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老年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根治术后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行胸腔镜根治术的203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统计分析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其Fasciotomy wound infections患者术后发生HAP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老年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根治术后发生HAP 33例,感染率16.26%。从33例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9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7株,构成比62.64%,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33株,构成比57.89%,铜绿假单胞菌13株,构成比22.81%,鲍曼氏不动杆菌9株,构成比15.79%,大肠埃希菌2株,构成比3.51%;革兰阳性菌25株,构成比27.47%,主要有肺炎链球菌13株,构成比5selleck化学2.00%,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构成比32.00%,粪肠球菌4株,构获悉更多成比16.00%;真菌9株,构成比9.89%,主要有白假丝酵母菌7株,构成比77.78%,其他真菌2株,构成比22.22%。单因素分析结果得出,性别、切口明显疼痛、病理类型、术中出血量、病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与老年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根治术后发生HAP无关(P>0.05);侵入性操作、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后胸腔引流时间≥7 d、血清白蛋白≤30 g/L、白细胞≤1.5×10~9/L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老年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根治术后发生HAP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侵入性操作、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未使用抗菌药物、血清白蛋白≤30 g/L、白细胞≤1.5×10~9/L、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术后胸腔引流时间≥7 d均是影响老年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根治术后肺部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其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侵入性操作、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未使用抗菌药物、血清白蛋白≤30 g/L、白细胞≤1.5×10~9/L、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术后胸腔引流时间≥7 d均是影响老年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根治术后合并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Author: admin
流感病毒肺炎住院儿童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以加深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0例流感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流感病毒肺炎严重程度将纳入的患儿分为轻症流感病毒肺炎患儿和重症流感病毒肺炎患儿,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将纳入的患儿分为MP组与无MP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将纳入的患儿selleck化学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儿年龄(2.96±2.23)岁,冬春季节发病55例(91.7%);发热为首发症状者41例(68.3%),咳嗽56例(93.3%),喘息5例(8.3%),气促、呼吸困难5例(8.3%);胸部X线片提示58例(96.7%)出现斑片状影,46例(76.7%)为双侧病变。重症流感病毒肺炎16例(26.7%),轻症流感病毒肺炎44例(73.3%),重症流感病毒肺炎患儿中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及细菌检出率均高于轻症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MP感染患儿13例(MP组),既无MP也无细菌感染42例(无MP组);MP组患儿的年龄、年龄>AG-221浓度3岁患儿所占比例及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比例均高于无M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菌感染患儿6例(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患儿54例(非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年龄更小,年龄≤1岁比例更高,住院天数更长,重症流感病毒肺炎比例更高,白细胞升高比例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仅5例(8.3%)在出现流行性感冒症状48h内使用奥司他韦。结direct to consumer genetic testing论 儿童流感病毒肺炎多发于冬春季、6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部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双肺斑片状影。3岁以上注意混合MP感染、1岁内警惕混合细菌感染(尤其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反应蛋白升高、混合细菌感染可能是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流行性感冒发病48h内抗病毒治疗对预防肺炎尤为重要。
脾相关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脾相关酪氨酸激酶(SYK)、蛋白激酶B(AKT)、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90例患者的胃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其中癌旁正常组织30例,萎缩性胃炎组织30例,此网站胃癌组织30例。另收集胃癌组织、萎flow-mediated dilation缩性胃炎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存档蜡块各30例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SYK、AKT、EIF4E、CDK4表达情况。分析萎缩性胃炎组织与胃癌组织中SYK、AKT、EIF4E、CDK4的相关性。