P<0.001,预测的灵敏度为60.38%、特异度为94.74%。结论 LRP后发生ED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指数、饮酒指数、Gleason评分,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对术后并发ED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力,可为术后ED防治提供参考。

HIF-1α沉默联合甲基硒酸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究

目的 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沉默联合甲基硒酸(MSA)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HIF-1α干扰RNA和阴性对照RNA分别转染海拉细胞(HeLa),转染48 h后用MSA处理细胞24 h, 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IF-1α、Bcl-2、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Trdefensive symbiois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NA-seq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信号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扰HIF-1α联合MSA抑制细胞增殖(P<0.01);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联合用药VX-661 MW组可诱导细胞凋亡;Transwell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干扰HIF-1α联合MSA能够抑制HeLa细胞迁移,并且下调BBYL719采购cl-2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mRNA测序结合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凋亡信号通路及下游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HIF-1α基因沉默联合MSA药物处理能够协同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其调控机制可能与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和p53信号通路抑制相关。

中医情志护理结合八段锦对白血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结合八段锦对白血selleck NMR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接受治疗的200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5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中医情志护理结合八段锦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中医症状积分(忧郁不畅、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睡眠状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化疗依从性(采用化疗依从性评价量表)、生存质量[采用白血病质量功能评估量表(FACT-Leu)]。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忧郁不畅、精神不振、不思饮ZD1839抑制剂食中医症状积分及PSQI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后,两组化疗依从性及F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ACT-Leu中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白血病特异性状况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情志护理结合八段锦干预可改善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化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双能CT对痛风患者尿路结石的成分分析

目的 利用双能CT分析痛风患者体内尿路结石的成分,并探讨痛风患者尿酸结石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尿酸结石形成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3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6例痛风患者资料,根据双能CT成分分析结果,将其中71例合并肾结石患PF-07321332说明书者分为尿酸结石组(n=16)和非尿酸结石组(n=55),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收集尿pH值、血肌酐、白蛋白、血清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Multiplex Immunoassays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6例痛风患者中有71例合并肾结石,包括羟磷灰石、草酸盐、尿酸、胱氨酸等成分。尿酸结石组的尿pH值和白蛋白低于非尿酸结石组,年龄、肌酐和高血压比例高于非尿酸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购买Baricitinib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肌酐>97μmol/L是尿酸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尿pH值>5.5是尿酸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 双能CT可直接分析体内的尿路结石成分,痛风并发尿酸结石常见于高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有更低的尿pH值和白蛋白水平,高血压比例更高。高龄、肾功能不全是痛风患者尿酸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尿pH值>5.5是其保护因素。保护肾功能、碱化尿液、多饮水、控制血压,可有效预防痛风患者尿酸结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