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影像融合联合立体脑电图对多病灶难治性癫痫的术前定位及疗效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联合立体脑电图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定位的准确性以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2022-06在湖南省脑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均口服药物效果较差,经磁共振检查确诊为阴性,基于不同的神经成像技术加以分组,其中20www.selleck.cn/products/Puromycin-2HCl例行多模态影像融合为对照组,20例行多模态影像融合联合立体脑电图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术前定位准确率与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5.00%和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位准确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骨窗面积为颞叶(14.82±2.55)cm~2GDC-0068小鼠,额叶(14.13±1.34)c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7±2.75)cm~2和(16.23±2.22)cm~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颞叶(3.81±0.91)h,额叶(3.53±0.64)h,顶叶(3.65±0.8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2±1.71)h、(4.22±1.15)h和(4.12±1.33)h(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术后癫痫缓解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dex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对于多病灶难治性癫痫手术患者,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联合立体脑电图可以提升术前定位的准确性,保证手术效果。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儿童骨关节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儿童骨关节感染(O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01—2022-10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拟诊为OAI的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送检标本为外周血标本,15例为开放性手术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常规培养和mNGS检测。以最终临床诊断标准为依据,比较常规培养和mNGS对OAI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标本类型对二者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根据最终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OAI患儿21例,4例为非OAI。mNGS检测用时(109.1±18.7)h(范围:72~168 h),常规培养为(29.7Clinical toxicology±8.6)h(范围:24~48 h)。mNGS检测阳性16例,假阳性1例,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75.0%;常规培养阳性5例,敏感度为23.8%,特异度为100.0%。二者病Fer-1 IC50原体检测用时、敏感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在标本送检前行抗生素治疗的13例患儿中,mNGS检出率76.9%,常规培养检出率为23.1%Dolutegravir体外;在14例手术标本中,mNGS检出率为71.4%,常规培养检出率为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OAI的病原体诊断中,mNG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检测用时短,且检出率受既往抗生素治疗的影响更小。

杨春以疏肝理气法论治更年期女性特发性水肿

有些女性到了更年期,会出现一种莫名其妙的全身性水肿,现代研究称这种找不出病因的水肿为特发性水肿。此病病情时而缓解时而加重,有的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久治不愈,成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疑难症。研究发现,大约40%的中年妇女会出现不同的双下肢水肿。临床上西医常以利尿剂和激素以及通过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进行治疗,但利尿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berculoma剂会引起不同脏器的损害和机体出现功能性紊乱,不良反应大。甘肃天水市中医医院杨春主任医师认为常见水肿的病因病机主要归于肺、脾、肾三脏,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水液不循常道,发为水肿;脾虚不运,水液运化失司,水湿停滞,乃成水肿;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湿,使得津液代谢失常,泛溢于肌肤,则面目四肢浮肿。杨主任还认为更年期女性除常见病因病机外,更有这一群体的独特之处,肝气不疏,SB431542化学结构气机不利www.selleck.cn/products/gsk-j4-hcl,加之脾肾不足,肾阳亏虚,成为此病之关键病机。他以温肾助阳、利水消肿为主,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为辅,对更年期女性特发性水肿进行对症治疗,强调在利水的同时注重温补肾阳,调畅气机,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文章通过案例,介绍杨春主任医师治疗更年期女性特发性水肿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氧化铁纳米颗粒导致小鼠肺部炎症损伤的机制研究

目的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纳米颗粒。氧化铁纳米颗粒(Fe_2O_3NPs)普遍存在于轨道交通系统和工业生产中,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本研究将探讨Fe_2O_3NPs对肺部炎症损伤的机制。材料和方法 C57BL/6野生型(wild type,WT)和Rag1~(-/-)(T、B细胞缺失)小鼠经气管滴注Fe_2O_3NPs(300μg/mice),每周1次,共4次,设立IL-33阳性对照,末次染毒24 h后检测肺功能,解剖并采集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计数BALF中炎性细胞数目,取肺组织分别进行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分析肺组织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细胞数目,测定BALF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Fe_2O_3NPs导致WT小鼠和Rag1~(~(-/-))小鼠肺部炎症反应,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蛋白沉积,BALF中白细胞数量增加(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6、IL-13和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等细胞因子水平上调,肺组织Toll样受体(TLR)2、TLR4及下游髓系分化因MG132临床试验子(MyD)88、核因子(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Rag1~(-/-)小鼠的炎症反应相比于WT小鼠显著减弱(P<0.05),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点击此处路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Fe_2O_3NPs显著增加肺组织中ILC2s水平(P<0.05),且Rag1~(-/-)小鼠肺组织的ILC2s含量明显高于WT小鼠。结论Fe_2O_3NPsimmune tissue导致小鼠肺部炎症损伤,主要依赖于T细胞和B细胞,而ILC2s的作用不明显。

