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生物传感技术集成模式生物斑马鱼研究方法,实现盐酸西替利嗪、盐酸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4种抗组胺药物与过敏性鼻炎关键靶点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相互作用及验证研究。方法:以砷化镓(AlGaAs/GaAs)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半导体材料为传感元件,MIF为生物元件,构建MIF-HEMT生物确认细节传感器,开展盐酸西替利嗪、盐酸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与MIF相互作用的强度表征。此网站进一步建立斑马鱼免疫炎症模型,记录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低、中、高剂量药物组中性粒细胞迁移数目,计算药物炎症抑制率。结果:盐酸西替利嗪与MIF的结合能力最强,解离常数KD值达7.05×10-13 mol·L-1,盐酸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与MIF作用的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2.34×10-8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s、1.94×10-7和2.44×10-8 mol·L-1,均与MIF有结合作用。进一步采用斑马鱼免疫炎症模型进行验证,发现4种抗组胺药均能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迁移数量,其中100μmol·L-1盐酸西替利嗪对中性粒细胞迁移抑制率达到68.5%。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传感技术集成模式生物斑马鱼实验,实现了抗组胺药物与过敏性鼻炎关键靶点MIF相互作用研究,进一步验证了MIF是抗组胺药物发挥药效的潜在靶点,为药物疗效与作用靶点关联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