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ow level viremia, LLV)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血清HBV DNA检测阴性(HBV DNA<500 IU/ml),且行高敏HBV DNA检测(检测下限为HBV DNA<10 IU/ml)的抗病毒治疗≥48周的CHB患者,分为LLV组(10~499 IU/ml)及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 Imidazole ketone erastin作用CVR)组(<10 IU/ml+检测不出),分析LLV组的临床特征,找出相关血清学指标对高敏HBV DNA阳性的最佳预测值;收集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分析发生LLV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immune cytolytic activityC曲线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对LLV的预测价值。结果 一线药物抗病毒治疗≥48周及以上的患者中,LLV患者占比为43.1%。LLV组患者的HBeAg阳性比例、ALT、GGT均高于CVR组,A/G、PAB较CVR组低(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ALT预测高敏检测阳性的最佳截断值为24.5 U/L。在非肝硬化患者中,LLV患者处于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比例较CVR患者高(P<0.05)。基线HBeAg阳性、高基线HBV DNA水平寻找更多、使用二线药物抗病毒治疗是LLV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三者联合基线存在肝硬化构建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05。结论 ALT预测高敏HBV DNA阳性(检测下限为HBV DNA<10 IU/ml)的最佳截断值为24.5 U/L,可在无法开展高敏检测的地区予以使用;使用二线药物、高基线HBV DNA水平、基线HBeAg阳性是LLV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三者联合基线存在肝硬化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LLV的发生,但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观察需结合其他相关指标。

彝族药物资源数据库构建及削弄傲分子鉴定研究

彝医药学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医药学,由彝族人民世代相传,它包含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由于受自然、历史以及历代彝医药本草文献记载不详的影响,有关彝药资源数量,各种文献记载不全。长期以来彝药资源处于数据信息分散、查找不便的境况,导致彝药品种的混乱和基原不清,“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地方习用品或代用品”等现象普遍,成为彝药资源研究的瓶颈。此外,随着彝药市场的拓展,原料药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导致彝药材掺假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鉴于此,本文对彝药开展了系统整理研究,并基于LAMJ架构,构建彝族药物资源信息数据库;同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Excel的分类汇总和筛选等功能分析彝药材的类别组成,科属分布、地理分布、生活型特征、药用部位、主治疾病和使用方法,并评价其濒危、中国特有和质量标准状况;此外,以叶绿体基因组作为超级条形码探讨了其在彝药材“削弄傲”及其常见混伪品鉴定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彝族药物资源信息数据库的构建MLN8237使用方法本研究对彝医药文献进行了整理,引用专著34本,期刊文献116篇,共获得有效彝族药物数据6566条。采用专业数据库对上述数据的物种拉丁名进行查询验证,以物种接受名(Accept name)作为唯一字段,进行同异名处理,结果表明彝医药学记载使用的药物共有1708种。对上述彝族药物的植/动/矿物名、彝文音译、科、药材名、部位、拉丁名、功能主治、文献来源、标准收载等进行修订,编制了彝族药物资源信息数据集。同时,完成了彝族药物资源信息数据库的构建,将彝药资源数据信息存储在其中,可通selleckchem Belumosudil过(http://mzy.sy-my.net/bio Nationdrug.html?drugtype=4)免费访问,实现了彝药资源数据的共享。2.彝药资源品种整理及分析2.1彝医学使用的药材物种丰富,目前已记载的使用的彝族药物共有1708种,其中植物药1492种,分属于188科,742属;动物药200种,分属于95科159属;矿物药16种。从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彝族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亚热带,温带地区。有297种药用植物为我国特bioethical issues有分布,其中有83种在国内仅云南有分布记载。有142种植物被列入各种名录保护,其中被列入濒危较多的科有兰科、伞形科、豆科和藜芦科等。在彝族动物药中,被各名录列入保护的动物种数有50种。结果表明,彝药在其品种来源和组成…

