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传统的治疗方式,虽然能够起到缓解或抑制的作用,但往往会对人的正常组织产生毒副作用,还可能对免疫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光动力治疗(PDT)因其具有无创治疗,穿透力深,对正常组织损伤最小和高效的抗肿瘤能力等优点,在癌症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光动力治疗(PDT)通过指定波长下的激光,使光敏剂的能量转化为单线态氧,这种氧可以有效地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达到治疗的目的。光敏剂是光动力治疗的关键部分,它一般需要具有高的产生单线态氧能力,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卟啉类化合物是一种良好的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肿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本章以卟啉为主体进行修饰,通过将含有吡啶基的卟啉甲基化,来增加其水溶性,设计合成了3种卟啉化合物,通过核磁和质谱来确定结构,通过紫外和荧光来确定化合物与ct-DNA的结合模式,通过测定化合物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和细胞毒性来判断其光动力效果。实验结果表明,Por1的结合常数大于10~6,属于插入结合,Por2和Por3的结合常数大于10~5,均为外部结合。单线态氧的能力的大小为Por1>Por3>PDocetaxelor2,其中Por1光照10 min内DPBF的吸光度epigenetics (MeSH)下降程度为84.14%,表明其产生Tezacaftor IC50单线态氧能力比较强。2.本章以卟啉为主体进行修饰,将亲水性卟啉和氟硼二吡咯(BODIPY)用炔键相连,设计合成了Por-BDP-1和Por-BDP-2及其纳米颗粒,并研究了它们与ct-DNA的结合能力、光动力特性以及对细胞的光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与DNA结合均为外部结合模式。产生单线态氧能力的大小为Por-BDP-1 NPs>Por-BDP-2 NPs>Por-BDP-1>Por-BDP-2,表明纳米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强。细胞实验证明纳米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有高光毒性。因此纳米态的卟啉有望在治疗肿瘤方面有很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