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血清标志物筛查分析

背景:糖尿病(DM)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并发症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而勃起功能障碍(ED)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对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却经常被忽视。目前,针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ED)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调查问卷、阴茎多普勒超声检查、海绵体血管造影、夜间勃起及硬度监测(NPTRT)等。而IIEF-5调查问卷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结果存在偏倚,其准确性缺乏真实数据支持。Rigiscan在NPTR中的应用被认为是鉴别心因性ED和器质性ED的有力手段,但因其费用高、时间久、受试者人数不足以及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数据获取困难。现阶段关于糖尿病ED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数据相对有限,而脂质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有效地分析脂质分子和家族在各种生物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功能,从而找出关键脂质标志物,selleck HPLC深入了解相关的生物活动的过程和机制。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性评价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并基于脂质组学检测糖尿病合并ED患者和糖尿病未合并ED患者血清脂质成分变化,筛选出糖尿病性MRTX1133体内实验剂量勃起功能障碍早期发病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从而帮助早期诊断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至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就诊的2型DM合并ED的患者(DM-ED组,n=14)及2型DM未合并ED的患者(DM组,n=13)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既往疾病史、体重指数、血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糖化血红蛋白、C肽、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雌二醇、睾酮、Biogenic Fe-Mn oxides孕酮、泌乳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等,并进行Rigiscan检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脂质组学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运用单变量统计分析、多维统计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筛选出具有显著差异性的脂质分子。结果:外周血清脂质谱共检出脂肪酸类、甘油脂类、甘油磷脂类、鞘脂类、固醇类、孕烯醇酮脂类六大类脂质,其中包括44种亚类,2669种脂质分子。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与DM组相比,DM-ED组36个脂质分子下调(FC<0.67,P值<0.05),71个脂质分子上调(FC>1.5,P值<0.05)。多变量分析研究显示,两组间有23个脂质分子有显著差异,其中TG(18:0_20:1_22:4)、PC(38:6)、PI(18:0_20:4)、CL(74:1)、ST(t16:0_20:2)、PE(18:1_20:4)、CL(78:9)、LPC(20:4)8个脂质分子AUC值均>0.7(FC>1.5或FC<0.67,VIP>1,P值<0.05)。结论:合并ED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质谱与未合并ED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质谱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G(18:0_20:1_22:4)、PC(38:6)、PI(18:0_20:4)、CL(74:1)、ST(t16:0_20:2)、PE(18:1_20:4)、CL(78:9)、LPC(20:4)AUC值均>0.7,可能成诊断DED及监测疾病发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