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课题属于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对针刺联合归脾汤治疗卒中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评估,探讨该方法对卒中后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独特干预作用,并总结其优势及特点。材料与方法:本次试验选取62例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K1病房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失眠受试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基础内科治疗以及基础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腧穴与口服归脾汤结合疗法,对照组给予睡前口服西药右佐匹克隆片疗法。治疗组针刺日一次30分钟,对照组右佐匹克隆片3mg日一次睡前半小时口服,两组均以1周为—疗程,连续4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心脾两虚型中医症候积分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估,观察受试者治疗周期前后两个评分量表的变化。然后用office excel建立数据库。将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录入均应用SPSS2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1.基本概况:在治疗过程中,共产生脱落病例2例,故最终完成本研究的共有60例患者。2.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卒中类型、年龄、病程、PSQI评分、中医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候学积分量表评分方面的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PS寻找更多QI评分: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在具体的PSQI各项评分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障碍、入睡时间方面在治疗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以及总体睡眠质量改善上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试验组在减少催眠药物使用、提高睡眠效率方面有更好的疗效。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0.00%。4.心脾两虚型失眠中医症候量表积分比较结果确认细节显示:试验组该表的单项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达86.67。结论:针刺联合归脾汤治疗卒中后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右佐匹克隆片Plant symbioses能有效降低卒中后失眠受试者的PSQI及中医证候量表总积分,减少催眠药物使用、提高睡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