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癫痫是继脑血管疾病和痴呆后,老年人(>65岁)中第三大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与青年大为不同,约一半的老年癫痫患者病因不明。癫痫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衰老过程中神经递质失衡、胶质细胞功能异常、炎症介质释放等致痫条件的增加促进了癫痫易感性。肠道微生物在维持内分泌、免疫和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证明可以通过脑-肠轴的双向调节,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疾病发生。目的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探讨不同月龄C57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及变化,并检测各组血清LPS水平。小剂量广谱抗生素改变老年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同时腹腔注射给予低浓度外源性脂多糖内毒素(LPS),观察其对认知功能、癫痫发作阈值、自发性痫样放电的改变,检测血清LPS、相关炎症因子、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β淀粉样蛋白(Aβ)和微管相关蛋白(Tau)的表达,以明确GSK1349572小鼠肠道菌群的干预是否通过升高和降低LPS而发挥促炎和抑痫作用。给予TLR4信号传导抑制剂以明确抑制TLR4是否减少老年鼠自发性痫样放电和提高癫痫发作阈值以及是否降低相关炎症反应及Tau和Aβ。方法收集3、13、20月龄C57小鼠upper extremity infections直肠粪便,每组各10只,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三个年龄组α多样性、β多样、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变化。40只13月龄雄性C57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LR4受体抑制组(TAK)、广谱抗生素治疗组(ABX)和抗生素治疗加LPS处理组(ABX+LPS)。CON组灌服和饮用不含ABX的蒸馏水,TAK组腹腔注射TAK-242,3mg/kg,3次/周,ABX组灌胃和饮用溶有广谱抗生素的蒸馏水LGK-974说明书,ABX+LPS组在ABX组的基础上腹腔注射LPS,0.33mg/kg,1次/天,一周后改为0.1 mg/kg,1次/周。6个月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观察认知功能,6Hz癫痫发作阈值和脑电图监测癫痫易感性和皮层放电,实验结束后收集血清和脑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IL-10)含量,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TNF-α、IL-1β、IL-6 m 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Aβ、t-Tau蛋白的表达。结果(1)老年小鼠肠道微生物发生显著改变,表现为多样性下降,丰富度增加,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伯克氏菌(Burkholderiales)、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等致病菌的丰度增加。老年、中年、青年小鼠血清LPS含量显著不同,老年小鼠血清LPS含量显著高于青年。(2)ABX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清LPS含量显著降低,抑炎因子IL-10表达增加,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减少,与q-PCR结果一致。ABX+LPS组炎症反应增强,血清LPS含量较ABX组增加,至与CON组无差异,小胶质细胞活化、Aβ和Tau蛋白表达增加,小鼠出现认知损害,癫痫发作阈值降低,皮层放电增加,证明老年肠道菌群通过升高LPS起到促炎和促痫作用。阻断TLR4相关信号通路后,炎症反应和皮层放电显著降低,提示肠道LPS通过激活TLR4而发挥促痫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老年小鼠肠道微生态发生紊乱,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伯克氏菌(Burkholderiales)、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等革兰氏阴性菌显著增加,老年小鼠血清LPS含量显著高于青年。肠道菌群经由LPS激活TLR4,促进炎症反应,导致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和Aβ、Tau蛋白沉积,小鼠认知功能损害,癫痫发作阈值下降,皮层放电增加。
Author: admin
160例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中医证型与血栓相关凝血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的中医证型与血栓相关凝血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160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分为脾肾阳虚证组、血瘀湿重证组、湿热下注证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栓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差异。结果:160例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中脾肾阳虚证67例,血瘀湿重证51例,湿热下注证42例。3种证型患者的凝血指标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下注证组FIB与D-D水平均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组和血瘀湿重证组(P<0.05),脾肾阳虚证组和血瘀湿重证组FIB与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证型患者的血栓标志物TM、t-PA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组TAT水平明显高于血瘀湿重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P<0.05),血瘀湿重证组与湿热下注证组T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湿重证组PIC水平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P<0.05),脾肾阳虚证组与湿热下注证组PIC水medical testing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0例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证为主,血瘀湿重证次之,湿热下注证相对较少。其中湿热下注证患者的FIB与D-D水平最高,脾肾阳虚证患者TAT水平GSK126体外最高,血瘀湿重证患者PIC水平最高。不同中医证型老年急性周selleckchem VP-16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的血栓相关凝血标志物水平可与中医学理论相印证,FIB、D-D、TAT、PIC水平可为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儿童呼吸困难评分在儿童急性哮喘病情中的评估作用及其与患儿肺通气功能关联性分析
目的:观察儿童呼吸困难评分(PRAM)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时对病情的评估作用,并分析PRAM与患儿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包括哮喘急性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及重度患儿(重度组)各60例。比较各组患BMS-354825者PRAM及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并分析PRAM与患儿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急性发作轻度患儿PRAM评分Naporafenib溶解度为(2.17±0.83)分,哮喘急性发作中度患儿PRAM评分为(4.82±1.00)分,哮喘急性发作重度患儿PRAM评分为(8.17±0.81)分,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哮喘急性发作轻度患儿相比,哮喘急性发作中度及重度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比(FVC%)、最大呼气流量占比(PEF%)、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比(FEF50%)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急性发作轻度、中度、重度患儿PRAM评分均与肺通气功能相关指标(FEV1%、FVC%、PEF%、FEF50%)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在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PRAM评分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与临床诊断分级标准一致性较高,同时PRAM评分与患儿肺通气功能检测结果趋同性较art and medicine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应用PRAM评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时的病情进行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诊疗价值,有助于早期进行及时有效干预,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黄斑水肿患者采取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治疗的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潍坊眼科医院收诊的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Nirogacestat。