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介导的NR3C1基因1_7启动子甲基化调控慢性前列腺炎与抑郁共病的机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患者的常见病和难治病,共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前列腺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慢性疼痛和抑郁症共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共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二、研究目的1.探讨前列腺炎与抑郁症共病大鼠前列腺菌群多样性的变化。2.探讨前列腺炎与抑郁症共病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3.探讨前列腺菌群和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对NR3C1基因17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三、研究方法采用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前列腺注射法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大鼠模型,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诱导大鼠抑3-Methyladenine郁样行为,构建前列腺炎与抑BLZ945 IC50郁症(EAP+CUMS)共病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病理学检测、血液学检测验证造模成功,采用16S rRNA方法检测前列腺菌群和Religious bioethics肠道菌群多样性;采用高通量重亚硫酸盐测序方法定量检测前列腺组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海马组织NR3C1基因17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四、研究结果1.EAP+CUMS共病大鼠存在前列腺菌群失调,前列腺菌群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均发生显著改变,EAP+CUMS大鼠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节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代谢表型分析显示EAP+CUMS模型前列腺菌群蛋白质N-糖基化(细菌)代谢途径显著上调。2.EAP+CUMS共病大鼠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beta多样性发生显著改变,EAP+CUMS大鼠肠道菌群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加,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乳酸杆菌属丰度明显降低,代谢表型分析显示去甲基甲喹酮-6生物合成Ⅱ(PWY 7373)、3-苯基丙酸盐和3-(羟基苯基)丙酸盐降解为2-氧代戊-4-烯酸盐(HCAMHPDEG-PWY)和4-羟基苯乙酸盐降解(3-羟基苯乙酸酯-降解-PWY)、4-氨基丁酸降解的超级途径(ARGDEG-PWY)与EAP+CUMS 相关。3.EAP+CUMS共病大鼠前列腺组织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分泌增加,IL-6、TNF-α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海马组织NR3C1基因17启动子CpG-10等关键位点的低甲基化,同时激活神经胶质细胞中的IDO,诱发抑郁症状。五、研究结论1.前列腺菌群紊乱和蛋白质N-糖基化(细菌)代谢表型的差异是EAP与抑郁症共病的主要病理基础。2.肠道菌群紊乱和短链脂肪酸代谢表型的差异是EAP与抑郁症共病的病理基础之一。3.NIH-Ⅲ型前列腺炎与抑郁症共病后前列腺菌群失调和肠道菌群失调导致NR3C1基因17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并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和CpG位点特异性,PBMC CpG-10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与海马组织呈正相关,有一定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