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尾侧入路与腹腔镜中间入路法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

目的:探究腹腔镜尾侧入路与腹腔镜中间入路法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郑华信民生医院2018年9月至MK-4827半抑制浓度2021年9月收治的122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9例经腹腔镜尾侧入路法治疗为尾侧组,53例经腹腔镜中间入路法治疗为中间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周肿瘤标志物[胸苷激酶1(TK1)、糖类抗原19selleck HPLC9(CA199)]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中转开腹、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genetic sequencing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尾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肠系膜上静脉损伤率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均低于中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血清TK1、CA199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效果及安全性相近,但腹腔镜尾侧入路法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效果优于腹腔镜中间入路法。

脑电图异常与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分析脑电图异常与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治疗的62例热性惊厥患儿,根据脑电图检查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脑电Ipatasertib临床试验图正常,32例)与研究组(脑电图异常,30例)。收集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患儿脑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两组患儿均进行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效果。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有惊厥家族史、局部型发作、惊厥持续时间≥15 min、发热温度≥38.5℃获悉更多以及发作次数≥5次是影响热biologic medicine性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与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图可用于热性惊厥的诊断,脑电图异常率与患儿年龄、惊厥家族史、惊厥发作类型、持续时间、发热温度及发作次数有关,脑电图异常的热性惊厥患儿预后更差。

舒尼替尼诱导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DR焦亡的作用及其通路研究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SU11248)对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DR死亡的诱导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方法:使用不同浓度舒尼替尼干预K562/ADR细胞,分别于24、48、72、96 h收集各组细胞,采用MTS法检测舒尼替尼对K562/ADR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确定适当的舒尼替尼干预时间和浓度。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舒尼替尼干预后K562/ADR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使用4种不同细胞死亡抑制剂Nec-1、VX-765、CQ、Fer-1检测舒尼替尼干预后K562/ADR细胞的死亡方式。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舒尼替尼干预后K562/ADR细胞的焦亡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舒尼替尼可明显抑制K562/ADR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呈一定的时间及浓度依赖性(r_(48 h)=0.9579、r_(4μg/ml)=0.9740),其48 h的IC_(50)为(3.96±0.14)μg/ml;舒尼替尼干预后K562/ADR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Cas购买RepSoxpase-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4种不同细胞死亡抑制剂处理后,仅焦亡抑制剂VX-765能够明显逆转舒尼替尼对K562/AD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舒尼替尼干预后K562/ADR细胞焦亡相关基因Caspase-1、CaEntinostatspase-4、Caspase-5、NLRP3、GSDMD、IL-1β的mRNA和multi-gene phylogeneti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舒尼替尼可诱导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DR发生焦亡,深入研究细胞焦亡相关信号通路有望为耐药白血病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利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站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暴发以来,已形成全球大流行,严重危害人Liproxstatin-1 IC50类生命安全。Acute care medicine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确诊感染的首要诊断标准,核酸检测是有效排查、精准防控的重要手段。医疗机构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场所、疫情防控的前线,建设相对固定的核酸采样站是开展正常诊疗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后疫情时代”,大规模核酸采集已不再常规开展,但类似传染病仍有暴发可能,诸如批量检测抗原等类似的生物样本采集应对模式,亦有相应的应用空间。本文结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建设核酸采样站的实践经验,分析核酸采样站的建设要点与selleckchem Bafilomycin A1注意事项,从核酸采样站的功能分区、器材配备、配套设施、运行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在流程、布局等方面与其他集中采样站点建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优劣,以期在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为建设科学合理的采样站提供有益参考。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驱动因素及临床试验药物研究进展

伴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水平的重大转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全球患病率已由2015年的25%升高至29.8%,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NAFLD依据组织学特征可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确认细节tohepatitis, NASH)两个阶段,后者在脂肪变性的基础上伴有肝细胞损伤、气球样病变和小叶炎症。慢性炎症通常可诱导纤FG-4592维化的发生,甚至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造成肝脏功能衰竭和死亡。目前根据不同阶段主要驱动因素的不同已发掘出众多的药物治疗靶点并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试验。其中,NAFL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饮食造成的脂代谢失调和胰岛素抵抗,因此针对脂代谢相hepatic insufficiency关酶类活性调节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是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的主要研究方向。NASH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脂毒性和细胞死亡、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肝脏外的脂肪组织炎症和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等,针对这些途径也都进行了相应的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尽管针对NAFLD的临床药物开发不断取得进展,但目前仅有印度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20年3月批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 α/γ)双重激动剂Saroglitazar用于治疗非肝硬化型NASH患者,这也是世界上首个获批的NASH治疗药物,其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本综述通过对NAFL和NASH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梳理和分类,并对各治疗靶点相应的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做简要介绍,希望能有助于NAFLD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

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Ipatasertib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前行XELOX方案(奥selleck化学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水平,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Terpenoid biosynthesis9-9)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术后1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242、CA19-9和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复发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复发率,提高术后1年生存率,效果优于单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

凝血4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价值及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凝血4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价值及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www.selleck.cn/products/MK-1775年9月我院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196例为观察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良性肝病196例为对照组,均检测凝血4项[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更多T)、凝血酶时间(TT)、infection time纤维蛋白原(Fib)]及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岩藻糖苷酶(AFU)]。记录凝血4项指标(APTT、PT、TT、Fib)、凝血4项检测阳性率、肿瘤标志物检测(AFP、VEGF、AFU)、观察组不同BCLC分期(0~A期、B~D期)肿瘤标志物水平、诊断效能及不同BCLC分期检测阳性率。结果观察组APTT、PT、TT水平较对照组高,Fib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APTT、PT、Fib、TT检测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VEGF、AFP、AFU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VEGF、AFP、AFU指标在B~D期的检测阳性率)较0~A期高(P<0.05);凝血四项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的特异度为92.86%,灵敏度为84.18%均较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P<0.05);血清检测阳性率和BCLC分期成正相关。结论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异常表达,且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阳性率高,具备较好的诊断效能,BCLC分期越高,检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阳性率越高,可为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胃镜图像的早期胃癌辅助诊断研究

