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双相障碍(BD)是一种常见青少年发病精神疾病。BD患者的子代相比一般人群更有可能发展为BD,然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这些高风险人群何时和如何可能转化为BD。本研究旨在通过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索BD高风险人群Staurosporine浓度可能的早期生物标志物:1.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比BD高风险人群、健康对照组以及BD患者的小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来探究小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是否能作为一个预测BD发病风险的生物标志物。2.其次,本研究从转录组学角度,探讨了 BD高风险人群与健康对照组在Mi RNA方面的差异,并探索Mi RNA的变化是否可以作为一个预测BD高风险人群转化为BD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1)我们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社区招募了 221名双相障碍(BD)子代,并根据将他们分为四组:健康对照组(NC)(n=77)、高危组(HR)(n=32)、超高危组(UHR)(n=38)和双相障碍组(BD)(n=64)。(2)我们从BD患者的子代中挑选出了 5名患有阈下情绪综合征(SMS)的青少年,以及5名年龄在8-28岁的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HC)。对部分参与者的全血样本进行RNA提取和转录组测序文库的制备,然后在系统上对文库质量进行评价。最后,我们进行了聚类和排序、差异表达分析、CeRNA网络分析以及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第一部分:ANCOVA的分析结果显示,与BD组相比,HR组的左皮质桥小脑束的平均扩散率(MD)(p=0.043)和径向扩散率(RD)(p=0.039)显著降低。此外,logistic回归结果在控制协变量后特定扩散率(例如RD和MD)的测量结果在部分小脑束中,反映出BD的不同阶段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二部分:我们发现,与健康对照组青少年相比,SMS的96个lncRNAs、14个miRNAs和537个蛋白编码mRNAs上调,而17个lncRNAs、6个miRNAs和112个蛋白编码mRNAs下调。我们构建了一个由20个差异表达(DE)miRNAs、294 个 DE lncRNAs 和 214 个 DE mRNAs 组成的 BD 的 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我们发现蛋白质消化吸收功能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的改变可能与阈下情绪综合征的发生有关。结论:本研究发现,小脑束(如脑桥皮质小脑束)的特异性扩散率(RD和MD)在不同BD阶段组之间显示了显著差异,这有助于检测早期BD综合征的轨迹变化,特别是当BD综合症从HR阶段开始时。调节GO和KEGG中所包含的基因的表达可能涉及BD的发病机制,这些基因Ceralasertib供应商可能作为BD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GO分析显示,细胞外基质成分、蛋白质乙酰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外基质是与情绪障碍相关的最重要的生物过程。本研究的GO和KEGEmpirical antibiotic therapyG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外基质蛋白和突触可塑性在BD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