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肝纤维化的疗效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93例CHB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n=46)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治疗(0.5 mg/次,1次/d,连用12个月);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150 mg/次,3次/d,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后肝功能指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SB203580采购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肝脏硬度值(LSM)、ANN2211配制ST/血小板比率指数(ARPI)、4因子结合的纤维化指数(FIB-4)、肝纤四项和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nonprescription antibiotic dispensing: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13%vs.74.47%,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ALT、ALP、AST、HBV-DNA和LSM、ARPI、FIB-4、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HB肝纤维化患者,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炎症,改善肝纤维化,延缓病情进展,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ANLN、CYP2C9、HMMR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NLN)、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s P 450,CYPs)亚家族成员CYP2C9、透明质酸介导运动因子受体(HMMR)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25份HCC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ANLN、CYP2C9、HMMR蛋白表达水平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差别,采用Log-RaLorlatinibnk检验评估三者对HCC患者术后复发及远期存活的影响。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的ANLN、CYP2C9免疫反应性评分(IRS)低于癌旁组织分别为(2.4±2.5)分比(3.7±2.7)分(t=2.18,P=0.039)和(4.2±2.8)分比(8.6±1.4)分(t=6.21,P<0.01),癌组织中的HMMR IRS高于癌旁组织为8.0MLN8237价格(4.0,8.0)分比4.0(2.5,4.0)分(Z=3.94,P<0.01)。但不同ANLN、CYP2C9、HMMR蛋白表达水平对HCC患者术后复发时间及5年存活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复发时间高水平比低水平:ANLN 38.6月比33.3月,CYP2C9 36.5月比35.5月,HMMR 33.1月比41.3月;中位生存时间高水平比低水平:ANLN 56.3月比51.1月,CYP2C9 55.1月比51.5月,Himmune restorationMMR 53.0月比55.2月;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BCLC、家族史对术后复发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435,P=0.025;HR=0.165,P=0.009),AFP、家族史与术后5年存活率独立相关(HR=229.488,P=0.041;HR=0.054,P=0.014)。结论 ANLN、CYP2C9、HMMR蛋白表达水平在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存在差异,但对预后未产生影响,提示其可作为HCC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和胃化湿汤加减联合叶酸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胃化湿汤加减联合叶酸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prebiotic chemistry给予叶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胃化湿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17 (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0%,高于对照组68.29%(P<0.05)。2组治疗后血清G-17、PGⅠ、PGR和外周血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selleckchem);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次症、总分)、血清PGⅡ、外周血CPS-341分子量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和胃化湿汤加减联合叶酸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胃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探讨新辅助免疫疗法对早期结肠癌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

研究在早期结肠癌的治疗中采用新辅助免疫疗法对其远期疗效的影响。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庆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80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等待手术治疗期间未行新辅助免疫疗法治疗,观察组实施新辅助免疫疗法治疗,比较2组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3年随访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以及复发率。观察组疾病缓解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mediastinal cyst,P<0.05;治疗前2组KPS评分(40.21±9.82vs40.32±9.4www.selleck.cn/products/lee0115)比较,P>0.05;治疗3个月、半年和1年后观察组K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CD44v6、P27比较,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CD44v6低于对照组,P27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年发现观察组无病生存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观察组总生存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在早期结肠癌的治疗中采用新辅助免疫疗法,能降低术后点击此处复发,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值得推广。

