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预康复联合手法淋巴引流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3年8月—2024年5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乳腺癌术后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预康复联合手法淋巴引流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周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腕横纹周径为(18.22±1.47)cm、腕横纹上方10 cm周径为(22.75±1.87)cm、肘横纹周径为(25.65±2.22)cm、肘横纹上方10 cm周径为(28.74±2.41)cm,观察组腕横纹周径为(17.84±1.28)cm、腕横纹上方10 cm周径为(22.02±1.74)cm、肘横纹周径为(24.78±2.02)cm、肘横纹上方10 cm周径为(27.67±2.21)cm,观察组患者周径各个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92、2.021、2.050及2.314,均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患肢淋巴水肿的总发生率为32.00%,其中轻度水肿、中度水肿及重度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6.00%、10.00%及6.00%;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患肢淋巴水肿的总发生率为10.00%,其中轻度水肿、中RP56976价格度水肿及重度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00%、4.00%及0.00%;观察组患者患肢淋巴水肿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94,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DASH评分为(16.75±1.46)分,观察组DASH评分为(8enterocyte biology.41±0.87)分,观察组DASH评分低于对点击此处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99,P<0.05)。结论 预康复联合手法淋巴引流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患肢淋巴水肿总发生率,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患肢周径,改善患者上肢活动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