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上PD1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中国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受体5(CXCR5)~-CD4~+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2例RA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上PD1表达水平,比较RA组Z-IETD-FMK溶解度和健康对照组之间CXCR5~-CD4~+T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RA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 RA患者CXCR5~-CD4~+T细胞PD1表达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MF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U=1 082;P<0.000 1,U=917.5)。(2) RA患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PD1表达百分比与类风湿因子(RF)(r_s=0.267 9,P=0.022 9)、升高的RF(r_s=0.419,P=0.001 1)、升高的anti-CCP抗体(r_s=0.260 7,P=0.040 7)、浆母细胞比例(r_s=0.302 4,P=0.029 3)、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ESR(r_s=0.244 7,P=0.042 7)呈正相关。(3)RA患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PD1表达获悉更多MFI与淋巴细胞计数(L)(r_s=-0.338 7,P=0.002 0)、L%(r_s=-0.347 9,P=0.001 4)、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r_s=-0.263 7,P=0.017 4)呈负相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r_s=0.304 7,P=0.005 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rBiolistic transformation_s=0.341 1,P=0.001 8)、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r_s=0.232 1,P=0.037 1)、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r_s=0.288 0,P=0.009 1)、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r_s=0.320 3,P=0.003 6)、血沉(ESR)(r_s=0.259 5,P=0.019 3)、视觉模拟评分(VAS)(r_s=0.241 6,P=0.043 9)呈正相关。高活动组RA患者(DAS28-ESR> 5.1)CXCR5~-CD4~+T细胞PD1表达MFI高于非高活动组(DAS28-ESR≤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 7,U=406.0)。结论 RA患者外周血CXCR5~-CD4~+T细胞PD1表达异常,与疾病的抗体产生、浆母细胞比例、炎症程度及活动性有关。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156例G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取号并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症状积分、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活动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Clinical toxicology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Docetaxel核磁12.8购买PF-073213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洗治疗GA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降低血尿酸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甲状腺癌术后咳嗽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咳嗽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建立甲状腺术后咳嗽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常州市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102例行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genetic resource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甲状腺术后咳嗽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方程。采用此方程计算甲状腺术后咳嗽的发生概率,此概率预测值作为联合预测因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同时将在ROC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分别绘制ROC曲线,并放在同一坐标系中进行比较。比较不同ROC曲线的差异,选出最佳预测模型。结果 30例(29.4%)发生术后咳嗽。有吸烟史(P=0.011,95%CI 0.000~0.311)、有慢Fulvestrant说明书性咳嗽史(P=0.003,95%CI 0.000~0.131)、不使用激素雾化(P=0.023,95%CI 0.007~0.691)、手术时长>2 h (P=0.001,95%CI 0~0.060)是甲状腺术后咳嗽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4个因素计算出的概率预测值作NN2211试剂为联合预测因子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7,预测性能最佳:最大约登指数0.619,灵敏度98.6%,特异度63.3%。结论有吸烟史、手术时长>2 h、术后不使用激素雾化和有慢性咳嗽史是甲状腺术后咳嗽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预测甲状腺术后咳嗽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水针刀、小针刀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水针刀、小针刀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 15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52)采用小针刀治疗;B组(n=52)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C组(n=52)采用水针刀治疗。3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3次。于术前、术后3、10、2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检测3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检测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后1个月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C组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B组(均P <0.001);C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A组、B组(均P <0.001);C组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A组和B组(均P <0.001);C组疗效优于A组(P=0.011)和B组(P=0.009);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06)和PF-6463922B组(P=0.BMS-354825配制013)。治疗后3 d、10 d、20 d、1个月,B组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均P <0.001);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A组(均P <0.0167);治疗后3个月时A组和B组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时,A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均P <0.001),Lysholmpaired NLR immune receptor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B组(均P <0.001);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χ~2=8.409,P=0.015)。结论 对于早中期KOA患者,水针刀疗效优于小针刀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小针刀总有效率高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起效比小针刀快,小针刀比玻璃酸钠的疗效持续时间长。