达格列净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足细胞损伤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通寻找更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对D-葡萄糖诱导的人肾小球足细胞凋亡、自噬、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HGPCs),分为对照组(5 mmol/L D-葡萄糖)、D-葡萄糖组(30 mmol/L D-葡萄糖)、达格列净组(30 mmol/L D-葡萄糖+50μmol/L达格列净)、抑制剂组(30 mmol/L D-葡萄糖+10μmol/L 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 203580)、达格列净+抑制剂组(30 mmol/L D-葡萄糖+50μmol/L达格列净+10μmol/L SB 203580)和达格列净+激活剂组(30 mmol/L D-葡萄糖+50μmol/L达格列净+10μmol/L p38 MAPK通路激活剂C16-PAF)。对照组与D-葡萄糖组用D-葡萄糖干预24 h;其他组D-葡萄糖干预24 h后相应药物继续干预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conventional cytogenetic techniqueα)、丙二醇(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eclin-1、LC3Ⅱ、p53、p38 MAPK及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葡萄糖组细胞活力降低(P<0.05),达格列净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IL-1β、IL-6、TNF-α、MDA、Beclin-1、LC3Ⅱm RNA和蛋白、p53和p-p38 MAPK蛋白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与D-葡萄糖组相比,达格列净组和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IL-1β、IL-6、TNF-α、MDA、Beclin-1、LC3ⅡmRNA和蛋白、p53和p-p38 MAPK蛋白水平降低(P<0.05),SOD水平升高(P<0.05)。与达格列净组相比,达格列净+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IL-1β、IL-6、TNF-α、MDA、Beclin-1、LC3ⅡmRNA和蛋白、p53和p-p38 MAPK蛋白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SOD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达格列净+激活剂组与达格列净+抑制剂组变化趋势相反,与达格列净组差异有FUT-175体内实验剂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抑制高糖诱导的人HGPCs的凋亡、自噬、炎症反应及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通路信号转导相关。

肺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9、HD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肺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9(IL-9)、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9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检测所有患者肺癌组织中IL-9、HDGF表达情况,采用Phi系数分析肺癌组织中IL-9、HDGF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3年,96例肺癌患者预后不良28例(2miR-106b biogenesis9.17%),预后良好68例(70.83%);预后不良组吸烟史、血管浸润、远处转移、肺癌组织中IL-9、HDGF阳性表达率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hi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血管浸润、远处转移、肺癌组织中IL-9、HDGF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成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Tofacitinib浓度IVX-765体内实验剂量L-9、HDGF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二者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以LEDVT护理核查表为导向的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以LEDVT护理核查表为导向的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骨科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6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改进模式,观察组实施以LEDVT护理核查表为导向的护理质量改进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Biomass organic matter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检查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此网站(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8.59±1.24)d,短于对照组的(13.24±2.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DVT护理核查导向的质量改进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的GSI-IX说明书凝血指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鼻窦炎患者术后发生反复鼻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鼻窦炎患者术后发生反复鼻出血的相selleck NMR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宁selleck Lapatinib德市医院收治的40例术后发生反复鼻出血的鼻窦炎患者病例资料,并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医院收治的40例术后未发precision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生反复鼻出血的鼻窦炎患者病例资料,纳入未发生组。记录本次研究所需患者相关资料,经Logistics回归分析鼻窦炎患者术后发生反复鼻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组合并高血压占比、既往鼻部手术史占比、术后填塞物为凡士林纱条占比高于未发生组,且病程长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病程长、既往鼻部手术史、术后填塞物为凡士林纱条均为鼻窦炎患者术后发生反复鼻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病程长、既往鼻部手术史、术后填塞物为凡士林纱条是鼻窦炎患者术后发生反复鼻出血的影响因素。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锻炼预防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锻炼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相关性血栓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病plant molecular biology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置管后进行局部上肢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凝血指标及穿刺侧腋静脉血流速度。结Torin 1 NMR果:剔除脱落病例,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纳入30例病人。置管期间观察组无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对KPT-330说明书照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显著(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肿瘤PICC置管病人血液循环障碍,调整全身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血清差异蛋白组学分析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炎症、滑膜增生以及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异常为主要特点。RA主要累及关节滑膜、软骨和骨质,也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组织或器官,包括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研究表明,RA在肺部受累的发病率高达47%。常见的疾病有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类风湿结节、类风湿尘肺、胸膜病变和气道病变等。其中,ILD被认为是RA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死亡率高,且ILD早期发病隐匿而易被忽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因此,检测与RA-IL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早期发现、及时诊治和促进预后非常重要。近年来,蛋白组学技术逐渐应用于探索自身免疫疾病的致病机制及寻找诊断疾病的分子标记蛋白,为诊断和监测RA疾病活动等方面提供了数据支持。但目VP-16前国内外关于RA合并ILD的相关蛋白组学数据仍然较少。目的筛选和验证可提示RA合并ILD发生、发展的临床特异性血清蛋白标志物,探讨这些标志物对RA合并IL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住院治疗的5例初发单纯RA患者,5例初发RA合并ILD患者的外周静脉血,采用串联质量标签(Tandem mass tag,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MS)技术筛选出差异蛋白。我们对鉴定到的蛋白,采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数据库提取各注释信息,从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三个方面挖掘蛋白功能,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Telaglenastat IC50es,KEGG)数据库分析蛋白参与的代谢通路,在基因/蛋白相互作用检索搜查工具(Search toDMARDs (biologic)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STRING)数据库中挖掘差异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以确定潜在的RA合并ILD生物标志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14例初发单纯RA和13例RA合并ILD患者的血清进行验证实验。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软件和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