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学龄前期,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项最常见的致MK-4827残病因,癫痫是脑瘫常见的共患病之一,癫痫反复发作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影响患儿的神经发育。本文将对学龄前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明确学龄前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相关影响因素、神经发育水平,有利于临床医生对于本病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给与积极治疗。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瘫共患癫痫且年龄≤6岁患儿85例,设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同年龄组脑瘫未共患癫痫的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生史(窒息史、黄疸、胎龄、出生体重、颅内出血及妊娠情况)、脑瘫分类、脑瘫严重程度(参考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即GMFCS评分)、癫痫首次发作年龄、癫痫发作类型、神经发育水平评定(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视频脑电图、头颅MRI。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观察组共85例,其中男56例(65.88%),女29例(34.12%),平均年龄(21.49±17.53)月。对照组共50例,其中男28例(56.00%),女22例(44.00%),平均年龄(19.82±12.63)月。两组儿童性别(P>0.05)、年龄(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生史比较:观察组窒Zemstvo medicine息史39例(45.88%)、低出生体重34例(42.35%),对照组窒息史14例(28.00%)、低出生体重11例(22.00%),两组间窒息史(P<0.05)、出生体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妊娠情况(P>0.05)、胎龄(P>0.05)、黄疸(P>0.05)及颅内出血(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与对照组头颅MRI及脑瘫类型比较:(1)两组间头颅MRI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痉挛型四肢瘫23例,对照组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脑瘫严重程度和神经发育水平比较:(1)观察组以重度脑瘫为主,对照组以轻度脑瘫为主,两组间轻度脑瘫(P<0.05)及重度脑瘫(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中度脑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45.18(31.26,61.32)低于对照组52.70(42.97,62.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的首次癫痫发作年龄、癫痫发作类型及脑电图特点:(1)首次癫痫发作年龄多集中在1岁内(37.65%,32/85)。(2)癫痫发作类型包括:局灶性发作18例(21.18%)、强直-阵挛型发作39例(45.88%)、强直发作8例(9.41%)、肌阵挛发作7例(8.23%)、阵挛发作5例(5.87%)、失神发作2例(2.36%)、癫痫性痉挛4例(4.71%)、不能确定的发作2例(2.36%)。(3)脑电图特点:85selleck NMR例患儿视频脑电图检查均存在典型痫样放电,放电类型分别为:局灶性放电27例(31.76%),多灶性放电47例(55.29%),广泛性放电9例(10.59%),高度失律2例(2.36%)。脑电图背景活动分别为:低电压13例(15.29%),快波性异常21例(24.71%),慢波性异常44例(51.77%),背景正常7例(8.23%)。结论1.对于学龄前儿童,脑瘫各类型中痉挛型四肢瘫更易合并癫痫,且低出生体重、窒息史是脑瘫共患癫痫的影响因素。2.在学龄前脑瘫患儿中,重度脑瘫患儿更易共患癫痫。3.与学龄前脑瘫患儿相比,学龄前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神经发育水平更落后。4.学龄前脑瘫共患癫痫患儿,癫痫首次发作年龄多在1岁以内,以强直—阵挛发作类型多见,脑电图以多灶性放电为主,背景活动以慢波性异常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