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配伍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法配伍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21年12月之前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益气活血法配伍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Breast surgical oncology发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借助Cochrane和改良后的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运用RevMan 5.3、Stata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1 412例患者。益气活血法配伍联合术后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可显著提高临IACS-010759分子量床总有效率(OR=3.60,95%CI为2.14~6.04,P<0.000 01)、心绞痛疗效(OR=4.25,95%CI为2.79~6.45,P<0.000 01)、中医证候疗效(OR=4.38,95%CI为2.97~6.45,P<0.000 01)、心电图疗效(OR=2.47,95%CI为1.56~3.90,P=0.000 1),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MD=-0.39,95%CI为-0.75~-0.02,P=0.04),降低总胆固醇(MD=-0.35,95%CI为-0.55~-0.15,P=0.000 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37,95%CI为-0.53~-0.21,P<0.000 01)、超敏C反应蛋白(MD=-1.41,95%CI为-2.05~-0.76,P<0.000Adavosertib核磁 1)、左室射血分数(OR=1.47,95%CI为0.54~2.40,P=0.002),但而对中医证候积分(MD=-2.43,95%CI为-5.83~0.96,P=0.16)和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MD=-0.44,95%CI为-1.18~0.30,P=0.24)水平的改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活血法配伍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大鼠切口疝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对腹壁肌肉病理变化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切口疝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后腹壁肌肉的病理变化情况及术后血清中VEGF、Ang-1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切口疝模型组(n=8)、无疝植入补片组(术后1周组(n=8)、术后4周组(n=8)、术后8周组(n=8)、术后12周组(n=8))、有疝补片修补组(术后1周组(n=8)、术后4周组(n=8)、术后8周组(n=8)、术后12周组(n=8)),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取大鼠腹壁肌肉标本及血液标本,切口疝模型组进行切口疝造模,于2周后取腹壁肌肉标本及血液标本,无疝植入补片组分离肌肉,将聚丙烯补片植入腹膜前间隙,而有疝补片修补组先行切口疝造模,造模成功后将聚丙烯补片植入腹膜前间隙,均取补片置入术后1、4、8、12周的腹壁肌肉标本及血液标本,观察腹壁肌肉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情况,测量血清中VEGF、Ang-1的表达情况。结果(1)炎细胞浸润程度:切口疝模型组、无疝植入补片组与对照组相比,炎细胞浸润程度均增高;有疝补片修补组术后1周组与切口疝模型组相比,炎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增高,而有疝补片修补组术后4、8、12周组与切口疝模型组相比,炎细胞Y-27632抑制剂浸润程度无明显差异;有疝补片修补组组内两两进行比较,术后4、8、12周炎细胞浸润程度无明显差异,而与有疝补片修补术后1周组相比,炎细胞浸润程度均显著降低;无疝植入补片组组内两两进行比较,术后1周组炎细胞浸润程度较术后4、8、12周组均增高,术后4周组炎细胞浸润程度较术后12周组增高,而术后8周组较12周组炎细胞浸润程度无显著差异;无疝植入补片组与有疝补片修补组各时间段对比,炎细胞浸润程度无显著差异。(2)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切口疝模型组、无疝补片植入组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增高;有疝补片修补组术后1、4周组与切口疝模型组相比,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增高,而有疝补片修补组术后8、12周组与切口疝模型组相比,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无明显差异;有疝补片修补组组内两两进行比较,术后8、12周组比术后1、4周组减轻;无疝植入补片组组内两两进行比较,术后1周组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较术后8、12周组增高,而术后4、8、12周组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无显著差异;无疝植入补片组与有疝补片修补组各时间段对比,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无显著差异。(3)血Pevonedistat清中VEGF、Ang-1表达情况:切口疝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Ang-1浓度升高,VEGF浓度无明显差异;有疝补片修补组术后1、4、8、12周组的VEGF及Ang-1浓度与切口疝模型组无明显差异;无疝植入补片组术后1、4、8、12周组与对照组相比,VEGF及Ang-1浓度无显著差异;有疝补片修补组与无疝植入补片组各个时间段对比,无疝植入补片组术后12周组比有疝补片修补组术后12周组Ang-1水平降低,其余各时间段VEGF及Ang-1浓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1)创伤和补片异物的存在均可能造成腹壁肌肉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的病理改变,这些病理改变在术后1周时最重,此后有所减轻并可持续存在数月之久,可能与临床上出现的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后补片置入区域活动时疼痛有关。(2medium- to long-term follow-up)创伤的存在可能引起Ang-1的增高,而未引起VEGF的明显变化,疝及补片异物的存在对血清中VEGF及Ang-1浓度影响不大。

疼痛-抑郁症共病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疼痛和抑郁症均是临床常见疾病,二者常相互伴随。并且,疼痛-抑郁症共病患者较单一疾病患者预后更差、治疗费用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疼痛-抑郁症共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一种无辐射、非侵入性的功能成像技术,可通过探测脑组织血氧饱和水平反映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而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和神经精神病学的研究中。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fMRI在疼痛-抑郁症共病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神经可塑性变化及炎症因子学说可能是导致疼痛和抑郁共病的重要原因,疼痛-抑selleck化学郁症共病导致前额叶皮层、顶叶皮层、杏仁核、前扣带皮层等脑区以及它们构建的神CCRG 81045使用方法经回路、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二者共病的神经影像学基础。本文对fMRI在疼痛-抑郁症共病urinary metabolite biomarkers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为进一步揭示疼痛-抑郁症共病的中枢机制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2010—2020年全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全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共报告农Hepatoblastoma (HB)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421起,发病31 078例,死亡64例,分别占总数的3.94%INCB018424体内实验剂量(1 421/36 037)、11.33%(31 078/274 304)和4.35%(64/1 472),病死率为0.21%,平均每起事件发病22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事件数前5位的省份为云南、江苏、湖南、四川、安徽,共报告728起,占51.23%(728/1 421);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季度;致病因子方面,引起事件数、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等致病微生物,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甲醇,其PLX5622 MW次是含乌头碱类植物、毒蕈毒素(毒蘑菇)和有毒野生蜂蜜。肉类食品(畜肉、禽肉)和甲壳类、软体类、鱼等水产品为主要原因食品。结论 针对我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地区、高发季节、主要致病因子和原因食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有效防控我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

