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牛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为了对内蒙古地区患腹泻疾病的犊牛进行病原学鉴定,并进一步丰富我国牛冠状病毒(BCoV)的种质资源和流行病学数据,试验采用PCR扩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增殖动态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确定9份新生犊牛腹泻粪便样本的病原学特征,同时通过序列比对分析与GenBank中具有代表性的BCoV S1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利用MEGA 7.0.14软件构建S1基因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9份样本中有2份为BCoV N基因阳性,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730 bp的目的条带;用阳性样本接种HRT-18G细胞并进行3次传代培养,可LY2835219见细胞出现以变圆、融合形成合胞体、融合细胞脱落为主要特征的典型细LBH589配制胞病变;分离株能够与兔抗BCoV 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有囊膜、表面有纤突、直径约为120 nm的病毒粒子;将分离获得的BCoV毒株命名为HM-XC,该分离株感染HRT-18G细胞的病毒含量为1×10~(5.75) TCID_(50)/0.1 mL;分离株HM-XC S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我国青海省牦牛源毒株BCoV Yak/BCoV-Chinaarmed services/QH1的相似性最高,为99.61%,与近年来辽宁省流行毒株的相似性为96.4%~99.0%,与美国经典参考毒株BCoV Mebus的相似性较低,为96.3%;与相似性最高的Yak/BCoV-China/QH1毒株相比,分离株HM-XC的S1蛋白存在7个氨基酸突变,分别是H115D、S186W、Y509H、V528A、N531D、L563S和I640T。说明内蒙古地区牛场中已有BCoV的流行,并且在犊牛腹泻粪便中分离获得BCoV内蒙古流行毒株,分离株具有我国新流行BCoV株的序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