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影响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高频次输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此类患儿临床输血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出生并输血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INCB28060细胞培养, ELBWI)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次数分为普通selleckchem Captisol组(输血次数≤3次)和高频次组(输血次数>3次),收集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住院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期间疾病发生和治疗情况及母亲一般情况,比较2组差异,通过Lasso回归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LBWI和ELBWI高频次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2例,其中普通组79例,高频次组63例。2组间出生体重、胎龄、阿氏评分1 min、阿氏评分5 min、出生时血红蛋白、住院时长、首次输血日龄、首次输血前抽血次数、累计输血量、平均输血量、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新生儿脑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筛选出7个显著变量,即胎龄、阿氏评分1 min、首次输血日龄、累计输血量、平均输血量、早产儿脑病、BPD。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首次输血日龄≥14 d(OR=0.036,95%CI 0.012~0.104,P<0.01)是VLBWI和ELBWI高频次输血的保护因素,BPD(OR=6.275,95%CI 2.101~18.742,P<0.01)是VLBWI和ELBWI高频次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回顾性研究提示首次输血日龄≥14 d是VLBWI和ELBWI高频次输血的保护因素,BPD是VLBWI和ELBWI高频次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Author: admin
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PSF)发生率高达25%~85%,持续不断的疲乏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康复Dolutegravir使用方法进程,因此亟需了解此类患者的心理体验和需求,但过去已进行的单一的质性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目的 系统评价和整合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构建PSF患者疲劳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sycINFO、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Scopes、澳大利亚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与PSF患者疲劳体验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07-05。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 共纳入Clinical toxicology10篇文献,提炼出22个主要结果,归纳为8个类别,综合为4个整合结果:对PSF的认知严重匮乏;存在错综复杂的负性身心体验;PSF的自我调适方式多样;存在多种PSF康复需求。结论 PSF患者对疲劳认知不足且存在明显负性身心体验,因此应早期识别和筛查PSF患者,强化对患者的疲劳教育并为其制订个性化疲劳管理策略,BI 10773 NMR同时应重视发挥社区和家庭在PSF患者疲劳管理中的作用,使其与医护人员一同为PSF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selleck DS-3201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该院行胃镜活检并行ESD术的23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根据活检病理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将其分为降级组、一致组、升级组,分析导致不一selleck合成致的影响因素。结果Tissue Culture ESD术后病理诊断升级率为23.3%(54/232),降级率为10.3%(24/232)。3组在性别、年龄、病灶部位、Hp感染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病灶最大径、活检次数、肉眼分型、有无溃疡、病灶数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有溃疡及肉眼分型为浅表凹陷型是ESD术后病理诊断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病灶最大径<1 cm是ESD术后病理诊断降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肉眼分型为浅表凹陷型或伴有溃疡的病灶,需警惕ESD术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可能,该类患者需积极进行内镜下治疗;而对于病灶最大径<1 cm的病灶,则需要警惕ESD术后病理诊断降级的可能,建议对该类患者进行临床密切随访和复查。
耳穴压豆联合情志调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阴性症状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情志调护点击此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ZD1839临床试验:选取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及情志调护治疗。比较community geneticsheterozygosity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阴性症状量表(SAN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SAN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AN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SQ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QL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SQL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情志调护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阴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VSD技术联合rb-bFGF、液体伤口敷料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的修复效果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rb-bFGF)、液体伤口敷料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VSD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VSD技术联合rh-bFGF、液体伤口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治PF-07321332半抑制浓度疗疗效、临床恢复情况、溃Y-27632配制疡创面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换药次数明显均对照组少,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天数明显较对照组少,肉芽组织生长进度明显较对照组快,肉芽组织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联合rb-bFGF、液体伤口敷料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较好,其可缩短临床恢复时间,加快溃疡创面恢复,减轻疼痛感,且有Postmortem biochemistry效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熄风化湿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Docetaxel NMR用中医熄风化湿方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7月—2022年4月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收治的72例腹泻型肠micromorphic media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独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熄风化湿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和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5%比对照组的75.