USP46通过PI3K/AKT/mTOR信号降低结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奥沙利铂耐药性是晚期结肠癌治疗的主要挑战;其中抗凋亡细胞增强和癌细胞中药物积累的抑制都有助于奥沙利铂耐药性的发展。因此,探讨提高结肠癌奥沙利铂化疗敏感度的方法,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对于研发有效的结肠癌治疗手段和生物标记意义重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46是泛素特异性蛋白酶家族的重要成员,泛素特异性蛋白酶家族是最大的去泛素酶亚家族,其表达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失调。近年来RNA Standards,研究发现USP46的表达与顺铂的化疗耐药相关。然而,USP46在结肠癌中对奥沙利铂化疗耐药进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和潜在机制尚未阐明。研究目的:该研究计划首先证明USP4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患者预后相关性,然后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抑制USP46会影响结肠癌的生物学功能及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最后初步探讨了USP46在结肠癌细胞中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本研究结果将证明USP46可能是基于奥沙利铂的化疗的有希望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研究方法:首先UALCAN在线工具分析USP46基因在结肠癌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USP46在结肠癌和配对癌旁组织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USP46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然后,通过CCK-8活力实验、EdU增殖实验、创口愈合实验和流式细胞凋亡实验分析抑制USP46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和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进一步使用裸鼠皮下荷瘤实验论证购买Crizotinib。最终通过TCGA数据可进行GSEA富集分析,CCK-8细胞活力和Western Blot实验探讨USP46影响结肠癌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结果:通过UALCAN在线数据库分析的结果表明,与配对的癌旁组织相比,USP46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显示USP46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更高,q RT-RCR和Western Blot的研究结果也显示USP46的m RNA和蛋白质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且高表达的患者与预后不良有关。此外,体外实验表明,敲低USP46表达将促进结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治疗的敏感性、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体内实验也显示稳定敲低USP46表达水平,会使瘤体生长受到抑制进而促进奥沙利PLX5622试剂铂的疗效。随后通过TCGA数据库GSEA富集分析提示,在结肠癌中USP46基因与PI3K/AKT/mTOR通路呈正相关。进一…

加减乌梅丸对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多发于老年人群,与此同时,伴随人们生活GSI-IX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环境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诱使了大肠癌的产生,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ABT-199溶解度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古今文献资料及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发现加减乌梅丸功效颇多。如《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言:“治久痢诸药不瘥数十年者,消谷下气,补虚方,乌梅丸。”加减乌梅丸除了对久痢Cell Biology Services、久泄、腹痛、蛔虫等疾病有治疗作用外,对结直肠癌也具有抑制肿瘤转移、降低复发率及减少不良反应等作用,并发现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 STAT6)、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 p65)、凋亡相关因子(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Fas)蛋白、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Ligand, FasL)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蛋白、氨基酸末端激酶/Wnt(Jun N-terminal kinase, JNK/ Wingless /Integrated, Wnt)通路、白介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等因素有关。本文总结了加减乌梅丸对结直肠癌治疗的中医理论基础、临床治疗作用,实验研究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加减乌梅丸有关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联合接种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是流行性感冒(流感)和肺炎链球菌性疾病(pneumococcal disease,PD)的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influenza vaccine,InfV)和Rapamycin核磁肺炎链球菌疫苗(pneumococcal vaccine,PV)可有效保护老年人免于流感和PD感染或减轻相关症状,减少死亡。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老年人联合接种InfV和PV在肺炎发病率、流感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等方面要优于单独接种。本文从老年人联合接种InfV和PV的必要性、安全性、免疫原性、接种效果以及成本效益等方面阐述老年人联合接种的可行性并进一hip infection步提出接种建议,为优化我国老年人InfV和PV的接种策略提供参考。InfV和PV在我国仍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我国老年人2种疫苗接种率均处于较低水平。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大流行仍在持PI3K/Akt/mTOR抑制剂续,老年人COVID-19病例中合并感染流感病毒和/或肺炎链球菌将进一步加重疾病负担或死亡风险,联合接种InfV和PV为提高老年人疫苗依从性和接种率的有效策略。

误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肺结核的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病初曾误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和肺结核的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以咳嗽、胸闷、喘息、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和双肺呼吸音增粗、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为主要表现。3例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升高;13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1例CGW-572016体内反应蛋白升高;2例D-二聚体升高。胸部X线检查示购买Empagliflozin肺纹理增粗且模糊,呈网织条索状,有大小不等斑片状影等。于乡镇卫生院误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10例,肺结核6例。误诊时间10~23 d。入我院后结合临床表现、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胸部CT检查及相关诊疗指南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予阿奇霉素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16例皆未复发。结论 成人肺炎支原体chronic otitis media肺炎易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其警惕性,遇及类似本文患者应考虑到该病可能,及时行血清冷凝集试验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医技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早明确诊断并治疗。

