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45例免疫耐受期慢性乙GSKJ4说明书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实验组73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片,0.1 g/次,1次/d,口服,治疗24周;实验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拉米夫定,前4周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5 mIU/(m~2·次),1次/2 d,肌内genetic absence epilepsy或皮下注射,4周后加用拉米夫定片,0.1 g/次,1次/d,口服,持续治疗8周,然后停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仅单用拉INCB018424价格米夫定片(用药剂量不变),继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以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实验共脱落3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的ALT水平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ALT水平无差异(F=0.214,P=0.505);(2)对照组与实验组ALT水平无差异(F=0.301,P=0.422);(3)两组ALT水平变化趋势无差异(F=0.147,P=0.721)。实验组治疗后24周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总有效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一过性减少、发热、腹泻、头痛,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腹泻、头痛。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疗效更佳,但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时会产生白细胞一过性减少,停药后症状消失,可根据患儿情况酌情使用。

恩替卡韦联合紫叶丹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短期疗效评估及其对肝脏弹性超声剪切波声速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联合使用紫叶丹胶囊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门诊治疗的CHB患者62例,根据患者入组意愿,分为试验组(服用恩替卡韦联合紫叶丹胶囊)31例和对照组(单独服用恩替卡韦)31例,服药时间为24周,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24周检测血清乙型病毒肝炎(HBV)DNA、乙肝标志物,NSC 119875半抑制浓度并通过肝脏超声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测量肝最大及最小剪切波声速(SWVmax、SWVmin),获取Puromycin作用肝平均剪切波声速(SWVmean)。期间每Metal bioremediation12周随访一次,并记录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数据。结果 经过24周的治疗,试验组肝纤维化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SWVmean、SWVmax改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试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改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FIB-4指数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PRI指数改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仅ALT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和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紫叶丹胶囊抗CHB肝纤维化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良好。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参与维生素E琥珀酸酯激活人胃癌细胞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调控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激活人胃癌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ERS)与自噬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系MKN28和MKN45,通过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根据生长曲线确定用药剂量。不同剂量的VES处理细胞24 h后,qRT-PCR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beclin-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RP78、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及PERK的蛋白表达。用2μmol/L GSK2606414 (GSK)抑制PERK,设置对照组、GSK组、VES组和VES+GSK组,Western bMedia coveragelot检测PERK、GRP78、LC3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VES对两种人胃癌细胞系的活力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qRT-PCR结果显示,两种细胞中beclin-1和GRP78的mRNA表达均随着VES剂量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均P<0.05MCC950溶解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VES均可3-Methyladenine采购以显著上调两种细胞中GRP78、PERK、LC3和beclin-1的表达(均P<0.05);抑制PERK后,两种细胞中p-PERK/PERK的比值显著下降(P<0.01),相较VES组,VES+GSK组GPR78、LC3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VES激活人胃癌细胞发生ERS和自噬的同时上调PERK的表达,而PERK参与了VES对ERS和自噬的调节。

