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龄儿童的饮食营养与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7-8岁的儿童正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其生理成长过程变得缓慢而稳定,自我效能开始发展。此时儿童进入小学二年级,渡过了刚入学的适应困难时期,饮食行为正受到学校与家庭的规范引导,心理状况趋于稳定。这个阶段对饮食行为习惯的形成十分重要。研究营养教育干预对Etoposide使用方法7-8岁儿童良好饮食行为的促进作用,可以为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做好营养认知与饮食习惯准备,也能为7-8岁儿童的营养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查阅学习关于儿童营养教育、饮食行为以及心理健康的文献,结合目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工作和实践观察,以及与学生及家长充分沟通,发现7-8岁儿童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并不理想。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疫情期间国内开展营养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际情况,对武汉市内7-8岁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线上营养教育活动课提供干预实验的依据,以期能提高儿童的健康饮食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研究一以武汉市J小学的429名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深入了解7-8岁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心理健康现状,寻找饮食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探索饮食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二中线上营养教育干预改善儿童饮食行为,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并为后续研究的干预方案设计提供指导。研究一的主要结论如下:(1)武汉地区7-8岁的儿童饮食行为在限制性饮食与外部性饮食得分较高;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性格缺陷、学习障碍与行为障碍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前三位问题;(2)不同性别儿童在心理健康状况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上存在差异,男童的学习障碍、行为问题、性格缺陷、社会适应困难方面分别与饮食行为显著相关,女童的心理健康与饮食行为相关不显著;不同BMI儿童在心理健康状况与饮食行为的相关上存在差异,正常体重儿童的行为障碍、超重体重组儿童的品德障碍、肥胖体重儿童的情绪障碍和不良习惯分别与饮食行为显著相关;(3)武汉地区7-8岁儿童的营养知识十分匮乏,同时存在部分儿童蔬果牛奶摄入不足、含糖饮料及油炸食品摄入过多等不健康National Biomechanics Day饮食行为,但其对学习营养知BMN 673研究购买识的态度普遍积极,显示了学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二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方法,以是否开展线上营养教育活动课为自变量,饮食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为因变量,以儿童版荷兰饮食行为量表(DEBQ-C)的得分测量饮食行为,以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的得分测试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因变量变化是否显著。研究对象选取武汉市内J小学二年级两个班的儿童,实验组进行线上营养教育活动课干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不进行任何实验处理。研究二的主要研究结论:线上营养教育干预可显著改善7-8岁儿童的情绪性饮食行为与外部性饮食行为,但对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在心理健康方面,线上营养教育干预对学习、情绪、行为及不良习惯方面的问题有显著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