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利培酮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2021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利培酮ADR报告260例。结果 NSC 125973体内患者平均年龄(42.20±16.44)岁,以青中年为主。ADR发生时间主要在用药后1个月内,占81.15%。260例ADR报告中用药剂量1~6 mg/d,其中4~6 mg/d 189例(72.69%),给药剂量<4 mg/d未发生严重ADR,用药剂量4、5、6 mg/d严重ADR分别占2.97%、3.45%、5.08%,相关性分析显示,用药剂量与严重ADR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Mobile genetic elementr=0.935,P<0.01)。260例ADR报告中,单一用药122例(46.92%),联合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38例(53.08%),联合用药患者多采用利培酮联合SGAs, 125例(48.08%)。单一用药神经系统损害及代谢紊乱构成比高于联合用药,消化系统损害构成比低于联合用药(P<0.05)。椎体外系不良反应143例次(46.13%)占比最大,其中单一用药75例次(51.02%),联合用药68例次(41.72%)。结论 利培酮导致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存在相关性,其严重ADR的发生与每天用药剂量呈Metabolism抑制剂显著正相关,利培酮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联用相对较安全,但使用该药物时仍需谨慎增加剂量和联合用药,并加强ADR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