抗病毒治疗对乙肝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影响研究

目的 评估对乙肝肺结核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对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山东省菏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2例乙肝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基础组和调查组,每组31例,基础组行基础抗结核治疗,调查组在基础抗结核治疗上增加抗病毒治疗。检测对比两组肝功能、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指标、肝损伤情况、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调查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55.03±4.28)U/L、总胆红素(TBIL)(15.44±1.80)μmol/L、天冬氨insulin autoimmune syndrome酸氨基DS-3201说明书转氨酶(AST)(46.23±4.01)U/L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0、4.61Pidnarulex MW9、6.671,P<0.001)。治疗后,调查组不同时间点的HBVDNA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查组肝损伤恢复时间(14.23±1.88)d短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37,P<0.05)。调查组肝损伤轻度率25.81%低于基础组的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方案有较好价值,能减少肝损伤事件,降低肝损伤程度,加速肝损伤的恢复,有利于改善肝脏功能,可在乙肝肺结核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姜黄素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胃癌MGC-803细胞体内外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胃癌MGC-803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10μmol·L-1)姜黄素组、中剂量(20μmol·L-1)姜黄素组和高剂量(40μmol·L-1)姜黄素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各组MGC-803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GC-803细胞凋亡率。采用MGC-803细胞建立胃癌移植瘤模型,分别使用低剂量(0.5 mg·kg-1)CX-5461、中剂量(1.0 mg·kg-1)和高剂量(2.0 mg·kg-1)姜infectious uveitis黄素处理小鼠,观察姜黄素对各组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姜黄素组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姜黄素组中的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高剂量姜黄素组(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剂量姜黄素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体PF-03084014临床试验积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小鼠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较低,中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姜黄素组(P<0.05),而高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中剂量姜黄素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磷酸化Akt (p-Akt)和磷酸化mTOR (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剂量姜黄素组(P<0.05);高剂量姜黄素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I3K、 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剂量姜黄素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降低其侵袭能力,提高肿瘤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可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探讨经腹胃充盈超声应用于胃癌诊断及临床分期的价值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比增强CT(ECT),探讨经腹胃充盈超声(TGFUS)在胃癌诊断和临床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因胃癌接受肿瘤切除手术的109例患者资料。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即阳性对照),分析TGFUS和E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记录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不同检查方法下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Dinaciclib价格、分型、分期,分别记录TGFUS和ECT下评估肿瘤浸润的层次(即ultrasound-stage, uT)和淋巴结转移(即ultrasound-lymph node, uN)。分析2种检查对各分期肿瘤的诊断效能,并应用观察者间测量一致性(interobserver consistency, ICC)分析2种检查诊断的稳定性。结果 当依据TGFUS的uN评估肿瘤分期时,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在不同肿瘤分型、不同大小肿瘤间的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9,P=0.002;χ~2=21.002,P<0.001)。当依据ECT的ECT-N时,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在不同患者年Tezacaftor半抑制浓度龄、不同大小肿瘤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82,P=0.016;χ~2=5.215,P=0.008)。而当依据TGFUS的uT和ECT-T时,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在上述变量亚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CT和TGFUS在鉴别诊断pT1~T2期和pT3~T4期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24%、87.30%、55.20%和76.37%、87.30%、65.50%,两者的AUC分别为0.771、0.822;ECT和TGFUS在鉴别诊断pN0期和pN1~N3期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18%、86.20%、96.80%和83.88%、48.30%、96.80%,AUC分别为0.915和0.726。应用TGFUS的uT评估肿瘤分期的ICC的Kappa值为0.977(95%CI为0.967~0.984)。应用ECT的ECT-T评估肿瘤分期的ICC的Kappa值为0.974(95%CI为0.963~0.982)。应用TGFUS的uN评估肿瘤分期的ICC的Kappa值为0.950(95%CI为0.927~0.965)。应用ECT的ECT-N评估肿瘤分期ICC的Kappa值immunofluorescence antibody test (IFAT)为0.995(95%CI为0.9…

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主动检测意愿与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青年学生艾滋病主动检测意愿的现状,提出促进青年学生主动检测意愿的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艾滋病检测意愿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促进大学生HIV主动检测意愿调查问卷,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成都某高校778名在校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778名大学生中,91.6%的学生有艾滋主动检测意愿,在不同年级(χ~2=11.416,P=0.010)、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风险情况(χ~2=18.615,P<0.001)等因素上差Docetaxel分子式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为大二或大三、认为自己艾滋病感染风险为非常低Reactive intermediates或比较低或一般(P均<0.05)的青年学生更愿意进行艾滋病主动检测。结论 该高校大学生艾滋病主动检测意愿较高。应该结合该高校学生的特Puromycin研究购买性,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大学生HIV主动检测率。

逍遥散加减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selleck激酶抑制剂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接受逍遥散加减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脏硬度(FS值),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port biological baseline surveys酸(HBV-DNA)转阴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FS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56.67%(17/30),高于对照组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肝郁脾虚型CHB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肝脏硬度,提高HBV-DNA转阴率FG-4592体内实验剂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雌二醇及气道杯状细胞黏蛋白5B水平与支气管结核患者炎症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雌二醇及气道杯状细胞黏蛋白5B表达水平与支气管结核患者炎症水平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连续纳入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纳入标准分别纳入支气管结核组(112例)和普通肺结核组(62例)。支气管结核组进一步分为溃疡坏死组(54例)和瘢痕狭窄组(58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肺叶组(60名)。分别检测支气管结核组及普通肺结核组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黏蛋白5B水平及血清雌二醇水平;正常肺叶组仅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比较支气管结核组与普通肺结核组抗结核治疗前后黏蛋白5B水平差异,同时比较以上两组抗结核治疗前后与正常肺叶组雌二醇水平差异,并分析支气管结核溃疡坏死组患者黏蛋白5B与雌二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溃疡坏死组黏蛋白5B水平为(33.39±7.20)μg/L,明显高于瘢痕狭窄组[(17.94±10.61)μg/L]及普通肺结核组[(14.47±5.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FUT-175 NMR1.137和16.205,P值均<0.01);溃疡坏死组女性患者黏蛋白5B水平为(32.88±6.97)μg/L。经1个月抗结核治疗后,溃疡坏死组黏蛋白5B水平[(22.86±6.71)μg/L]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1,P<0.01),也明显高于瘢痕狭窄组[(16.05±5.63)μg/L]及普通肺结核组[(12.67±3.6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Enasidenib体内实验剂量.727和9.839,P值均<0.01);溃疡坏死组女性患者黏蛋白5B水平为(22.37±6.57)μg/L。治疗前,溃疡坏死组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为(120.54±30.66) pmol/L,明显低于瘢痕狭窄组女性患者[(145.31±45.06) pmol/L]、普通肺结核组女性患者[(154.58±51.35) pmol/L]及正常肺叶组女性志愿者[(230.46±76.85)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88、-2.854、-8.134,P值分别为0.042、0.016、<0.01)。经1个月抗结核治疗后,溃疡坏死组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154.90±47.07) pmol/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3,P=0.032);但明显低于普通肺bioactive proper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