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对它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且符合本研究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患者,来源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期间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胃癌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的风险因素,同时以这些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203例,其中有41例(20.4%)出现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5μg/L、术中失血量、肿瘤直径≥5 cm、有脉管神经侵medical libraries犯这4个因素增加胃癌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的风险(P<0.05)。基于这4个风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胃癌异时性肝转移是否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及其95%Tofacitinib溶解度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为0.850(0.793,0.908),一致性指数(95%CI)为0.812(0.763,0.859)。列线图预测胃癌异时性肝转移发生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的校准曲线接近45°理想曲线,吻合程度较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GSK1349572作用验,χ~2=2.116,P=0.347)。结论 本研究结果得出,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率不低,存在淋巴血管侵犯、癌胚抗原水平高(≥5μg/L)、术中失血量增多、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胃癌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的风险更高,基于这些风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此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医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血常规指标的变化特征和散点图异常对白血病的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科白血病诊断中血常规指标变化特征、散点图异常情况,为白血病患者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以促进白血病患者早期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入院治疗的白血病患者,总计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人群均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对比血常规检测结果、散点图情况。结果 血常规指标比较,观察组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水平(15PS-341浓度.35±6.60)×109/L以及红细胞水平(7.85±1.35)×10~9/L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6.35±0.30)×10~9/L、(4.65±0.60)×10~9/L。观察组血小板水平(57.08±4.05)×10~9/L均值低于对照组(220.90±8.80)×10~9/L,经统计学计算P <0.05。两组受试人群血细胞形态及散点图异常情况分析,对照组血常规散点图共有5个区域,五分类有固定区域。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AML-M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IACS-10759体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散点图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就观察组白血病患者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分析,患者白细胞异常率为99.00%、红细胞异常率为26.00%、血小板异常率为70.00%。结论 白multiple mediation血病患者血常规指标、散点图异常情况明显,可作为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为白血病患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新辅助治疗后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后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2021年11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治疗后接受胃癌根治术加D2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患者术后出现Fulvestrant MW的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吻合口瘘、术后梗阻、术后狭窄、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并采用Clavien-Dindo评定术后并发症的等级。采用对数秩检测(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Emricasan说明书采用比例风险(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medicinal plant共发生27例次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中Ⅰ级7例次,Ⅱ级13例次,Ⅲa级4例次,Ⅲb级2例次,Ⅳ级1例次,Ⅴ级0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胃切除范围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中,年龄>65岁、胃切除范围是研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胃切除范围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ypTNMⅡ~Ⅲ期、手术时间>3.5 h、全胃切除是影响新辅助治疗后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辅助治疗后接受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临床上重视减少并发症的损害可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叶天士与吴鞠通湿热病证辨治特色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叶天士和吴鞠通医治湿热病证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探究叶天士与吴鞠通在湿热病证辨治中的用药规律与特点,进而分析叶天士与吴鞠通湿热病证辨治特色,以期为临床湿热病证的防治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本研究收集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种福堂公选医案》《叶氏医案存真》《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眉寿堂方案选存》《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和吴鞠通Dorsomorphin IC50《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中医治湿热类病证的方剂,并建立相应方剂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深入挖掘叶天士和吴鞠通在医治外感湿热、内伤湿热、外感兼内伤湿热类病证所用方剂、药物的使用规律,并将挖掘结果以一维频次表和网络展示图呈现,从不同角度展示叶天士与吴鞠通在湿热类病证治疗中的临床经验potential bioaccessibility和方药运用规律,并结合文献研究,分析两位医家辨治湿热病证特色。结果:叶天士与吴鞠通在治疗湿热病证时,采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但单味药的运用与常用药物组合各有特色。治疗外感湿热病时,叶天士以杏仁为核心药物,较多使用利水渗湿之滑石、茯苓、通草、猪苓,苦寒泻热之黄芩、辛寒清热之石膏、辛凉透热之连翘,理气化湿之厚朴、陈皮、半夏、郁金;药物组合多使用滑石-杏仁、厚朴-杏仁、半夏-杏仁、白豆蔻-杏仁、薏苡仁-杏仁,出现三仁汤始廓。吴鞠通以薏苡仁为核心药物,较多使用利水渗湿之滑石、通草、茯苓皮、茯苓,芳香化湿之杏仁、白豆蔻、藿香,辛凉透热之金银花、连翘、竹叶,苦寒泻热之黄芩、黄连,理气之陈皮、半夏、厚朴、枳实、生姜,补中之甘草;药物组合多使用金银花-连翘、薏苡仁-Laduviglusib分子量杏仁、白豆蔻-薏苡仁、金银花-杏仁、滑石-杏仁、连翘-杏仁。治疗内伤湿热病证时,叶天士以黄连、茯苓为核心药物,较多使用淡渗之泽泻、猪苓、通草、滑石、薏苡仁,苦寒泻热燥湿之黄连、黄柏、黄芩、栀子,辛凉之金银花,理气之半夏、厚朴、枳实,补益之白术、人参;吴鞠通以茯苓皮、泽泻为核心药物,喜用淡渗滑石、薏苡仁、通草、猪苓、茯苓,辛宣之杏仁,苦寒之黄芩、黄连、黄柏、辛寒之石膏,化浊之蚕沙,助阳化气之桂枝,药物组合茯苓皮-滑石、茯苓皮-薏苡仁、茯苓皮-泽泻、滑石-泽泻、猪苓-泽泻、茯苓皮-滑石-泽泻,属四苓散之制。治疗外感兼内伤湿热病证时,叶天士以厚朴为核心药物,喜用淡渗之茯苓、滑石、通草、茯苓皮,化湿之杏仁、白豆蔻、木瓜,苦寒之黄连、黄芩,辛凉透热之连翘、竹叶,理气之陈皮、厚朴、生姜,补中之人参、白术、…

艾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脾肾阳虚型CH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治疗组4例因主动退出研究而脱落,最终纳入41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艾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Dorsomorphin分子量]、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及CD4~+/CD8~+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2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ALT、NSC125066作用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Experimental Analysis Software疗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与治疗组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恩替卡韦治疗脾肾阳虚型CHB基础上加用艾灸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安全性好。

心理护理联合亲情护理在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亲情护理对阿尔兹海默病diABZI STING agonist患者生活能力及精神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48例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护理联合亲情护理,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hepatic arterial buffer response表(ADL)、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家庭功能评定表(FAD)评分。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ADL、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时间概念、沟通(selleckchemCM),角色(RL)以及情感反应(AR)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HAMA、HAMD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可减轻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提升生活能力,改善精神状况。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分型与胃部疾病的关系

目的 统计分析不同抗体类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胃黏膜各阶段病变状态(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上皮内瘤变、胃癌)的分布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9-2021年在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2Erdafitinib供应商 081例住院患者,行C13呼气试验、血清学抗体检查、胃镜及病理学检查,根据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将其分为非萎缩性胃炎(917例)、萎缩性胃炎(636例)、胃溃疡(406例)、上皮内瘤变(89例)、胃癌(33例)五组,统计分析不同毒素分型的Hp感购买Adezmapimod染与患者年龄、不同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型的关系。结果 各组Hp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胃癌组、上皮内瘤变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非萎缩性胃炎组,各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081例患者中共检出Ⅰ型Hp 653例,Ⅱ型Hp 324例,各组HpⅠ型阳性率高于Ⅱ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HpⅠ型阳性率、Ⅱ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细胞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随着年龄增长(≥50岁),Ure抗体呈明显上升趋势;Ⅰ型Hp阳性653例患者中,以CagA+VacA抗体(60.0%)为主,高于CagA抗体(36.2%)及VacA抗体(3.6%)systems geneti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型Hp阳性324例患者中,各组UreB抗体阳性率(64.8%)高于本组UreA+UreB抗体阳性率(30.5%)以及UreA抗体阳性率(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胃部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Ⅰ型Hp高毒力菌株为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株,但Ⅱ型Hp菌株感染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