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狭窄影响的交互作用

目的 基于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狭窄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35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为非狭窄组(无狭窄或轻度狭窄)161例和狭窄组(中重度狭窄)74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TCD参数,分析颈动脉超声、TCD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狭窄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 狭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明显高于非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T以及MCA、VA、ACA、PCA、BA的PI和R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s=0.579~0.817,均P<0.island biogeography05)。以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对照,颈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OR=3.584、1.065,均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正向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当两种因素共存时,冠状动脉狭窄风险是非颈动脉粥样Pexidartinib采购硬化、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者的7.262倍(S=1.347,RPidnarulex临床试验ERI=3.613,AP=49.75%)。结论 颈动脉超声及TCD参数IMT、PI、RI可作为临床定量分析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指标,且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正向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