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突发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快速确定病原体对于疾病的精准救治和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持续监测动物源性病原体可以将病原体检测窗口前移,预防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人畜共患病的流行。迅速研发抗病毒药物可预防传染病的大规模传播,降低疾病的进展和死亡风险。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目前确定潜在病原体和分子机制研究最常见的技术手段之一。本论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潜在致病的动物源性病原体进行筛查,并分析新型病毒的系统进化关系与可能的来源。在发现的多个潜在病原体中包括一株来源于穿山甲的类新冠病毒GX_P2V,课题组前期基于GX_P2V发现了广谱抗冠状病毒上市老药千金藤素,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对千金藤素抗冠状病毒的潜在机制进一步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新型貉子病毒的发现貉子携带的犬冠状病毒HBCL和HBLT的发现。近年来冠状病毒引发了多次动物疫情,并多次发生病毒外溢,包括对人类的跨物种感染,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中国河北的多个养Z-IETD-FMK IC50殖场突发貉子幼崽腹泻死亡疫情,超过10万只貉子死亡。本论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病动物样本进行病原体筛查,对样本中的病毒组组成、患病率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鉴定出两株新型犬冠状病毒(CCo V)HBCL和HBLT,它们可能在疫情暴发中发挥关键作用。两株病毒间的基因组同源性为94%,与从犬身上鉴定的致病性CCo V具有91%-95%的基因组同源性,表明两株病毒属于不同的谱Vorinostat半抑制浓度系,可能与2018年和2019年的疫情有关。重组分析揭示了两株CCo V的S和N基因高度多样化,提示其复杂的进化史。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貉子携带的多种CCo V可能导致疫情的连续暴发,并且在犬和貉子中发生跨种传播,提示我们要不断进行动物养殖场中的传染性病原体监测,以尽早发现其对动物和人类的潜在风险。貉子携带的犬诺如病毒BUCT-K1和BUCT-K4的发现。诺如病毒在人类和多种动物身上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是急性胃肠炎爆发的最常见原因,给全球造成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压力。2020年河北省两个养殖场发生了貉子腹泻疫情,本论文在2021年采集健康貉子的粪便样本,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貉子体内携带的病原体,发现其中存在两株新型诺如病毒BUCT-K1和BUCT-K4。两株病毒间的核酸同源性为98.69%,与2019年在中国成都的腹泻犬中发现的犬诺如病毒GVI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45%和90.49%。基于VP1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诺如病毒是基因型GVI的一个新成员。根据核酸同源性和Fusion biopsy地域因素,推测类似的诺如病毒可能长期存在于流浪狗体内,随后由流浪狗或其他动物将病毒携带至这两个农场。本研究首次报告了从貉子样本中发现的新型诺如病毒,这些发现拓展了动物诺如病毒的信息,对诺如病毒的潜在跨物种传播起到预警作用。(2)千金藤素抗病毒活性研究新冠疫情发生后,本课题组第一时间发现了“老药”千金藤素具有抗类新冠病毒的活性。本论文在类新冠病毒GX_P2V的细胞培养模型中,进一步分析病毒感染的细胞转录组和千金藤素抑制病毒的机制。结果表明,10μmol/L的千金藤素可有效抑制GX_P2V引起的细胞病变,病毒RNA水平比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降低12,459倍,并且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细胞上清中的活病毒产生。GX_P2V细胞培养模型的RNA-seq和COVID-19患者的单细胞RNA-seq数据表明,GX_P2V感染细胞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存在细胞应激反应,HSF1介导的热休克反应是其核心功能。千金藤素对大多数病毒干扰的基因和通路,如热休克反应、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和自噬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调节细胞应激反应和自噬有望治疗新冠感染。本论文证明了千金藤素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及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可能是治疗新冠感染的潜在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总之,本论文紧密联系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高通量筛查出新型动物源性犬冠状病毒HBCL和HBLT和犬诺如病毒BUCT-K1和BUCT-K4,对病毒的系统发育和重组分析表明新型病毒很可能由犬传播到养殖场,为致病病原体扩散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基于转录组学测序对抗新冠病毒上市老药千金藤素进行抗病毒的分子机制研究,为该药物应用于疫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具有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Author: admin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探讨
目的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VX-445体内及治疗后15、30、45、60 d,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分别为(31.57±4.89)、(21.85±4.22)、(17.48±4.53)、(15.45±4.37)、(13.51±3.87)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31.45±4.63)、(16.36±4.03)、(12.38±3.74)、(9.73±3.66)、(7.48±2.6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30、45、60 d,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5、30、45、60 d,对照组患者HAMA评分分别为(21.52±4.76)、(16.81±4.05)、(13.03±4.33)、(12.43±4.52)、(11.63±3.20)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21.27±4.84)、(12.27±3.86)、(10.46±3.68)、(8.73±3.58)、(5.64±2.71)分。