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等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具体表现,统计总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陷度、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高眼压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临床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可在全视获悉更多网膜光凝术基础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方案,具有调节患者眼压,减少并发症的优点,值得临床运用。
DEP及关键有机组分靶向氧感受器介导的无氧代谢致心肌缺氧损伤的研究
目的柴油机性能优越,被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工程机械以及农用机械,其产生的大量柴油机尾气颗粒物(DEP)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DEP暴露的潜在人群庞大,是重要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DEP暴露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DEP作用的关键心血管疾病类型、关键组分及特异性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职业卫生意义。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基于CTDbase数据库,系统性评价筛选DEP及关键组分影响的关键心血管疾病类型。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结合构建细胞模型,明确了DEP作用关键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组分、作用靶点以及通路。结果研究发现,DEP及关键组分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类型相关,缺血性心脏病(IHD)为重GDC-0973要关联的疾病类型;DEP组分中多环芳烃(PAH)组分与DEP扰动IHD通路一致性最强;HIF-1信号通路以及糖酵解通GSK1349572溶解度路是关联性最强的毒性作用通路。通过构建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筛选发现,PAH中Bap组分明显上调HIF-1α蛋白水平以及无氧代谢水平,并促进心肌细胞缺氧损伤,与DEP的效应具有一致性。同时,相比其它PAH组分,Bap与HIF-1α蛋白关键调控酶——氧感受器PHD2与FIH1自由结合能最强。Bap通过结合PHD2与FIH1,抑制其羟基化能力,诱导HIF-1α蛋白稳定性以及水平增加。结论综上所述,IHD是DEP暴露响应的关键心血管疾病类型,有机组分Bap是DEP引发IHD的关键组分,BapFluimucil Antibiotic IT通过结合氧感受器上调心肌细胞HIF-1α水平,调控无氧代谢增加,促进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本研究为污染物作用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组分研究提供了重要途径,为DEP作用的关键心血管疾病类型、关键效应组分及特异性靶点与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
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的超说明书用药病种遴选量化评估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对3个不同厂家利妥昔单抗进行超说明书用药病种药品遴选量化评估,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及药品遴选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通过收集3个不同厂家的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汉利康~?、达伯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医保属性、基本药物、贮藏条件、药品有效期、全球使用情况和生产企业状况AM-2282等数据,对利妥昔单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肉芽肿性/显微镜下多血管炎(GPA/MPA)中的应用进行遴选量化评估。结果 3种利妥昔单抗治疗RA中,美罗华~?得分64,达伯华~?得分70,汉利康~?得分为72,治疗RA时可优选汉利康~?;3种利妥昔单抗治疗ITP及GPA/MPA中,达伯华~?得分最高,分别为68及71,治疗ITP及GPA/MPA可优选达伯华。结论 3种利妥昔单抗均可进入医院用selleck RepSox药Metal bioavailability目录,治疗RA推荐汉利康~?,治疗GPA/MPA推荐达伯华~?,治疗ITP弱推荐达伯华~?。
周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经验总结
目的:通过对周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处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周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药特色及辨证思路,为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dual infections更多的思路及方法。方法:本研究所收集病例选自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经周凌教授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将收集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及电子处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录入到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软件中,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统计绘图;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对处方中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对处方中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周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遣方用药的学术思想。结果:1.通过对360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处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周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中药123味,累计应用频次为10032次。用药频次最高的前十味中药分别是:防风、黄芪、地龙、石菖蒲、苍耳子、白术、茯苓、荆芥CP-690550抑制剂、党参、川芎。2.周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药物药性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为温性药、平性药和寒性药,累计频率为96.43%。3.周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药物药味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为甘味药、辛味药和苦味药,Dinaciclib采购累计频率为79.54%。4.周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药物归经中,归肺经6146次、归肝经4203次、归脾经3790次、归心经2565次、归胃经2395次,累计频率为84.52%。5.周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药物功效中,解表药2794次、补虚药1962次、收涩药1134次、清热药701次、活血化瘀药676次,累计频率为72.44%。6.分析处方中的高频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得出核心处方:黄芪、党参、茯苓、白术、五味子、乌梅、诃子、川芎、蝉蜕、荆芥、石菖蒲、地龙、苍耳子、防风、路路通。7.对处方中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周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药物组合4组:(1)女贞子、枸杞子、甘草、细辛、地龙;(2)川芎、路路通、辛夷、石菖蒲;(3)荆芥、党参、白术、茯苓、诃子、五味子、乌梅、黄芪、蝉蜕、防风、桂枝、苍耳子、僵蚕;(4)柴胡、郁金、白芷、鱼腥草、败酱草、浙贝母、黄芩、枳壳。结论:1.周凌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最常用的药物为防风、黄芪、地龙、石菖蒲、苍耳子、白术、茯苓、荆芥、党参、川芎。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和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肺经、肝经、脾经为主…
