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全球癌症患病率中,胃癌始终占据了各种肿瘤的前列,在死亡率中,则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张,老龄化的加速,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的中国的癌症系统也出现了新的特征。20世纪70-90年代,中国的癌症谱系以以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居多,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已成为中国人最普遍的恶性肿瘤。因此,中国的癌症谱系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特色向发达国家特色的过渡期。胃癌也依旧处于历史高位,同时结直肠癌在癌谱中的位置也正逐渐升高。胃癌的治疗主要采用腹腔镜或开刀外科手术,辅助治疗有助于降低癌症负荷、复发概率。虽然与中晚期胃癌相关的辅助治疗已有很多研究,包括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特别是对于部分HER-2表达强阳性患者,也可以使用曲妥珠单抗的靶向药物。但患者3?5年生存率仍较低,且患者面对术后的复发转移和耐药治疗效果较差。因此目前对胃癌尚缺乏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高的肿瘤标记,患者在出现消瘦、反酸、出血等明显症状之前,非常依赖胃镜检查,常规体检中的Adavosertib临床试验CT、超声波等项目对早期胃癌的诊断阳性率有限。大部分患者在未经常规内镜检查确诊时已经浸润较深,甚至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较差的预后。所以,找出某些特异性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及其有效的潜在药物靶点,对于胃癌的预防有着重大作用。Smad核相互作用蛋白1(Smad nuclear interacting protein1,SNIP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已经证明是TGF-β诱导基因表达的中介物,是一种主要的抗炎分子,其与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和creb结合蛋白(creb bindingVX-445体内 protein,CBP)的C/H1结构域结合,CBP包含核因子的各种转录分子的结合位点,包括NF-κB。SNIP1第一次是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分离Smad核内相互作用是被发现的。SNIP1在完全翻译后需要大约396个氨基酸,并最终折叠成分子量约50000Da的蛋白质。从蛋白质结构分析,SNIP1的N端有确认位信号,C端有forkhead-associated(FHA)结构域。SNIP1的N端可分别与Sbiogas upgradingmad4、CBP/p300和Rel A/p65形成复合物,C端可与c-Myc等转录因子相互作用。通过与不同的位点通道蛋白质结合,SNIPl在控制不同的信号途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SNIP1的过度表达激活骨肉瘤细胞中的NF-κB通路,从而促进骨肉瘤细胞的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