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30、45、60 d,两组患者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VP-16核磁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Wnt-C59抑制剂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血糖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基本生活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水平、血糖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程度更明显,而基本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水平评分较干预前有所提升,其中研究组提升程度更明显,差异Infection and disease risk assessment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血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提升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与生活质Barasertib作用量,效果理想。
青少年期慢性应激对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甲基化及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1.研究背景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在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青少年抑郁症有复发率高,功能预后差等特点。因此,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早期生活压力(应激)可引起表观遗传的改变,是构成抑郁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特定的DNA甲基化修饰密切相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因子。BDNF对神经系统的发生发育、功能维持有重要作用,而其功能障碍则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中,BDNF启动子Ⅳ显著促进BDNF活性依赖性转录,且研究提示,BDNF启动子Ⅳ甲基化水平的变化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s)与DNA去甲基化相关酶共同维持正常的甲Smoothened Agonist分子式基化水平。DNMTs与BDNF启动子Ⅳ的甲基化及BDNF的表达密切相关。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一种 DNMT 抑制剂,可直接抑制DNA甲基化,并可在多种抑郁样动物模型中诱导快速和持续的抗抑郁作用。BDNF启动子Ⅳ区的高甲基化可以影响BDNF的转录过程,进而影响BDNF的表达。青少年期的应激是否引起BDNF启动子Ⅳ甲基化发生短期和长期的变化,这一变化在青少年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如何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BYL719说明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制作动物模型,探讨特定年龄阶段的慢性应激是否影响小鼠行为及BDNF启动子Ⅳ,DNMTs与DNA去甲基化相关酶的表达,以及是否对小鼠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和海马(Hippocampus,HIP)中BDNF的表达及神经发育产生影响。同时,使用5-AzaD是否对上述改变具有调节作用,从而阐明BDNF启动子Ⅳ的甲基化在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生中的作用,为抑郁症的早期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2.研究目的2.1.1考察CUMS对青少年期小鼠抑郁样行为、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中BDNF启动子Ⅳ的甲基化、甲基Image guided biopsy转移酶和去甲基化相关酶、BDNF表达和海马神经发生的短期及长期影响。2.1.2探讨5-AzaD对经历CUMS的青少年小鼠在成年后的抑郁样行为、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中BDNF启动子Ⅳ的甲基化、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相关酶、BDNF表达和神经发育的影响,以明确BDNF启动子Ⅳ的甲基化在抑郁症中的作用。3.材料与方法3.1 CUMS对青少年期小鼠行为、前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启动子Ⅳ甲基化和海马神经发生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3.1.1实验动物与分组60只雄性C57小鼠(21日龄)分为四组:青少年对照组(AdoC)、青少年CUMS组(AdoS)、成年对照组(AduC)和成年CUMS组(AduS)。7天的适应性喂养后对照组小鼠不给予刺激,而应激组小鼠接受21天的慢性应激。造模后,青少年组小鼠进行行为测试,测试后的第二天处死;在70天时对成年小鼠进行行为测试,在行为测试之后的第二天被处死。3.1.2实验方法(1)连续三周的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2)造模结束,依次进行行为学实验对青年和成年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估。(3)采用DNA甲基化分析检测青年和成年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启动子Ⅳ的甲基化水平。(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青年和成年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相关酶表达量。(5)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青年和成年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表达水平。(6)采用免疫荧光检测青年和成年小鼠海马神经发生。3.2青少年期CUMS和5-AzaD对成年小鼠行为、前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启动子Ⅳ甲基化及神经发育的影响。3.2.1实验动物与分组雄性C57小鼠(21日龄)54只,分为三组即:对照组(C)、CUMS组(S)和CUMS+5-AzaD组(S+A)。一周的适应后,对照组小鼠不给予CUMS刺激,CUMS组小鼠经历21天的CUMS,CUMS+5-AzaD组小鼠经历21天刺激和5-AzaD治疗。3.2.2实验方法(1)采用与3.1.2相同的方法进行CUMS造模。(2)造模结束后,采用与3.1.2相同的方法进行行为学测试与评估。