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诱导胶质瘤细胞自噬促进巨噬细胞表型转变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恶性程度很高,患者预后极差。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是GBM的常规治疗方式之一,但对于延长GBM患者生存期来说,GBM放疗抵抗仍然是一个重大难题。既往报道显示GBM放疗抵抗的发生与细胞周期阻滞、自噬等多种细胞内因素密切相关。其中,GBM细胞自噬是导致放疗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在胶质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generalized intermediate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是除肿瘤细胞外占比最丰富的细胞群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GBM放射治疗后,GBM细胞能否通过分泌性自噬途径分泌相关分子参与对微环境中TAM的表型调控。首先,我们在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中发现了放疗之后的肿瘤组织自噬水平升高,同时放疗之后抗炎表型的巨噬细胞数目也增多。患者相关的数据库分析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接着,我们使用自噬检测方法,在体外证明了放疗能激活GBM细胞发生自噬并上调GBM细胞分泌性自噬水平。通过GBM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实验,我们发现激活GBM细胞自噬能促进巨噬细胞向Canagliflozin纯度抗炎促瘤表型转变。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分泌性自噬相关的分子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放疗后的GBM细胞中表达和分泌增加,并且IL-18在细胞内与自噬小泡关键标志物LC3-Ⅱ存在共定位。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IL-18在GBM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而且在胶质瘤中的TAM上存在IL-18受体的广泛表达。综上所述,本课题发现放射治疗能激活GBM细胞自噬,促进其分泌性自噬水平升高,从而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TAM发生抗炎促瘤表型转变。并且初步筛选到IL-18可能是放疗后GBM细胞发生分泌性自噬所释放的促进TAM抗炎表型转变的关键分子,这为克服GBM放疗抵抗selleckchem CP-456773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