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21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人民医院21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Alisertib价格—2021年7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13例抗菌药物ADR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5 772例未出现抗菌药物ADR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DR级别、患者转归、累及系统及相关症状、抗菌药物类别进行分析,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过敏史、联合用药情况、用药时长、给药途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抗菌药物ADR的危险因素。结果 213例抗菌药物ADR患者中,男性94例,占比44.13%;女性119例,占比55.87%。年龄分布在6个月~89岁。213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一般的ADR 190例(占89.20%),严重的ADR 23例(占10.80%),经对症治疗后,痊愈195例、好转13例、未好转2例、不详Naporafenib临床试验3例,无死亡病例。发生ADR的抗菌药物共有12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类24个品种,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62例)、喹诺酮类(55例)、β-内酰胺酶抑制剂(37例);较常见的ADR为累及皮肤及附件,共127例(59.62%);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共47例(22.07%)。研究组患者中有过敏史、联合用药、用药时长≥3 d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过敏史、用药时长≥3 d是抗菌药物发生A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本院抗菌药物ADR患者以20~79岁居多,致ADR的抗菌药物排名前三的药物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且注射给药是抗菌药物发生ADR的首要原因,过敏史、用药时长≥3 d是抗菌药物发生ADR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