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肉桂调控结肠VIP/cAMP/PKA/AQP通路改善大鼠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

目的:通过血管活性肠肽(VIP)/环状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水通道蛋白(AQP)通路探究附子-肉桂对阳虚型慢传输便秘(STC)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Cell Cycle抑制剂分为6组(n=6),包括正常组、模型组、附子-肉桂高剂量组、附子-肉桂中剂量组、附子-肉桂低剂量组及普芦卡必利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组均采用selleck RAD001盐酸洛哌丁胺联合冰水灌胃造模法,建立阳虚型STC大鼠模型。记录各组大鼠首次黑便排出时间,粪便数量,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及粪便性状评分。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结肠黏液分泌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VIP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AQPs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结肠和肾组织中AQPs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cAMP、PKA及VI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加长,粪便粒数及含水量显著减少,粪便性状评分及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大鼠肠道病变重,黏液分泌减少;血清中VIP含量显著减少,结肠和肾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水通道蛋白3(AQP3)及水通道蛋白(AQP9)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结肠组织中cAMP、PKA及VIP表达降低。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高剂量附子-肉桂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粪便粒数及含水量增加,粪便性状评分及肠道推进率提高;附子-肉桂高剂量组,大鼠肠道病变减轻,黏液分泌增加;血清中VIP含量增加(P<0.01),结肠和肾组织中AQ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QP3及AQP9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附子-肉桂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AMP、PKA及VIP表达也显著增加(P<0.01)。结论:附子-肉桂高剂量组Bioactive Cryptides可以通过上调VIP/cAMP/PKA/AQP通路提高肠道动力,平衡肠道水液代谢,从而改善阳虚型慢传输便秘大鼠的便秘症状。