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10泛癌价值及靶蛋白EIF4G1结合结构域研究

目的泛素特异性肽酶10(USP10)是去泛素化酶(DUBs)家族的主要成员,USP10可以对细胞质中多种底物蛋白质去泛素化,从而维持细胞功能,调节细selleck NSC125066胞过程,在炎症反应和DNA损伤应答中影响深远。由于USP10底物丰富多样,其通过逆转泛素-蛋白酶体的降解,在抑制或促进癌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已经发现USP10参与了多种肿瘤进展。然而,泛癌中USP10表达模式、预后价值及其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联仍有待探讨,相关研究也未见报道。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USP10能够调节靶蛋白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γ1(EIF4G1)介导肿瘤细胞的生存进展,且二者共定位在细胞质,但具体结合域尚不明确。本文基于临床样本和生物信息学,具体分析USP10泛癌价值,为USP10临床应用提供了一个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也为肿瘤靶向USP10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通过构建USP10靶蛋白EIF4G1缺失突变真核表达质粒,研究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域,为后续NSCLC的USP10-EIF4G1轴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一方面,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临床样本分析USP10泛癌价值。首先通过Oncomine癌症数据集,分析泛癌中USP10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泛癌样本中USP10蛋白表达水平,并利用人类蛋白质图谱(HPA)进一步验证,综合分析USP10蛋白表达模式,更直观的呈现临床结局。然后,集合PrognoScan、Kaplan-Meier Plotter 和 GEPIA 数据库,分析呈现 USP10 表达与多种癌症预后相关性,明确泛癌中USP10的预后价值;最后,通过TIMER和GEPIA数据库,分析泛癌中USP10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之间的关联,并凭借Kaplan-Meier Plotter进一步明确肿瘤免疫浸润下USP10的预后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构建USP10靶蛋白EIF4G1的缺失突变真核表达质粒,研究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域。根据EIF4G1的蛋白结构,利用反向PCR技术,分别扩增EIF4G1缺失突变体,经DNA测序各缺失突变体构建是否成功,通过免疫共沉淀鉴定EIF4G1蛋白中参与EIF4G1和USP10相互作用的结构域。结果根据临床样本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相比于正常组织,USP10在大多数肿瘤组织中US guided biopsy表达上调,但在卵巢癌中表达下调,且转录与翻译水平相对一致;USP10高表达与癌症病理分期和结节转移密切相关,并预示着患者的预后不佳;USP1购买PLX33970与多种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并调节胰腺癌和肝癌免疫细胞亚群的浸润水平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免疫共沉淀证明,USP10靶蛋白EIF4G1的OMPH和EIF5C结构域突变后,使EIF4G1与USP10的相互作用消失,因此说明靶蛋白EIF4G1的OMPH和EIF5C结构域可能是参与和USP10蛋白结合互作的关键所在。结论泛癌中USP10普遍表达上调,且预示着患者临床预后不佳,但在卵巢癌中例外。USP10与胰腺癌和肝癌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免疫浸润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泛癌中USP10的普遍适用性为肿瘤靶向USP10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USP10临床应用提供了一个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此外,本研究确定了 USP10与靶蛋白EIF4G1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域,这为后续进一步探讨二者在NSCLC相关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