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维医不同证型在皮肤镜下的表现与调理治疗阶段疗效观察研究

目的:对比和分析调理治疗(成熟、清除疗法)前后的白癜风特征性皮肤镜图像变化,为治疗异常黏液质型白癜风的评价指标奠定基础。方法:1.本课题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中心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涩味黏液质型、咸味黏液质型、无味黏液质型白癜风患者136例。入选患者以异常体液质分型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成熟剂、清除剂(调理治疗)治疗,在调理治疗前后皮损处进行皮肤镜监测,观察皮损处的皮肤镜下特征性图像变化,如背景颜色、血管形态、边界情况、毛发、毛囊、色素、皮肤表面的纹理特征变化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selleck激酶抑制剂:通过皮肤镜检查可知:无味黏液质型白Empagliflozin小鼠癜风:(1)经过调理治疗后,乳白色和瓷白色背景颜色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淡白色和红白色背景颜色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调理治疗后,边界清晰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边界模糊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调理治疗后,皮周色素加深、易见色素岛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过调理治疗后,周边点状、不规则色素减退斑、白斑区域内可见斑片状色素残留、白斑处皮肤颜色暗淡、毛囊周色素残留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涩味黏液质型白癜风:(1)经过调理治疗后,乳白色背景颜色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调理治疗后,边界清晰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边界模糊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调理治疗后,皮周色素加深、易见色素岛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过调理治疗后,周边点状、不规则色素减退斑、白斑区域内可见斑片状色素残留、白斑处皮肤颜色暗淡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咸味黏液质型白癜风:(1)经过调理治疗后,乳白色背景颜色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瓷白色、淡白色、红白色背景颜色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调理治疗后,边界清晰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边界模糊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调理治疗后,皮周色素加深、易见色素岛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Human Tissue Products.05);(4)经过调理治疗后,周边点状、不规则色素减退斑、白斑区域内可见斑片状色素残留、白斑处皮肤颜色暗淡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种异常体液质型白癜风治疗后在皮肤镜下的特征为:(1)无味黏液质型白癜风:经过调理治疗后,(1)乳白色及瓷白色背景颜色、边界模糊、周边点状、不规则色素减退斑、白斑区域内可见斑片状色素残留、白斑处皮肤颜色暗淡、毛囊周色素残留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2)淡白色及红白色颜色背景、边界清晰、皮周色素加深、易见色素岛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2)涩味黏液质型白癜风:经过调理治疗后:(1)乳白色颜色背景、边界模糊、周边点状、不规则色素减退斑、白斑区域内可见斑片状色素残留、白斑处皮肤颜色暗淡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2)边界清晰、皮周色素加深、易见色素岛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3)咸味黏液质型白癜风:经过调理治疗后:(1)乳白色颜色背景、边界模糊、周边点状、不规则色素减退斑、白斑区域内可见斑片状色素残留、白斑处皮肤颜色暗淡的出现频率明显减少;(2)瓷白色、淡白色及红白色背景颜色、边界清晰、皮周色素加深、易见色素岛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2.皮肤镜可作为白癜风治疗过程中疗效评价及疾病判愈的客观监测手段。通过皮肤镜特征性图像可知,维医调理治疗(成熟、清除疗法)对于白癜风的不同证型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