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源头治理和终端过滤是应对这类问题的两种途径。但源头治理需要长期深入研究这类问题的形成机制和控制措施,短时间内难以达到显著的效果,因此终端的空气过滤是目前应对空气污染问题最有效的途径。纤维类空气过滤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个人防护、室内净化等领域,然而传统纤维过滤材料由于结构简单,普遍存在过滤阻力与过滤效率难以同时实现性能提升的问题。此外,传统的空气过滤材料只能对颗粒物进行过滤,而被过滤后残留在纤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有可能被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二次危害。因此,研发具有高过滤效率和低过滤阻力的材料是空气过滤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兼具抗菌功能的过滤材料更符合人类健康的需求。本课题针对当前背景下对高效低阻过滤材料的迫切需求,聚焦当前纤维型空气过滤材料尚存结构缺陷的技术难题,以聚酰胺6(PA6)和壳聚糖(CS)为原料,基于溶液喷射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高过滤效率、低过滤阻力的纳米抗菌纤维膜。结合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利用3,4-二甲基二亚苄基山梨醇(DMDBS)小分子有机凝胶的特性,在PA6/CS溶液喷射法纳米纤维膜内部进行超分子纳米线的自组装生长,制备具有本体抗菌性能的高效低阻多级空气过滤材料。本课题具体探究了PA6/CS溶液喷射纺丝的工艺,研究了纺丝条件对纤维膜结构的调控关系,并总结得出了PA6/CS在溶液喷射纺丝中合适的工艺参数。分析了PA6/CS双组分纳米纤维膜的成型机理,探究了小分子有机凝胶因子在液喷纤维膜上的自组装行为,对制备的纤维膜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溶液喷射法制备的PA6/CS纳米纤维膜具有三维卷曲结构,纤维间构成了较多的空腔结构,为多级纳米纤维膜的构建提供了空间。针对超分子纳necrobiosis lipoidica米线的形成与生长过程,本研究提出了吸附-成核-生长的自组装机制。通过纺丝工艺和自组装条件的调节,实现了对溶液喷射纳米纤维膜和自组装次级纳米网络的结构初步调控。多级纳米纤维膜的性能测试表明,DMselleck HPLCDBS小分子有机凝胶因子成功在溶液喷射纺PA6/CS纳米纤维膜内自组装形成多级纳米纤维膜,该多级纳米纤维膜对PM _(0.3)的过滤效率可以达到99.992%,阻力压降为55 Pa,断裂模量为7.82 Mpa,透湿性达到183.1482 g/m~2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了超过99.99%的抗菌性能。对于解决传统空气过滤材料效率低、过ICI 46474滤阻力大、抑菌效果差等局限性有实际意义。在个体防护、室内净化和工业过滤等领域有一定的商业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