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K-974分子式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IL-10比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为22.22%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熄风化湿方治疗,可消除炎性反应,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尽快康复。
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目的 明确绝经期女性冠心病(CAD)发病的影响因素,并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绝经期女性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同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外4个电子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和4个MG132研究购买中文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到2022年1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使用RevMan5.4软件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文献5次或以上的影响因素进行频次统计与分析,计MC3纯度算影响绝经期女性CAD发病的相关因素的综合危险度OR,将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纳入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同时使用2017年9月—2022年7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03例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体质量指数(BMI)、冠心病家族史、合并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10项因素(X_1~X_(10))是绝经期女性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绝经期女性CA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Logit(P)=-0.26+0.61X_1+0.65X_2+0.88X_3+0.7X_4+0.87X_5+1.26X_6+0.56X_7+0.2Toxicogenic fungal populations7X_8+0.94X_9+1.13X_(10),经验证该模型有一定的准确性(AUC=0.630),列线图模型准确度较高(AUC=0.732),经校准度检验及决策曲线分析后均提示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可以为临床早期筛查绝经期女性CAD发生风险提供循证依据。
Noonan综合征患儿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谱分析
目的 探讨努南综合征(NS)患儿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学特征,为疾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BH-589.html病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Wnt-C59分子式至2023年1月诊断的21例N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对伴有矮小的患儿身高进行随访。结果 21例NS患儿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确诊年龄为4.6岁(5d~14岁)。21例患儿中,其non-medical products中12例有特殊面容,11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9例伴矮身材,6例有喂养困难,3例伴骨骼系统发育异常,3例伴听力障碍,3例伴毛发稀疏,除经典表型外,部分患儿存在牙齿稀疏、脊柱侧弯、畏光、毛囊角化、癫痫、心律失常等少见表型。基因检测结果共发现7种变异基因,其中PTPN11 7例,BRAF 4例,LZTR1 3例,SOS1 3例,KRAS 2例,RAF1 1例,SHOC2 1例。其中发现1例合并频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患儿的基因为RAF1,3例伴毛发稀疏患儿中2例基因为RAF1、1例为SHOC2。3例携带LZTR1杂合变异患儿的临床表型仅表现为特殊面容、矮小。9例矮身材患儿给予rhGH治疗,平均治疗时间16.6月,平均身高由3.61s提升到-3.18s。结论 全外显子组测序有助于NS患者的早期诊断;除了NS的经典表型外,频发房性心律失常可能是RAF1突变型NS的一个新的表型谱,毛发稀疏可能是RAF1和SHOC2变异型NS的一个表型谱,LZTR1杂合变异患儿的表型轻微。NS患者短期内rhGH治疗效果尚可,尚未发现rhGH疗效与基因型的明确相关性。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麻黄类方治疗寒证的组方规律研究
目的:本研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道术结合”思路与多元融合方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项目,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归纳总结导师刘铁军教授运用麻黄类方治疗寒证的组方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并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方法:1.资料来源:本研究收集导师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使用麻黄类方治疗寒证的患者病历资料。研究范围包括麻黄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续命汤、五积散。病例要求一般资料、初诊记录、四诊信息完整,对其医案进行全面的整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2.资料收集与处理:将本研究所选取的麻黄类方病历资料中的的病名、症状、体征、舌脉、药物名称等信息进Education medical行规范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数据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数据库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3.研究方法:采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中的频次分析、数据分析模块中的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结果:对294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如下:麻黄汤64例,小青龙汤53例,麻黄附子细辛汤60例,小续命汤66例,五积散51例,数据挖掘统计得到导师运用各麻黄类方的适应证、主症、主药、合方用药及主要疾病的组方规律等,以分析总结导师临床以麻黄类方治疗寒证的辨证规律、处方特点、用药思路等。1.