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中SYK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萎缩性胃炎组织中SYK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AKT、EIF4E、CDK4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萎缩性胃炎组织,萎缩性胃炎组织中AKT、EIF4E、CDK4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胃癌组织,MK-1775体内实验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和萎缩性胃炎组织中SYK与AKT、EIF4E、CDK4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AKT、EIF4E、CDK4三者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SYK、AKT、EIF4E、CDK4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其可能的机制与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SYK、AKT、EIF4E、CDK4有希望成为胃癌诊断和防治的靶标,检测SYK、AKT、EIF4E、CDK4对胃癌诊断、早期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结直肠癌切除术病人嗜神经侵袭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切除术病人嗜神经侵袭(PNI)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我院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病人200例,根据是否发生PNI分为PNI组和无PNI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等,记录所有病人术后总生存时间(OS)以评估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特征病人预后。采用Cox回归分析结直肠癌病人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病人中,39例出现PNI为PNI组,其余161例为无PNI组;PNAutoimmune recurrenceI组肿瘤直径较非PNI组大,T分期T3~T4比例高、转移淋巴结比例高、术后辅助治疗比例较非PNI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病理分期T3~T4病人3年总生存期显著低于病理分期T1~T2期者(Log-rankχ~2=3.936,P=0.047);PNI阳性者3年生存率低于PNI阴性者(Log-rankχ~2=10.629,P<0.001);术后辅助治疗3年生存率显Wnt-C59采购著高于术后未辅助治疗者(Log-rankχ~2=8.362,P=0.003);术后辅助治疗中,PNI阳性者3年生存率高于PNI阴性者(Log-rankχ~2=28.824,P<0.001);术后未辅助治疗中,PNI阴性者3年总生存期显著高Mirdametinib研究购买于PNI阳性者(Log-rankχ~2=6.509,P=0.01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3~T4期(HR=3.228,95%CI 1.813~5.747)、转移淋巴结比例高(HR=3.304,95%CI 1.996~5.469)、肿瘤直径大(HR=2.571,95%CI 1.161~5.694)、PNI阳性(HR=2.792,95%CI 1.669~4.669)是结直肠癌切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切除术病人存在PNI现象,且PNI与预后有关。
BNP、PCT水平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入院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的21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心衰患者资料,以30 d内死亡或出院为终点事件,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清BNP、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epatic T lymphocytes, CRP)等生化指标;评估并记录所有患者入院时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评分以及心脏超声结果。结果 与治愈组比较,死亡组LVEF显著降低(P<0.05);PSI评分、LVEDD、LVselleck NMRESD则明显增高(P<0.05)。尽管治愈组血清BNP、PCT及CR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PSI评分以及CRP水平可以作为评判老年CAP合并HF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而不是BNP、PCT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治愈组PSI评分、CRP与死亡组存在差异(P<0.05),BNPselleck合成、PCT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通过检测入院时血清BNP、PCT水平,未能发现这两种生物标记物对于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具有明显的价值。
禽流感病毒N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为获得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N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0a-NP转化BL21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BalbBafilomycin A1研究购买/c雌性小鼠,并按常规方法制备杂交瘤细胞。Compound 3使用方法通过ELISA方法、Western-blot方法进行筛选,获得3株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A6、2H12、5F7,并进行了培养特性、分泌抗体活性、分泌抗体亚类的鉴定。结果显示:3株细胞株连续传10代均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亚型均为IgG2b,轻链类型均为Kappa。制备并纯化了以上3株单克隆抗体,浓度分别为2.9、2.5、2.8 mg/mL,纯度不低于90%。West-blot检测,单抗与H7血凝抑制试验抗原、H5血凝抑制试验抗原、H9N2病毒能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单抗具有广谱性,且与IBDV、REV、hepatic abscessIBV、MDV、ALV、AE、ILT、NDV、EDSV等均无特异性条带出现,说明特异性良好。本研究制备的3株针对禽流感NP蛋白的单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保守性和广谱性,为下一步开展AIV诊断试剂如IFA检测试剂盒、ELISA检测试剂盒等的研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圆斑蝰蛇咬伤伴急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与灌注的护理研究
目的 研究圆斑蝰蛇咬伤伴急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与灌流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7月收治的被圆斑蝰蛇咬伤且伴有急性肾衰竭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实行血液透析治疗,医护人员需认Telemedicine education真做好手Captisol浓度术前中后期的观察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的护理方法上还实行了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圆斑蝰蛇咬伤伴有及伴有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与灌流后,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再加上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大大提高治愈效果。