(3)采用DNA甲基化分析检测成年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启动子Ⅳ的甲基化水平。(4)采用qPCR检测成年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相关酶表达水平。(5)采用WB检测成年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表达水平。(6)采用免疫荧光和高尔基染色检测成年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神经发育。4.实验结果4.1 CUMS对青少年期小鼠行为以及前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启动子Ⅳ甲基化和神经发育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CUMS导致青年和成年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害,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中BDNF启动子Ⅳ的甲基化和甲基转移酶表达增高,去甲基化相关的酶和BDNF表达减少以及海马神经发生障碍。4.2青少年期CUMS和5-AzaD对成年小鼠行为以及前额叶皮层和海马BDNF启动子Ⅳ甲基化和神经发育的影响。5-AzaD改善青少年期CUMS导致的成年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降低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中BDNF启动子Ⅳ的高甲基化水平和升高的甲基转移酶水平并且改善BDNF表达和神经发育障碍。5.结论5.1青少年期CUMS导致小鼠抑郁样行为以及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中BDNF启动子Ⅳ的甲基化、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相关酶、BDNF表达和海马神经发生产生变化,且上述改变可持续至成年期。5.2 5-AzaD通过调节甲基转移酶的水平,降低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中BDNF启动子Ⅳ的高甲基化,并且改善经历青少年期CUMS的成年小鼠的抑郁样行为、BDNF表达和神经发育。
内镜下阑尾开口炎与溃疡性结肠炎预后的关系
目的 评估阑尾开口炎(appendiCompound Cceal orifice inflammation, AOI)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确认细节二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并接受结肠镜检查的UC病例,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完全ER、住院治疗和病变近段发展的累积风险,使用Cox比例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研究完全ER(endoscopic remission, ER)累积风险的重要风险因素。结果 总共纳入202名UC患者,其中116名伴有AOI。AOI组和非AOI组的除年龄外的一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ER的累积风险在AOI组和非AOI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33)。AOI组和非AOI组之间的其他疾病结局的累积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P=0.958;病变近段发展,P=0.078)。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还显示,AOI是Autoimmune vasculopathyUC患者完全ER的重要风险因素(HR,0.465;95%CI,0.221-0.979;P=0.044)。结论AOI与UC患者较低的完全ER率显著相关。因此,建议制定更精确的治疗及随访方案以帮助伴AOI的UC患者达到完全ER。
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水平检测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儿童湿疹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检测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儿童湿疹中的应用。方法 以776例湿疹患儿为对象,统计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阳性结果,比较蒙古族、汉族、各项过敏原及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结果,Adavosertib IC50对比不同性别、年龄段患儿sIgE阳性结果。结果 776例湿疹患儿sIgE阳性发生率为25.52%,其中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占59.60%,食物性过敏原sIgE阳性占40.40%。各项过敏原中sIgE阳性构成比前五项为鸡蛋白、艾蒿、花生、牛奶、树木类[柳树/杨树/榆树]及猫毛。蒙古族sIgE阳性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蒙古族树木类(柳树/杨树/榆树)、猫毛及蟑螂sIgE阳性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而牛奶sIgE阳性发生率Whole cell biosensor低于汉族(P<0.05)。蒙古族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男性sselleck合成IgE阳性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男性鸡蛋白、猫毛sIgE阳性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1岁sIgE阳性发生率高于1~5岁、6~12岁(P<0.05),且1~5岁sIgE阳性发生率高于6~12岁(P<0.05)。结论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的湿疹患儿各项过敏原中以鸡蛋白、艾蒿、花生、牛奶、树木类(柳树/杨树/榆树)及猫毛sIgE阳性构成比较高,与汉族比,蒙古族sIgE阳性发生率较高,另男性sIgE阳性发生率较女性高,且随年龄增高,sIgE阳性发生率呈降低趋势。
改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