生酮饮食治疗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PICU病儿短期疗效探讨

目的:分析生酮饮食(KD)在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SRSE)病儿中应用的有效性、耐受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SRSE应用生酮饮食治疗病儿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量)、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KD方案(方案的比例及组成)、能量供给(起始能量供给和能量供给目标)等,对生酮饮食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相关副作用Immune enhancement进行总结。结果:符合SRSE诊断标准并接受生酮饮食且符合纳入标准者病儿20例,其中男孩11例,年龄2岁2月至13岁1月,平均(85.8±31.6)月。生酮饮食前应用抗癫痫药物4~6种。本组20例SRSE病儿中存活18例,存活率为90.0%,观察终点时有效率为60.0%。KD治疗的副作用有胃肠耐受不良发生2例(10.0%)、肾结石1例(5.0%)和严重高脂血症1例(5.0%)等。本研究中观察终点时的血脂水平基本回落到KD前水平,与KD启动前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KD参与治疗SRSE病儿中,抽搐缓解率达到60.0%,临床耐受性良好。SRSE病儿若无KD实施的Adavosertib分子式禁忌症可尽早diABZI STING agonist启动KD。

真实世界遗传学高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观察标准化疗诱导的预后不良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首个疗程使用标准方案化疗的预后不良组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预后不良组AML患者中位年龄为37(18~67)岁,其中男性占61.2%。ABT-199供应商复杂核型(30.0%)、+8(20.0%)、单体核型(18.9%)是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FLT3-ITD(34.1%)、ASXL1(20.5%)、RUNX1(15.9%)、DNMT3A(15.9%)、TET2(15.9%)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其首疗程完全缓解率为37.8%。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 OS)和中位无事件生存期(median event-free survival,mEFS)分别是17个月和6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median relapse-free survival, mRFS)为12个月。移植方面,有55例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16个月,m OS尚未达到,显著高于未移植组的9个月(P<0.001)。移植后1年及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是22.7%及31.8%,1年的非复发死亡率为15.8%。此外,对于34例首个疗程诱导后评估为未缓解的患者,不同immune parameters方案的治疗效果比较显示:CAG±去甲基化药物方案相较于标准“3+7”方案具有更高的再诱导完全缓解率(77.8%vs. 23.1%;P=0.027)。结论:预后不良组AML患者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生存期短。对于首疗程诱导化疗selleckchem Canagliflozin效果较差的预后不良组AML,CAG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是一种可考虑的再诱导方案。

100例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相关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5岁以上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相关社区获得性肺炎检出率及其耐药性。方法 研究选取三明市第二医院2017年12月—2022年12月临床收治5岁以上流感嗜血杆菌相关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00例为寻找更多本次研究对象,对100例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相关社区获得性肺tumour biomarkers炎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等占比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相关社区获得性肺炎耐药性情况进行探究分析。结果 100例患儿中,男性占比52.00%,女性占比48.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季节占比中,春季占比最高,为31.00%,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7;P<0.05);不同年龄段中,6~8岁患儿占比最高,为41.00%,组间差异有统计获悉更多学意义(X2=6.963;P<0.05);100株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分析中,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为81.00%,耐药率排名第二为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三为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79.00%、76.00%;流感嗜血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为2.00%。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相关社区获得性肺炎春季占比最高,且6~8岁患儿占比高,临床在对流感嗜血杆菌相关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应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用药,合理分配临床医疗资源。

血浆RNF180基因甲基化与胃癌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血浆环指蛋白180 (ring finger protein 180, RNF180)甲基化与胃癌及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查找关于血浆RNF180甲基化与胃癌及其C59半抑制浓度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设定检索时限为从建库到2021年6月。采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个研究,共1 104例患者,其中胃癌组551例,正常胃组织组5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血浆RNF180甲基化在胃癌组与正常胃组织组[OR=5.04,95%CI(3.65,6.97),P<0.000 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浆RNF180甲基化在胃癌分化组与未分化组[OR=0.15,95%CI(0.07,0.33),P<0.000 01]、伴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OR=3.47,95%CI(2.22,5.40),P<0.000 01]、有远处转移组与无远处转移组[OR=5.78,95%CI(2.27,14.71),P<0Galunisertib.000 2]、TNM临床分期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OR=0.25,95%CI(0.16,0.39),P<0.000 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男组与女组[OR=0.79,95%CI(0.53,1.15),P=0.22]和≤60岁组与>60岁组[OR=0.84,95%CI(0.49,1.44),P=0.5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RNF180基因甲基化与胃癌有显著相关性。因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Pathologic complete remission制约,以上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