长期以来,癌症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困扰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我国就是胃癌的高发区,平均每20万人中就有20.7人罹患胃癌,其作为癌症中一个相对常见的病种,由于该病直接病因不明,且恶性程度较高,加上其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情况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早期胃癌的检测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研究了早期胃癌的辅助诊断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结合目标检测和图像语义分割技术的早期胃癌辅助诊断技术路线,这项工作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查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概括了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机器学习模型的特点,并探讨了它们在胃镜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以实现病灶区域检测和语义分割的辅助诊断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检测和分割模型在早期胃癌的辅助诊断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减轻医生工作量和提高检测的准确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意义。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结合胃镜图像,主要提出了以下工作内容:(1)基于目标检测算法YOLOv5实现对早期胃癌的检测方法研究。本研究开发了一中基于YOLOv5的AG-221半抑制浓度专门针对早期胃癌病变区域的检测网络。首先在特征提取阶段加入了注意力机制,使得早期胃癌特征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使用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In Vitro Transcriptionetwork,Bi FPN)在网络的瓶颈处,可以有效地融合不同尺度Adavosertib纯度的特征信息,并且实现快速处理,最后用C3Ghost模块代替原来颈部网络中的C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度为94.8%、召回率和m AP值也均优于原始网络和其他对比网络。(2)探索了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早期胃癌病灶分割方法研究,是在胃癌检测的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病灶分割。本研究工作的灵感来源于U-Net网络的编码解码结构,设计了一种经过改进的U-Net网络,用于分割早期胃癌病变区域。首先,引入循环卷积替代原来的U-Net网络3×3的卷积层,这样就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低层图像特征丢失的问题,然后在循环卷积后的各层引入残差模块,最后引入SE通道注意力模块,可以自适应地加权提取图像特征,从而突出有用的特征。将改进U-Net算法用于分割早期胃癌病灶的任务中,Dice相似系数取得72.09%,其他各项性能表现也都优于对比算法,分割结果较为准确。

基于SEER数据库的Lauren分型胃腺癌患者的术前全身性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经术前治疗的Lauren分型胃腺癌患者的生存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腺癌的治疗决策和随访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筛选的胃腺癌患者。观察其OS和CSS。对预后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PSM配对后5736例Lauren分型胃腺癌患者入组。生存分析结果:肠型胃腺癌患者、术前全身性治疗胃癌患者总生存及肿瘤特异性生存较好。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种族、原发部位、AJCC分期、Tselleck分期、N分期、化疗、放疗、术前全身性治疗、Lauren分型是影响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01)。结论:年龄、种族、原发部位、AJCC分期、T分期Medial preoptic nucleus、N分期、化疗、放疗、术前全身性治疗、Lauren分型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前D-Lin-MC3-DMA供应商治疗可为Lauren分型胃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Study on Immune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t Different Treatment Stages and with Different TKIs

研究背景: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特征是由t(9;22)异位形成BCR-ABL1融合基因,Ph染色体阳性。TKI是CML的一线治疗药物,经治疗后CML患者的寿命接近普通人,一些获得长期深度分子学缓解的患者成功停用TKI。许多研究表明CML患者免疫功能与正常人不同。在疾病初发阶段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各种免疫细胞亚群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发生动态改变。TKI药物之间由于药理特点不同,对CML患者的免疫状态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现有的各项研究结论不完全相同,对于CML患者的免疫状态,我们也做了本中心的研究。方法:选取从2019年6月至202electron mediators2年6月在南方医院门诊就诊的10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初发时的血象、初发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脾肿大情况、Sokal评分、ELTS评分、及随访监测的BCR-ABL1(IS)水平。选取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按患者的疾病状态进行分组,分为初诊组、对照组、MR4.5组、TFR组,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患者的免疫细胞群和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结果:初诊患者的危险分层中,ELTS评分低危的患者比sokal评分低危的患者比例更高,而评为高危的患者比sokal评分的更低。CML患者在初诊时淋巴细胞比例降低,NK细胞亚群、NK细胞活化性受体、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Treg细胞比例升高,T细胞亚群上PD-1、TIM-3表达升高,在获得深度分子学缓解时恢复至正常水平。B细胞、NKTGSK1120212体外细胞比例、TIM-3+NK比例在不同疾病阶段没有差异。处于MR4.5的CML患者中,与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治疗相比,达沙替尼组淋巴细胞比例、NK细胞比例、CD56dim亚群、CD94+NKG2C+亚群更高,CD4+PD-1+比例更低,PD-1/Treg 比例更高。B细胞、NKT细胞、T细胞亚群、NK细胞上的PD-1和TIM-3在三组之间没有差异。结论:1、CML患者在初诊时的免疫功能受抑制,淋巴细胞比例下降。其中CD4+T、CD8+T、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Treg细胞比例升高,在治疗后获得深度分子学缓解时恢复至正常。T细胞亚selleck NMR群上PD-1、TIM-3的表达在初诊的患者中升高,治疗后降低至正常水平,T细胞所受到的免疫抑制作用减轻。2、NK细胞比例及CD56din、CD56bri亚群的比例在初诊患者中也降低,NK细胞活化程度下降,在治疗后获得深度分子学缓解时恢复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