目的 探究改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人工晶体植入术(IOL)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寻找更多。方法 收集淇县人民医院98例(98眼)白内障患者(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按手术方案不同分成A组(n=49)、B组(n=49)。B组接受常规Phaco+IOL治疗,A组接受改良Phaco+IOL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情况、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角膜内皮计数及地形图散光、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Histone Demethylase抑制剂构域样受体蛋白3 (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6 (IL-6)、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medial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7 d、30 d视力(LogMAR值)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7 d、30 d眼压均较术前降低,ACD均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30 d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降低,A组高于B组,术后7 d、30 d A组角膜散光较术前降低,B组较术前升高,A组低于B组(P<0.05);A组术后7 d、30 d血清NLRP3炎症小体、IL-6、TGF-β、TNF-α水平低于B组(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4%(1/49)],B组为[20.41%(10/49)],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与常规Phaco+IOL治疗白内障患者相比,应用改良Phaco+IOL治疗于提升视力、减少机体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角膜内皮计数、改善角膜散光方面更具优势。
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在国内广泛开展心脏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武汉市某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0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始实验前收集两组患者Erdafitinib生产商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等),分别对两组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和传统治疗。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三个月的心脏超声结果,收集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的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并将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对比。运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心脏超声结果,提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试验组予以心脏康复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分别行心肺运动试验,发现两个时间点实验组的无氧阈摄氧量及无氧阈代谢当量都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efitinib-based PROTAC 3<0.05)。对比实验组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的心肺运动试验的结果,发现3个月后实验组的无氧阈代谢当量和无氧阈摄氧量均高于1个月后实验组的无氧阈代谢当量和无氧阈摄氧量,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出院后1个月,比较1个月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现实验组发生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治疗,相较于一般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的患者能起到抑制心肌重构和提高心室射血能力的作用。2.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治疗,可以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3.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坚持心脏康复治疗时间越长,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能力提高的效果越明显,所以应该鼓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坚持心脏康复治疗,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心脏康复运动。4.心脏康复不仅可以提升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同时还可以减少急性心肌pathological biomarkers梗死患者术后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改善术后的预后情况。
基于“营卫-督络”关系的强直性脊柱炎病机演变及治疗思路探讨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及腰骶部,与Telaglenastat分子量督脉的主要循行路径高度重合。督络是由督脉主干及支别发出的细小网状分支,具有缓运气血、末端连通、面性弥散、双向流动的运行特点,是督脉与筋脉肌肉、内在脏腑及四肢百骸联系的通路。营卫与督络之间生理功点击此处能密切关联,营卫不调则督络结构受损、功能异常,最终形成High-Throughput恶性病理循环。因此,基于“营卫-督络”关系提出AS隐匿期(早期)“卫气失常,邪痹督脉,督络失荣”,形成期“营卫不和,痰瘀阻络,督络受损”,强直期“肾亏督寒,营衰卫少,督络虚滞”的病机演变规律。治疗上,早期以干预生活方式,祛邪舒筋通阳为主,形成期应调和营卫,消痰祛瘀,通络止痛,强直期则重视补肾强督,活血散结,通补督络。
2020年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洪涝灾害公共卫生应急风险评估
目的 评估洪涝灾害后公共卫生风险。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和专家会商(风险问题咨connected medical technology询、德尔菲法和风险矩阵法)等结合的方式,对发生洪涝灾害的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果 灾害发生地区低洼地带排水不畅,垃圾多,SCH727965细胞培养极易孳生病菌和蚊蝇。自来水出厂水浑浊度及部分末梢水余氯不符合要求,但微生物指标达标。蚊密度高,蝇密度是安全阈值的1.2倍,鼠密度是安全阈值的1.6倍,发生虫媒传染病的风险较高。与洪涝灾害相关的传染病报告数较多的疾病种类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急性出血性结C59体外膜炎、流行性出血热、中暑。低风险的有新冠肺炎、急性血吸虫病、食物中毒、霍乱、流行性乙型脑炎、甲肝、伤寒副伤寒、登革热、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手足口病等。结论 固镇镇洪灾区存在中暑、皮炎、食物中毒、溺水、毒虫咬蛰伤和痢疾以及虫媒传染病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