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转移相关基因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转移相关基因1(MTA1)、切MG132研究购买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Tethered bilayer lipid membranes1(ERCC1)检测在肺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96例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CYFRA21-1、MTA1、ERCC-1表达情况,比较三项指标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评估癌组织CYFRA21-1、MTA1、ERCC-1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CYFR获悉更多A21-1、MTA1、ERCC-1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MTA1、ERCC-1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未淋巴结转移者(P<0.05),TNM分期Ⅲ~Ⅳ期者癌组织CYFRA21-1、MTA1、ERCC-1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Ⅰ~Ⅱ期者(P<0.05)。淋巴结转移与癌组织MTA1、ERCC-1表达强度呈正相关,TNM分期与癌组织CYFRA21-1、MTA1、ERCC-1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癌组织CYFRA21-1、MTA1、ERCC-1表达情况,可辅助判断NSCL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多组学联合的放射性肺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D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肺组织中mRNA和肺泡灌洗液中代谢产物的变化,以筛选出放射性肺损伤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并优化获得组合标志物,从转录和代谢的角度探讨放射性肺损伤新的分子机history of oncology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分别为:未照射组、照射组(10Gy、20 Gy),麻醉后行右肺单次X射线照射,建立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照后一周,处死大鼠,采集肺组织进行有参转录组测Elexacaftor序,采集肺泡灌洗液进行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并对差异mRNA和差异代谢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联合分析。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照射后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通过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中SM含量,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中ppp2r2b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PP2A表达水平。结果有参转录组测序在受照射大鼠肺组织中共检测到411种差异mRNA,selleck化学其中Oas1i、Ckap2l、Bard1、Wdr54、Mmp13等25种差异mRNA是两照射组所共有的,差异mRNA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细胞因子与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在受照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共检测到135种差异代谢产物,其中鞘磷脂SM、磷脂酰甘油PG、甘油磷脂酸PA等12种差异代谢产物是两照射组所共有的,差异代谢产物显著富集于坏死性凋亡、甘油磷脂代谢等信号通路。将差异mRNA和差异代谢产物同时向KEGG数据库映射,发现嘌呤代谢、鞘脂代谢等12条共同的信号通路,其中ppp2r2b和SM关联于鞘脂信号通路。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大鼠肺组织炎细胞浸润、细胞形态改变,血清中IL-1β、IL-6、TNF-α、TGF-β1水平无明显变化,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中SM含量降低,肺组织ppp2r2b转录下调,PP2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受照射大鼠肺组织的mRNA和肺泡灌洗液的代谢产物发生改变,不同剂量组中差异mRNA和差异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放射性肺损伤候选标志物。关联到SM和ppp2r2b的鞘脂信号通路可能涉及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提示我们可以从转录和代谢的角度探讨放射性肺损伤新的分子机制。
LDH、CK-MB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6年1月至2022年Neural-immune-endocrine interactions5月107例NRDS病例,并根据胸片表现分级,将Ⅰ级、Ⅱ级归为轻度组(n=39),Ⅲ级为中度组(n=39),Ⅳ级为重度组(n=29)。采用速率法试剂盒检测LDH、免疫抑制法测定试剂盒测定Cobimetinib化学结构CK-MB,分别收集各组患儿生后24小时内LDH、CK-MB。比较各组患儿一般资料、孕母高危因素、LDH、CK-MB及肝肾功能指标水平。结果1、对比三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孕母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粪污染、脐带异常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LD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程度加重呈逐渐升高趋势;而CK-MB重度组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P<0.05),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其中AS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尿素、肌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ROC曲线结果分析:血清LDH、CK-MB、AST及三者联合预测重度NRDS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786、0.799、0.863,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742~0.932、0.692~0.880、0.701~0.896、0.777~0.948。当LDH为715U/L,灵敏度为82.8%,特异度为78.2%;当CK-MB为154U/L,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64.1%;当AST为61.5U/L时,灵敏度为65.5%,特异度为87.2%,AUC为0.799。三者联合预测,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89.7%,特异度及AUC值为四组中最高。四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提示对预测重度NRDS均有应用价值,四组AUC两Galunisertib试剂两比较,P均>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LDH、CK-MB、AST水平随NRDS患儿病情加重而呈逐渐升高趋势,可作为评估NRDS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窒息为NRDS病情进展的重要诱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