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5表达对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探究CD5过表达对MYC/BCL-2双表达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吉林省肿瘤医院2016年3月15日至2021年10月30日入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确诊为DLBCL的初始治疗患者111例。详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包括确诊时年龄、性别、伴随B症状与否、骨髓侵犯与否、结节外累及个数、Ann Arbor分期、IPI评分、PS评分、乳酸脱氢酶、治疗方案(是否为RCHOP治疗)、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表达及生存时间等。结果:(1)111例DLBCL患者男性54例,女性57例,发病中位年龄为59(20-82)岁,结外累及个数≧2的有42例(37.8%),骨髓侵犯患者为12例(10.8%),具有B症状患者13例(11.7%),Ann Arbor分期>II期63例(56.8%),IPI评分>2分41例(36.9%),PS评分<2分患者101例(91.0%)。应用RCHOP方案75例(67.6%)。non-GCB 81例(73.0%),GCB患者30例(27.0%)。Ki-67高表达患者64例(57.7%),BCL-2阳性85例(76.6%),BCL-6阳性65例(58.6%),MYC阳性70例(63.1%),CD5阳性39例(35.1%)。MYC/BCL-2阳性患者57例(51.4%)。(2)CD5阳性DLBCL患者中侵犯骨髓8例(15.7%),CD5阳性组较CD5阴性组侵犯骨髓患者比例显著升高(X~PF-07321332 NMR2=4.421,P=0.036),具有统计学意义。(3)CD5阳性组与CD5阴性组的PFS(P=0.022)、OS(P=0.025)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双表达阳性组与双表达阴性组的PFS(P=0.043)、OS(P=0.028)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CD5阳性患者的C difficile infection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44.6%、59.6%;双表达阳性患者的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52.8%、67.3%。即CD5阳性、双表达阳性均显著缩短患者的PFS和OS。(4)CD5阳性且双表达阳性患者的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29.0%、47.6%,PFS和OS均显著缩短。(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II期、骨髓侵犯、LDH升高、非RCHOP治疗方案、CD5阳性、MYC/BCL-2阳性是影响患者PFS的不良因素。年龄≧60岁、男性、Ann Arbor分期>II期、IPI评分>2分、骨髓侵犯、LDH升高、非RCHOP治疗方案、CD5阳性、MYC/BCL-2阳性均可对DLBCL患者OS产生不良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PF-023410660岁,骨髓侵犯、非RCHOP治疗方案、CD5阳性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不良因素;年龄≧60岁,骨髓侵犯、非RCHOP治疗方案、MYC阳性、CD5阳性、MYC/BCL-2阳性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不良因素。结论:CD5阳性DLBCL的患者易累及骨髓。CD5阳性、MYC/BCL-2阳性均显著缩短患者的PFS和OS,是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CD5阳性是双表达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