去脂软肝方对NASH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去脂软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防治作用及对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去脂软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6只。正常SB203580价格组用普通饲料饲养,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14周复制NASH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LDL-C、HDL-C含量,GPO-PAP法检测肝脏TC、TG含量,HE染色及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二步法分别检测NLRP3、Caspase-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肝脏中IL-1β、IL-18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去脂软肝方干预后大鼠肝组织的脂质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中、Nirogacestat试剂高剂量组血清ALT、AST、TC、TG、LDL-C及肝脏TC、T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P<0.05),各剂量组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NLRP3、Caspase-1 mRNA及蛋白bio-based plasticizer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P<0.05),中、高剂量组肝脏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去脂软肝方可下调NASH模型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继发或伴发第二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selleckchem骨髓瘤(MM)患者继发或伴发第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PEG300采购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检索出继发或伴发第二肿瘤的患者,评估其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结果:共纳入1 935例初诊MM患者,中位年龄为62(18-94)岁,其中≥2次住院者共计1 049人。继发或伴发第二肿瘤者11例,发病率为1.05%,其中血液系统肿瘤3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实体肿瘤8例(肺腺癌2例,子宫内膜癌、食管鳞癌、原发性肝癌、膀胱癌、宫颈鳞癌、脑膜瘤各1例),中位发病年龄57岁,恶性肿瘤诊断与MM诊断间隔中位时间为39.4个月。原发或继发浆细胞白血病7例,发病率0.67%,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与随机对照组相比,继发或伴发第二肿瘤组β_2-微球蛋白水平较低(P=0.028)、ISS分期处于I/II期者较多(P=0.029)。11例继发或伴发第二肿瘤患者中存活1例,死亡10例,中位生存期40个月。MM患者继发第二肿瘤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7个月。7例原发或继发浆细胞白血病患者均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MM继发或Bio-cleanable nano-systems伴发第二肿瘤患者较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长(P=0.027)。结论:MM患者继发或伴发第二肿瘤发生率为1.05%,继发第二肿瘤后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但较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
Galectin-1-GRP78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的机制研究
根据GLOBOCAN最新统计,全球每年新发胃癌已高达100万例,其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第5位、病死率第4位[1]。近年来,随着内镜筛查的开Raf抑制剂展,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逐渐提高,且治愈率也大幅提EPZ-6438试剂高[2]。然而,一部分患者一经确诊已是进展期失去手术机会,也有部分患者死于胃癌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3]。目前,对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仍然不清晰,因此,寻找胃癌进展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和靶点,对胃癌的诊治和提高患者生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是凝集素家族重要的成员之一,由LGALS-1基因进行编码[4]。Galectin-1蛋白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包括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免疫细胞等[5]。文献报道Galectin-1可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细胞生长、凋亡、前信使核糖核酸剪接、细胞和细胞-基质粘附、细胞极性、信号转导和先天/适应性免疫等[6]。研究显示Galectin-1参与多种肿瘤侵袭转移、肿瘤免疫逃逸等过程,其异常过表达与低生存率有关[7]。本团队前期在小样本量胃癌组织研究中发现Galectin-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但未对Galectin-1促进胃癌进展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对Galectin-1开展深入研究可能为胃癌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器,参与调节新生蛋白质的折叠和修饰、钙储存以及排毒等生物学过程[8]。不利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如缺氧、营养缺乏、药物毒性、细胞外酸性pH和遗传突变,导致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ER管腔累积,并触发细胞内质网应激(ER stress,ERS)以重建细胞内稳态以促进细胞存活[9]。ERS时,可触发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旨在恢复体内蛋白质稳态[10]。为了保持高度增殖状态,肿瘤细胞消耗大量物质,而这些细胞经常进行有氧糖酵解以支持恶性扩张并形成独特的癌症微环境CBT-p informed skills[11,12]。然而,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启动ERS来适应这种恶劣的微环境[13]。GRP78是ERS的中心分子,研究显示GRP78在多种人类癌症中过表达,并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生长[14-16]。因此,GRP78被认为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肿瘤靶点。然而,Galectin-1在不同肿瘤中发挥不同的功能,由于Galectin-1在癌症中发挥的作用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