麻黄汤:导师运用麻黄汤主要治疗消化与呼吸系统等8类疾病,共计24种疾病;主要症状:恶寒、无汗、发热、畏寒、头痛、乏力;主要舌象:淡红、淡白、红,主要苔象:薄白、腻、黄,主要脉象:滑、浮、数;主要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白芍、大枣、生姜、防风、大黄;主要合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枳实导滞丸、当归芍药散、柴胡疏肝散;主要疾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普通感冒,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方规律:健脾益气、补益气血、清热、泻下,普通感冒组方规律: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活血行气止痛。2.小青龙汤:导师运用小青龙汤主要治疗消化与呼吸系统等6类疾病,共计25种疾病;主要症状:咳痰、恶寒、发热、乏力、无汗、畏GNE-140供应商寒、手足不温、胸闷;主要舌象:淡红、淡白、紫暗,主要苔象:白、白滑,主要脉象:滑、浮;主要药物:麻黄、桂枝、白芍、半夏、五味子、干姜、细辛、甘草;主要合方: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沉香化滞丸;主要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方规律:温阳、化痰、理气、补血,慢性支气管炎组方规律:解表散寒、敛肺止咳化痰、温阳、理气、补血。3.麻黄附子细辛汤:导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主要治疗消化与呼吸系统等7类疾病,共计23种疾病;主要症状:发热、乏力、恶寒、畏寒、手足不温、腹痛、胃胀、纳差、泄泻;主要舌象:淡白、淡红,主要苔象:薄白、苔少,主要脉象:滑、沉、浮;主要药物:麻黄、附子、细辛、甘草、党参、白芍;主要合方:辛夷散、枳实消痞丸、温脾汤;主要疾病:慢性腹泻、胃肠型感冒,慢性腹泻组方规律:温阳、健脾益气,胃肠型感冒组方规律:解表、温阳、健脾益气。4.小续命汤:导师运用小续命汤主要治疗消化与循环系统等8类疾病,共计27种疾病;主要症状:乏力、畏寒、手足不温、纳差、小便清长、胃胀、气短、胃痛;主要舌象:淡白、淡暗,主要苔象:薄白、白腻、苔少,主要脉象:沉、滑、弦;主要药物:黄芩、党参、白芍、甘草、桂枝、川芎、杏仁、防风、麻黄、生姜、附子、防己;主要合方:天王补心丹、大承气汤、龙胆泻肝汤;主要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方规律:温阳、补益气血,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方selleck LY2157299规律:温阳、补益气血。5.五积散:导师运用五积散主要治疗消化与呼吸系统等8类疾病,共计28种疾病;主要症状:发热、胃胀、恶寒、无汗、纳差、胃痛、呕吐、恶心、畏寒;主要舌象:淡白、淡红,主要苔象:白腻、白滑,主要脉象:滑,沉缓;主要药物:陈皮、川芎、苍术、肉桂、白芍、厚朴、茯苓、半夏、麻黄、甘草、枳壳、生姜、桔梗、当归、白芷;主要合方: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参苓白术散、再造散;主要疾病:胃肠型感冒、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肠型感冒组方规律:解表、温阳、祛湿、化痰、理气、活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方规律:温阳、祛湿、化痰、理气、活血。结论:1.导师以“药证-方证-辨证”为组方思维模式。首先通过恶寒、无汗、发热、畏寒、乏力等麻黄药证锁定麻黄类方,然后根据麻黄类方方证的不同从中选择合适的方剂,最后再详细辨别患者病机,以病证结合为辅助进行最终的判断。2.温阳解表,兼顾脾胃。导师运用麻黄类方治疗寒证时以温阳解表为主要组方思路,顾护脾胃贯彻治疗始终,尤其重视补脾和胃,补益气血,使气血生化有源,阳气得生发,扶正以祛邪。3.善用对药麻黄与大黄。麻黄辛温上宣肺气,大黄苦寒下通腑气,两药合用使邪气上下分消,发其郁滞,郁去而气自调。4.妙用麻黄。导师认为,麻黄味辛发散,性温通阳,有通阳散寒、发越阳气的作用。麻黄通阳散寒可治疗表寒,兼治里寒,麻黄发越阳气,鼓动心阳输送气血温煦和滋养人体血脉,从而具有鼓舞正气,抗邪外出的功效。
基于毛细管电泳平台的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应用研究
前言:通过遗传病携带者筛查,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某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特定群体中的发生。这种方法既经济又准确可靠,能够从中筛选出高危人群,并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措施来降低严重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风险。作为一个拥有较为严重的出生缺陷问题的国家,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许多单基因病会造成患儿的死亡、畸形甚至伤残的严重后果,这些疾病通常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我国人口中进行单基因遗传疾病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扩展性携带者此网站筛查(Expanded carrier screening,ECS)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但临床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鲜有针对中国人群的大样本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安徽地区的人群进行十五种单基因遗传疾病的基因变异携带者筛查,以深入了解当地人群的遗传病携带情况,并探究ECS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目的】了解中国安徽地区人群致病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常见变异,探讨在临床实施ECS的应用价值,并为构建属于中国人群的基因变异数据库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通过对2021-2022年来我院就诊的517例表型正常、无相关遗传病家族史的育龄人群进行ECS检测,采用基于毛细管电泳平台的一代测序分析技术,对与十五种疾病相关的二十一个基因中的四百一十种致病变异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携带者的配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以此来评估当地人群疾病携带的情况、基因变异的类型以及夫妇为相同致病基因携带者的频率。【结果】在517例接受ECS的育龄人群和17例接受目标基因测序的配偶中,94例被确定为至少一种疾病的携带者,总携带率为18.2%(94/517)。其中92例(97.87%,92/94)为常染色体隐性疾病携带者,1例(1.06%,1/94)为X连锁疾病携带者,1例(1.06%,1/94)为线粒体遗传疾病的携带者。在这94例携带者中,其中75例(79.79%)Biomass burning携带一种基因杂合突变,18例(19.15%)携带两种基因杂合突变,1例(1.06%)携带三种基因杂合突变。携带率最高的三种疾病分别为遗传性耳聋(6.38%,33/517)、肝豆状核变性(3.09%,16/517)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51%,13/517)。本研究共检出5对(3.57%,5/140)高风险夫妇,其中4对夫妇为同一常染色体致病基因突变的携带者,包括1对GJB2相关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携带者、1对α-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和2对苯丙酮尿症携带者,另一例育龄期女性为线粒体耳聋疾病携带者。经过遗传咨询后,其中2对(40%,2/5)携带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的高风险夫妇选择进行产前诊断,羊水验证结果均未检出指定基因范围内的致病变异。【结论】在临床实施ECS是可行且必要的,在孕前或孕早期进行遗传病携带者筛查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向受检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遗传咨询,还可以为高危家庭提供风险评估及生育指导,这样就可以有效预防单基因病的发生,从而大大减少出生缺陷的概率。此次研究不仅收集了有关中国人群Immunology & Inflammation抑制剂中每种单一疾病基因的携带率以及出现的基因变异的信息,而且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