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量CT碘值测量对胃癌患者病理类型和浆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碘值测量对胃癌患者病理类型和浆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08例。术后病理组织分型:黏液腺癌18例,中高分化腺癌54例,低分化腺癌36例。胃癌浸润深度:侵犯肌层(T2期)24例,侵PF-03084014犯浆膜下层(T3期)54例,侵犯浆膜外脂肪(T4期)30例。禁食6~8 h后采用双能量增强模式CT检查,记录动脉期和静脉期的碘浓度值、标准化碘值。结果 动脉期碘iPSC-derived hepatocyte浓度值、动脉期标准化碘值、静脉期碘浓度值、静脉期标准化碘值在不同病理分型的胃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分化腺癌、中高分化腺癌的胃癌患者动脉期碘浓度值、动脉期标准化碘值、静脉期碘浓度值、静脉期标准化碘值明显高于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碘浓度值、动脉期标准化碘值、静脉期碘浓度值、静脉期标准化碘值对胃癌患者病理分型均具有较高的诊断selleck化学价值,其中静脉期标准化碘值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915),其次为静脉期碘浓度值(AUC=0.869)。浆膜外侵犯程度T4期患者的动脉期碘浓度值、动脉期标准化碘值、静脉期碘浓度值、静脉期标准化碘值明显高于浆膜外侵犯程度T3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双能量CT碘值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静脉期碘浓度值、标准化碘值可用于鉴别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动脉期碘浓度值、标准化碘值可用于肿瘤浆膜外侵犯程度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