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1.探索AC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不同特征ACS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以期针对不同心理状态下ACS患者采取相应Liver biomarkers的心理干预;2.在横断面PLX5622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将ACS患者分为人际关系非敏感组和人际关系敏感组,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随访,探究人际关系敏感与ACS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中人际关系敏感的ACS患者的提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和针对性建议。方法:本研究根据纳排标准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入住延安大BAY 73-4506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的ACS患者120例,所有入组患者在住院3天内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填写,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肺运动试验等数据,在出院1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随访,并复查常规项目及进行Borg自觉疲劳量表评分。结果:1.ACS患者一般情况本研究对象由120名ACS患者组成,其中男性75人(62.5%);≥50岁的患者有92人(76.7%);高血压病患者有52人(43.3%);糖尿病患者有22人(18.3%);疾病类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86人(71.7%)。2.AC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所选研究对象躯体化症状阳性者44人(36.7%);强迫症状阳性者96人(80.0%);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阳性者42人(26.7%);抑郁因子阳性者36人(30.0%);焦虑因子阳性者32人(26.7%);敌对因子阳性者50人(41.7%);恐怖因子阳性者10人(8.3%);偏执因子阳性者18人(15.0%);精神病性因子阳性者10人(8.3%)。不同报销方式之间比较,在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症状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ACS比较,在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症状、敌对症状、焦虑症状、偏执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高血压之间比较,敌对症状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糖尿病之间比较,在焦虑症状和敌对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人际关系敏感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在职业、文化程度、报销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敏感组ACS患者,MYO明显升高,TC显著降低(P<0.05)。出院6个月后,人际关系敏感组的NT-Pro BNP较非敏感组降幅更低(P<0.05);与敏感组住院时LVEF比较,非敏感组在出院6月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