西藏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

目的 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左侧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西藏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更多therosclerosis, CAS)模型,观察西藏小型猪CAS模型的血液生化、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10只雄性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饲喂正常饲料,模型组持续饲喂高脂饲料且2周后进行左侧颈动脉球囊损伤术,造模周期为12周。分别在高脂饲喂前(-2周)、球囊损伤(0周)及术后2周、6周、10周检测其体重和血液生化等指标,并在术后10周进行超声、血流多普勒、血管造影等影像学观测。动物安乐死后取左侧颈动脉进行HE、Masson和油红“O”染色,观察其形态、炎症、纤维化和脂质沉积等情况,分析西藏小型猪的病变特点。结果 西藏小型猪CAS模型的多项血液生化指标与临床相似;影像学结果显示CAS模medical risk management型左颈SAG MW动脉血管显著狭窄且阻力增大,导致血流速度减小;病理观察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血管壁增厚和脂质沉积等,与临床表现近似。结论 西藏小型猪CAS模型与临床特点相似,模型易感且稳定,是适用于研究CAS的良好的理想模型。

左房时相功能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价值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获悉更多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左房时相功能,探讨其对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8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CHD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者38例(正常组)和LVDD者51例(LVDD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2D-STI测量左房储存应变(LASr)、左房通道应变(LAScd)、左房收缩应变及左房容积指数,比较Cellular immune response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LVDD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LVDD的效能。结果 正常组与LVDD组室间隔侧和左室侧壁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二尖瓣环早期运动速度比值、LASr、LAS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Sr、LAScd为CHD患者发生LVDD的独立影响因素(OR=0.668、0.670,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ASr诊断LVDD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95%可信区间0.874~0.982),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90.2%,截断值为32.25%;LAScd诊断LVDD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95%可信区间0.855~0.973),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84.3%,截断值为15.50%,二者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2D-STI检测左CDK抑制剂房时相功能变化对诊断CHD患者发生LVDD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环状RNA在结直肠癌发生及进展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 (circ RNA)是一类通过反剪接产生的连接3′和5′端的共价键构成的环状非bio-based crops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分子。结直肠癌是现阶段世界上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环状RNA因其特殊结构目前已证实在细胞生长发育、肿瘤的发生及进展尤其是结直肠癌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型的潜在分子标志物。研究证实环状RNA通过充当miRNA“海绵”、RNA结合蛋白、激活表观遗传分子及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影响结直肠癌增殖、分化、迁移BMS-907351配制及侵袭,并以此为基础激活EGFR/RAF/MAPK等靶点以及增强结直肠癌细胞敏感性、降低耐药性,从而达到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全文就环状RNA在结直肠癌中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作用机制以及影响结直肠癌细胞敏感性、耐药性发挥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进一MRTX849步阐明环状RNA作为新型生物分子在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柿叶提取物通过TLR4/NLRP3炎症信号通路和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目的:鉴定柿叶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从TLR4/NLRP3炎症信号通路和肠道菌群角度探究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PLC法对柿叶(persimmon leaf, PL)提取物中5个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RepSox核磁(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构建小鼠UC模型。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和饮水量。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IL-1β,IL-10水平,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LR4,IL-1β,NF-κB p65和NLRP3蛋白的表达,16S rDNA扩增子测序法检测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SS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疾病活动指数和IL-6,TNF-α,L-1β水平升高(PLapatinib<0.01)。与DSS组相比,给药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缓慢,结肠长度延长,疾病活动指数降低;IL-6,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TLR4/NLRP3相关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PL给药组TLR4,IL-1β,NF-κB p65,NLRP3蛋白表达降低(P<0.01);16S rDNA扩增子测序法结果显示鼠乳杆菌、约氏乳杆菌、罗姆布茨菌、艾克曼菌种均有增加的趋势。病理结果显示DSS组小鼠可见结肠组织有严重的黏膜溃疡、隐窝丧失、炎性Segmental biomechanics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耗竭,给药后小鼠结肠组织病变得到改善。HPLC法分离度好、准确度高。结论:柿叶提取物对DSS诱导的UC小鼠肠道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NLRP3炎症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肠道微环境有关。