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CT引导下开展钻孔引流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CT引导下开展钻孔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纳入时间为2年半(2018年6月~2020年12月),共纳入此期间在本院接受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Phage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的患者33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7例,分别给予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CT引导下开展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颅内血肿残余量、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无显著差异,VX-661配制P>0.05。结论: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CT引导下开展钻孔引流术属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理Crizotinib纯度想治疗方法。

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共病非自杀性自伤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和Surgical lung biopsy分析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共病非自杀性自伤(NSSI)患者接受阿立哌唑与碳酸锂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共病NSSI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8)采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n=38)应用阿立哌唑与碳酸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杨氏躁狂量表(YMRS获悉更多)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评分及NSSI行为发生情况、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YMRS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行动Fer-1冲动性、认知冲动性、非计划冲动性评分及总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NSSI行为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共病NSSI患者接受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有效控制其冲动性及NSSI行为,而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脑炎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脑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征和可能的病因。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9年10月到2022年3月收治的12例脑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数据并检索学习相关文献,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 12例患者中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58.33%)、头痛(25.00%)、肢体无力(33.33%)、精神行为异常(16.67%)、意识障碍(66.67%)。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100.00%)、腹痛(41.67%)。其中8Superior tibiofibular joint例红细胞降低(66.67%),8例血红蛋白降低(66.67%),12例红细胞比容降低(100.00%)selleck化学。1例接受血浆置换、丙球及激素冲击治疗,11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禁食、灌肠、促Regorafenib体内实验剂量进肠蠕动治疗。11例预后较好,1例死亡。结论 脑炎合并肠梗阻患者有明显的肢体活动障碍以及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临床医生应关注脑炎患者肢体活动状况,及时改善贫血,另外应关注患者排便情况,必要时行腹部立位片或腹部CT检查,及时处理。非胃肠道原因出现的肠梗阻症状,也应考虑脑炎可能。

未用药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未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现状,探索影响代谢综合征产生的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样本取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步,试验对象为未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终共有55名患者纳入分析。使用贝克曼库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680测定患者血脂、尿酸及空腹血糖,使用测量仪器测量患者身体质量指数及腰围。采用中文版杨氏躁狂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躁狂症状、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进行评估。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在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空腹血糖之间的差异。同时,将患者分别按年龄、性别、总病程长短、本次病程长短、有无自伤行为进行分组,并对不同组患者间进行比较;上述数据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群相比,未Biochemical alteration用药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概率升高,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t=4.478,P<0.05)、腰围(t=9.583,P<0.05)、甘油三酯(t=3.629,P<0.05)、总胆固醇(t=4.773,P<0.05)和尿酸(t=4.519,P<0.05)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易出现尿酸(x~2=8.185,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x~2=7.396,P<0.05)的异常。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与其甘油三酯值呈正相关(r=0.337,P<0.05);杨氏躁狂量表得分与其身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r=-0.308,P<0.05),杨氏躁狂量表得分与其尿酸值呈负相关(r=-0.285,P<0.05);汉密尔顿焦虑得分与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呈负相关(r=-0.272,P<0.05),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其焦虑症状程度存在相关性(OR值=0.422,95%CI:-1.686,-0.42,P<0.05)。结论和同年龄健康人群相比,未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易出现身体Docetaxel浓度质量指数、腰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的异常,更易患代谢综合征,且这种易感性与药物治疗无关。男性患者更易出现尿酸异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总病程BLZ945短的患者更易出现甘油三酯异常。表现为躁狂症状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和尿酸的水平更低,表现为抑郁症状的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更高,表现为焦虑症状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低,且随着焦虑症状的加重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随之降低。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血脂、血液流变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心绞痛疗效方面: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0%(43/50),对照组为72.0%(36/5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SAQ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SAQ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对SAQ量表各项评分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Flow Antibodies(3)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血脂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STM2457小鼠<0.05),且治疗组对TC、TG、LDL-C水平的降低作用和对HDL-C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心功能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VF)、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充盈峰(E峰)、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充盈峰与舒张晚期充盈的充盈峰的比值(E/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的治疗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Baf-A1 NMR液流变学、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

尼可地尔对老年T2DM合并CHD患者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分析,评价尼可地尔药物Anti-human T lymphocyte immunoglobulin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86例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一科老年T2DM合并CHD患者,根据治疗药物情况,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共86例,其中参照组(n=43例)进行CHDBI 10773分子量常规治疗,研究组(n=43例)在参照组基础上加尼可地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Holter指标的变化[所有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节段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QT离散度(QT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后壁厚度(LVPEd)]与心肌酶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研究组?QTd、?SDNN、?SADNN与疗效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参照组74MK-4827试剂.42%(P<0.05);治疗后,研究组QTd、?QTd、LVPEd、LDH、CK-MB低于参照组,SDNN、SADNN、rMSSD、?SDNN、?SADNN、?SADNN、LVEF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QTd与疗效负相关,?SDNN、?SADNN、?rMSSD与疗效正相关(P<0.05)。结论 尼可地尔治疗老年T2DM合并CHD患者,具有改善临床症状,保护心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