保妇康栓联合常规化学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保妇康栓联合化学药常规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的168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类随机方法,对患者进行编号,并且以交替的方式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化学药常规治疗(0.1%苯扎溴铵溶液外阴清洗+甲硝唑片口服),观察组在化学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阴道灌洗液炎症因子水平、甲硝唑耐药率情况、阴道分泌物p H值及分泌物细菌数。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治Clinical biomarker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72.62%,总有效率为94.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51.19%)和总有效率(8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4项临床症状评ICI 46474使用方法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阴道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生甲硝唑耐药的菌株为5株,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株(P<0.05)。治疗后,观察组p H值下降至3.8~4.5的正常水平,阴道恢复正常的酸性环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性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性生活质量改善更好(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细菌性阴道炎复发24例,复发率28.57%,显著高于观察组(8例,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MLN4924体外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和腹部绞痛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化学药常规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并显著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于筛查平台对肠息肉镜下切除术后人群的“医院-社区”联动管理干预研究

目的:1.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预调查编制结直肠癌防治知识调查问卷。2.依托“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平台,在前期构建的“医院-社区”联动管理模式的指导下,基于IMB技巧模型对肠息肉镜下切除术后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干预,旨在改善居民结肠镜复Pevonedistat查依从性,提高其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水平,降低肠息肉复发率,进而降低城市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提高其生存率。方法:1.编制结直肠癌防治知识调查问卷通过文献分析生成问卷的维度及条目池,并经专家咨询形成初始问卷;随后对初始问卷进行预调查,使用项目分析、Cronbach’s α系数、重测信度系数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问卷的信效度,形成最终的结直肠癌防治知识调查问卷。2.“医院-社区”联动管理干预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南昌市八个行政区97个社区肠息肉镜下切除术后的120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居民所在社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0例;其中因工作变迁导致迁居、中断联系、不愿意继续参加研究等原因失访170人,最终共有1030名居民完整参与本研究项目(干预组521名,对照组5RNAi-based biofungicide09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联动管理集中干预5个月,定期随访2年居民结肠镜复查情况、肠息肉复发情况,采用结直肠癌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和中文修订版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 R)评定居民干预前、后结直肠癌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行为改善情况。结果:1.编制的结直肠癌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认知、风险感知、三级预防认知3个维度19个条目。问卷信效度:①Cronbach’s α系数:问卷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 0.939,三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 0.899~0.956;②重测信度系数:问卷总体重测信度系数为0.747,三个维度重测信度系数为0.809~0.855;③专家内容效度:各条目I-CVI均大于0.80,各个维度和问卷总体S-CVI/Ave均大于0.90;④结构效度:问卷Bartlett’s球形检验P<0.001,KMO=0.796,采取主成分分析配合正交旋转得到3个Kaiser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积解释方差变异量为75.007%,各条目因子载荷值均>0.4。2.“医院-社区”联动管理干预2.1两组居民一般资料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2两组居民结肠镜复查依从情况:两组共1030人完成随访,491人按时复查,结肠镜复查依从率为47.67%。其中干预组521人完成随访,308人按时复查,结肠镜复查依从率为59.12%;对照组509人完成随访,183人按时复查,结肠镜复查依从率为35.95%。两组复查依从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alunisertib采购2.3两组居民肠息肉复发情况:两组共491人按时复查,192人息肉复发,肠息肉复发率为39.10%。其中干预组308人按时复查,105人息肉复发,肠息肉复发率为34.09%;对照组183人按时复查,87人息肉复发,肠息肉复发率为47.54%。两组居民肠息肉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2.4两组居民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干预前,两组居民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各维度及总体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居民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各维度及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后居民结直肠癌防治知识各维度及总体知晓率组内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干预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两组居民健康行为水平比较:干预前,两组居民健康行为水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居民健康行为水平的五个维度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仅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0)。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居民健康行为水平的五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体育运动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干预组居民健康行为水平的五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仅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居民健康行为水平的五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干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仅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7)。结论:1.结直肠癌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编制流程规范合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肠息肉切除术后人群的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评估工具。2.“医院-社区”联动管理对改善肠息肉切除术后人群结肠镜复查依从性、降低肠息肉复发率、提高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和促进其健康行为具有积极意义,可为政府部门癌症防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其他癌症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新途径与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